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

2013-05-17王新林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学方法

王新林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创新思维看成难得的资源:利思维之“导”,追知识之“源”,问学习之“法”,动学生之“维”,那么课堂也会把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灵动的线条,让课堂因创新思维而充满灵性。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能力日益构成人的素质,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也可称为创新素质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创新素质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创新功能的高级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综合素质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创新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升华。也可以说,创新素质是高层次的综合素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学生的主动、积极、好奇,不模仿已有的办法,不重复已有的结论,在原有方法和结论上有自己的思维和观点,用新的方法,分析解决新的问题等积极的思维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和基础,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数学创新思维是一个多维结构,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数学创新意识、数学创新精神、数学创新思维、数学创新能力、数学创新人格,五要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开放系统。作为教师更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学习,如何使教师在创新素质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气氛

1.数学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讲。“微笑”表示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喜欢你”的表现;“点头”表示赞许与接纳、理解,是学生倍增勇气,积极思考;“专心听他讲”是指通过集中精神倾听学生意见来鼓舞他们自由表示自己的观点,体现着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

2.引导学生能容纳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

3.教学课堂中要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向,积极形成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二、注重教学态度

1.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无论是班级、小组活动还是个别活动,都要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责任感。

2.要特别重视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课的问题和课外作业均应针对不同学生引人而异做出必要的“弹性设计”,提出弹性要求、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尊重学生提出的意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对在思考,提出问题回答过程中的学生,应提供“无批判气氛”,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决定。同时,对学生的看法要暂缓评价与批判。当需要对学生意见进行评估时应由师生共同进行,即给予学生对自己的决定负责的机会,可以这样问学生“这是不是新的,与众不同的意见”“这个意见是不是比原来的更好”等。

4.要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这包括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实验结论等敢于质疑并另辟蹊径去思考、解答,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在做中学”,即在动手的过程中提高创造力,培养敢于尝试的勇气。

5.教师要允许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而获得经验,培养学生容纳自我表现的意识和能力。

三、注重教学方法

教法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要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要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时间去激发与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1.在联想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反映在人脑中就是各种不同的联想,例如:在数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带有比的条件,让学生充分联想,如:男职工和女职工的比是3∶2,引导学生想出:

(1)女职工和男职工的比是2∶3。

(2)男职工是女职工的 倍。

(3)女职工是男职工的 。

(4)男职工比女职工多 。

(5)女职工比男职工少 。

(6)男职工和职工总数的比是3∶5。

(7)女职工和职工总数的比是2∶5。

(8)男职工是职工总数的 。

…………

通过联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沟通比和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唤起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周密、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为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改编和一题多解作了铺垫。

2.在一题多编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题多解,是学生通过联想,改变题中某个条件的叙述方法,使其成为不同的应用题,如一个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女生有多少人?在学生解答后,还可以引导他们在不改变大意的情况下,改变其叙述情节,使之成为倍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改编倍数应用题:一个班有学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1

倍,女生有多少人?改编分数应用题:一个班有学生50人,女生是男生的 ,男生比女生多 ,女生有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 。

通过改编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已知条件的叙述方法不同算式也不同,但计算结果是相同的,这样练习,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深化新知识,加深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在一题多问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题多问,在不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改变问题使其成为琐应用题,如:一个班有学生5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引导学生提问:①男生有多少人?②女生有多少人?③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④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通过一题多问,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不断地变化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向,从而开阔思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弥补所欠缺的知识,也使能力强的学生有发挥潜能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益。

4.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题多解,即对同一道习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得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学校买了科技书、故事书共270本,其中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本数的比是4:5,科技书买来多少本?(用多种方法解答)

①用比例解:270×

②用归一法:270÷(4+5)×4

③用分数解:270÷(1+1 )

④用方程解:……

通过一题多解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是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多解,找出合理、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法,从而激发求知欲,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巩固双基。

5.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由此构建新知识。教师无法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更替代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有位名人说得好:“最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这对于我们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很有启发。如开放题目,条件相对于结论而言不充分,结论未定或未知从而包含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探索、创新能力。如(8-□)×□=8,要确定□中应填哪些数?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发现:□里填的数是不确定的,第一个□里的数应是比8小的自然数,引导学生找出多种不同的解法。

6.在习题设计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注重让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教师在习题设计中要充分运用非形式推理。我们都知道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由于认真观察了数的特征,从1+100、2+99……都是101的特点中推出51个101是5050,从而求出了1+2+3+……+99+100=5050,这就是著名的高斯算法。其实许多数学运算定律都是靠观察、实验和归纳发现的,如:学习了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设计习题让学生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并且请学生举例探究其正确性,又可设计从3的整除特征是否也能推导出被11整除的特征,经过讨论,回答是否定的。像这样的习题,是要抓住方法中的根本思路,再运用分析、归纳等手段,被11整除的特征也不难发现。所以说,设计好的习题,就可为学生主体服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另外还要注意,在习题中要增加开放性问题,如利用手中的100元钱,再告诉一些商品的单价,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才能买到又多又丰富的商品,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局限,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主体作用也大大发挥了。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应该把创新理解得粗浅一些,只要是由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归纳所得都可以理解为创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

1.课堂提问要多用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要有多样化的类型,除常见的陈述型之外,要多采用比较型、组合型、想象型、类推型、剔除型等,要由易到难,逐层提问,并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做进一步探讨,问题提出后要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不要害怕沉默,必要时可提供一些激发性悟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教师的讲、问,学生的思、答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脑力激荡会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个学生产生一个构想,不但印发了自己的创造力,而且也同时引起别人的想象,产生一连串反应,在脑力激荡的过程中,大家彼此接纳,没有压迫感,没有挫折感,因而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好。

3.学生表达自己新颖、独特想法的渠道不应局限于语言、文字,教师还应该允许和鼓励用音乐手工,肢体运动等多种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或闻所未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维产品,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和思维效果的独特性一样,都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4.作业设计要体现启发性、挑战性、适应性、整体性,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创造潜能,并适应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同步发展。同时创造性教学的作业必须与课程学习密切配合,补传统教学之所短,是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获得完整的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丽.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M].羊城晚报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灵芝镇灵芝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