APP下载

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013-05-28华金洪刘志梅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3期
关键词:组内组员独立思考

华金洪 刘志梅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热闹,学生的思维参与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化与泛滥化的倾向。如何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粗浅认识:

一、转变观念,更新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把握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真正要义和精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追求形式的多,实际效果差。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同学唰的回头,满教室都是翁嗡声,谁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停”,学生马上安静下来,就象被声控的机器。而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是“我怎样怎样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如何如何”,根本没有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关注的依然是我自己。也有同学发言时用“我们小组怎样怎样的”,但是发言的内容其实是他个人的意见。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没有能够有效的融合,表现出只有独立思考没有合作学习,组内发言的学生,往往是一些基础好的;相反那些学习困难生则只有合作没有独立思考,讨论时只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于是加速分化。

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一分子,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入手,明确合作目的,通过组内互动,形成问题意识,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去活动、去参与。

二、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要有事做

究竟怎样合作?首先是要有分工,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自主、合作、探究,好像是孤立的,实际上是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分组实验时,常会出现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学生无目的活动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如我在讲授《奇妙的克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克隆,以及克隆的利和弊,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上课时学生个个都拿出了收集的记录,在组内相互交流,阅读收集的资料,在小组活动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2.要设立小组目标。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

3.个人的职责要明确。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例如在调查社区的垃圾问题时,有的小组成员要到垃圾回收部门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益处和难处,有的组员要向当地居民了解垃圾堆放情况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的组员要查阅有关垃圾处理的文献资料……在分头搜集资料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在小组研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也强调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小组的研究结论。

4.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时下的许多学科,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理解得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味叫好,廉价表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每个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避免“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的现象,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猜你喜欢

组内组员独立思考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谈独立思考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还是不错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