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2013-05-17李显伦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建模思想基础知识

李显伦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学生学习不是教师单纯地教授知识,还必须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数学问题,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建模思想;思维定势

数学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的练习并不是无止境的题海战术,而是灵活应用这些练习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加强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

对数学定义、概念的理解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要想在数学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数学定义概念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定律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这些都是学生解题、应用数学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巩固数学理论知识。

例如:

(1)已知奇函数f(x)和偶函数g(x)满足f(x)+g(x)=ax-a-x+2,若g(2)=a,则f(2)的值为_____.

(2)已知偶函数f(x)在区间[0,+∞)上满足f′(x)>0,则满足

f(x2-2x)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奇、偶函数的定义,不同的是:对(1)题,学生只要能掌握好奇函数f(-x)=-f(x),偶函数f(x)=f(-x)的定义式,就可通过建立方程组解决问题。而(2)题,多数学生都想到了要去讨论x2-2x和x的范围,否则就认为无法解答。而讨论又分为四种情况,所以,就算是想到了方法,也不见得能够解答出这个题!但是,如果学生能用上偶函数的变形定义式f(x)=f(x),则f(x2-2x)

此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渗透建模思想,提高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在体现数学价值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的新增内容几何概率中,教材上的例题2是:假设你家定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

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是在早上

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拿到这道题后就激烈讨论起来(我要求学生先分组讨

论)。多数的学生都觉得送报人的时间和父亲的时间有交集,即在7:00-7:30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故时间之比为■或者■。但是,马上就有学生又提出,那如果送报人在6:40到,那父亲也可以收到报纸,显然这个时间没有包括在交集之内,所以上面那两个答案肯定不对!大家都赞同这个同学说的!可是,那究竟该怎么

做呢?

这时老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何不将送报人到达的时间和父亲离开的时间分别设为x和y呢?接下来再由学生思考下去,如何利用变量x,y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让这个生活问题转化成一个纯数学问题,从而轻松地解决它!经过老师的一番引导,很多学生就想到了利用线性规划部分的知识可以解决它!

再如:2011年的四川高考理科数学(18)题:本着健康、低碳的生活理念,租自行车骑游的人越来越多。某自行车租车点的收费标准是每车每次租不超过2小时免费,超过2小时的收费标准为2元(不足1小时的部分按1小时计算)。有人独立来该租车点租车骑游,各租一车一次。设甲、乙不超过两小时还车的概率分别为■,■;2小时以上且不超过3小时还车的概率分别为■,■;两人租车时间都不会超过四小时。

问:(1)求出甲、乙所付租车费用相同的概率。

(2)求甲、乙两人所付的租车费用之和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Eξ。

看,这些来自于生活的高考试题,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概率高考试题命制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现象中找到数学等量关系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发现数学的魅力。

三、开拓创新能力,突破思维定势

高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思想创新上有巨大的空间,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促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如:设数列an、bn都是等差数列,若a1+b1=7,a3+b3=21,求a5+b5的值。

解法一:因为数列an,bn都是等差数列,所以数列an+bn也是等差数列。故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得(a5+b5)+(a1+b1)=2(a3+b3),即(a5+b5)+7=2×21,解得a5+b5=35.

解法二:设数列an,bn的公差分别为d1,d2。因为a3+b3=(a1+2d1)+(b1+2d2)=(a1+b1)+2(d1+d2)=7+2(d1+d2)=21所以,d1+d2=7,所以a5+b5=(a3+b3)+2(d1+d2)=35.

简单的一道试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数学课堂高效发展。

数学学习对于发展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极其重要。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对待学生的练习题,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论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

[2]夏丽杰.中学数学建模思想及方法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4).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一中)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建模思想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