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

2013-05-28张小英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情感语文

张小英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学习的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更要把握好新课程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只要真正理解什么是自主,并摆正教师在学生自主中的引导位置,让学生有效的合作,实实在在的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在学习中有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课堂上采取何种形式就可根据课型灵活掌握了,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束缚自己的手脚,戴着脚镣跳舞。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注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只要我们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为我所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收到实效的方法,才能称之为好方法。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语言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渗透、优化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语文兴趣教学,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首先要老师热爱语文,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语文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语文不仅实用,而且美丽。如果仅仅让学生把语文当成升学的必修课,为考试而学,势必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经常给学生传授些关于语言、文章强大功能的知识和典故,让学生喜以语文为工具。这样,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和思考语言问题。比如,教学生在日常口语中采用修辞手法,让语言风趣幽默,或者分析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一些语言,这样,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老师就得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情感渗透

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后,他们就会积极思维,提出许多问题。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幼稚和无知的发问,常常会在课堂上出现,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甚至会把老师推到很尴尬的地位上。遇此情形,学生总急于观察老师的脸色,甚至怀有一定的紧张的情绪。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不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作为老师不应批评、责备学生,而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积极善诱。这种和颜悦色的诱导过程,往往渗透着情感教学。其实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是认知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设想:一个语文教师板着脸,凶巴巴地往讲台上一站,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师)”。当讲到蔡芸芝老师如何教学生跳舞、观察、读诗时,站在讲台上的那位老师又将作何感想?同学们把书上写的老师与现实中的老师进行对比,还会喜欢你吗?还会认真听你的课吗?因此在上课前,一定要先认真备好课,发掘出课文中更深一层的内涵,尽量让自己象演员一样,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缩小师和生心理差距,融治师生关系。事实说明,轻松、融治的气氛,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并打上深刻的烙印;而过于严肃、刻板中的强迫接受的知识,一晃就烟消云散。课堂不应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应是笑声叠起剧场。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的差异,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只要师生之间心心相通,就能共同步人有趣的语言领地。

四、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1、以教材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

学生学语文,对不同的教与学方式的反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叶圣陶先生早就主张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课上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师相机诱导。“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新课程的实践也证明,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着眼于诱导,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扭曲变形,“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已经严重挫伤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语文变了味。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诱导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求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总之,语文教学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坚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积累、重感悟、重阅读,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绘声绘色,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情感语文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情感
台上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如何关爱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