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站里的“青年军”

2013-05-21Article张继红Pictures张俊杰

河南电力 2013年6期
关键词:电缆头天窗图纸

文 Article_张继红 图 Pictures_张俊杰

头戴安全帽,手持对讲机,在室外35℃高温的炙烤下,汗水沿着黝黑的脸庞流淌下来,湿透了整个衣背……5月19日上午,在洛阳供电公司110千伏唐村变电站,检修二次三班的9名保护员工正在加班加点忙碌着。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全是近年入职的大学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青年军”。

“唐村变电站是公司最早的几座变电站之一,保护装置都到了退役期,保护改造工程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负责人王宇亮一边给笔者介绍情况,一边忙着剥电缆头:“要紧紧抓住22天‘天窗’施工期,更换23套老旧保护设备,均是先拆除旧保护屏后安装新屏,人员只有9名,要确保在6月4日结束,不能影响高考期间供电。”

洛阳的春季施工“天窗期”非常短暂,5月5日,班长郭灿杰接到通知要负责该项工程施工,当天夜里,9名年轻人就紧急聚在郭灿杰的宿舍里,共同分析施工中的难点、节点、危险点、预控点,详细分工,责任到人。夜里2点散会时,每人抱走一份厚厚的唐村变电站图纸资料,郭灿杰给大家下了刚性命令:“要在两天内彻底熟悉图纸和施工方案,齐心协力啃下这块硬骨头,跟时间赛跑咱都没输过!”

“都快上来透气,喝水!”19日上午10时,在安全员宗德志招呼下,大家依次顺着爬梯,从沉闷的地下电缆夹层爬回到地面。“他们已经在下面工作两个小时了,下面空气不好,为了保证大家安全,每隔两个小时,我都要招呼他们上来换气,工期再紧也要保证安全。”

图.朝气蓬勃的“青年军”

安全始终是施工中的重点。身患肝硬化的宗德志将安全工作关口前移,在开工前就着手进行安全预控工作。他按照工作进度和节点将每个时期的安全风险点张贴在施工现场展板上,还编成短信提前一天发给班组成员,他每天带病坚持在现场巡视,经常利用午饭时间见缝插针给大家传达安全会议精神。

为了有效利用短暂的施工“天窗期”,工程正式开始之前,他们要提前把新安装设备进行调试。发现新配置的1、2号主变保护装置版本不符合现场实际,就立即联系厂家,及时进行程序数据调整,从而在保护屏正式安装之前就发现、解决了问题,确保了在有限的施工时间内不发生返工情况。

从电缆夹层最后一个上来的是孙道麟,他一上来就低头去工具包里找创可贴,在笔者的询问下,他伸出了一双与年轻人极不相匹配的手,手掌布满茧子和水泡,手背上有一条被电缆头划伤后渗着鲜血的伤口。

简单包扎后,他顾不上说话,抓起墙角那个超大号水杯子,一仰脖喝起水来,为了抢时间赶工期,他在四天之内,独自完成了切剥、制作600余个电缆头的任务。

此时在室外负责对线的蔺高峰也回到保护室,浑身上下已被汗水浸透。5月16日中午,他连续在室外顶着高温工作后,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天旋地转,旁边的王宇亮和孙道麟急忙把他扶到阴凉的地方,赶紧给他喝水、扇扇子,过了快一个小时才恢复过来。

短暂的10分钟休息时间里,大家一字排开席地坐在保护室空调旁边的水泥地上,工作负责人王宇亮,将图纸铺在脚下,认真地查看着。

“一个线头都不能接错,否则就会酿成事故。”为了提前熟悉站内设备情况,他连续一星期都在下班后赶到唐村变电站熟悉现场设备,遇到老旧设备图纸资料不齐全的,还要一一对线,并手绘图纸资料,天色晚时,干脆就不回家,直接躺在主控室的沙发上睡一觉。

猜你喜欢

电缆头天窗图纸
肘型电缆头拔拆工具的研制
10kV肘型电揽头电动拆除器的研制与应用分析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自制新款天窗固定器
10kV电缆头制作问题的研究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迈腾车天窗无法关闭
2012款科鲁兹车天窗渗水
一起两个相邻电缆头同时击穿故障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