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得诗意

2013-05-09杨河源

看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朗诵者旧诗大人物

杨河源

春天一个素食饭局,除了召集者外,入局的都跟文字有点关系,动笔的少,动口的多——本地晚会上普语朗诵的时候,常常可见的面孔。席间谈到诗,谈到诗人,当然也谈到当晚的主题,朗诵。一位旧年曾参与本地一位诗人作品专场朗诵会的朗诵者谈到,诗作者对朗诵者要求是,“一字不动”。两千多年前吕不韦“悬之国门,不易一字”的事,不成想,还真如《旧约》中形容的一般,“已有的必将再有,已行的必将再行”,前后辉映了。

莫非《吕氏春秋》和当代诗人的诗作,都已经完美无瑕得如海伦,浑身除了肚脐眼这个从娘胎里带来的,再没有第二个疤痕?任何一位没有超常思维的人,都不会如此肯定。但毕竟,“不易一字”“一字不动”成了事实,总还是有点因由的。也许,吕不韦的多金,多到把即将一统天下的帝国储君,押宝到人质的份儿,没有哪位不长眼的文人墨客,敢拿自己的性命去拼那一字千金的。“一字不动”的当今指令,也许诗人的法院院长身份起了作用:别说朗诵者的理解未必能与诗人比肩,真正的诗人、诗评家,谁会那么不识相呢?在“饿死诗人”的口号响了这么多年之后,业内的人,当然不会跟金主过不去,业外的人,则可能毫无兴趣,不是说“写诗的比读诗”的多吗?

这让人想起更早些时候,跟诗有关的一些事儿。也许十年,也许还早点,有位大人物诗兴大发,写诗了。当时的平媒,几乎都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譬如报眼处,浓圈密点,以示突出。还有特别的版面,接近同步登载着纷纷赏析的文章。看署名者的身份,教授那是当然的,而且似乎还有中文系的呢——行内人,看的可是门道呢。这样的密集轰炸,当然有效,以至于今天,李杜王孟以降次一流的诗人,我都记不住几句,那位大人物的诗句,倒是时常有两句在脑海中浮现:“万里美洲一日还”,“日破云天万里红。”我们当然无从猜测大人物诗人的心理,但可以肯定,即使满世界都是阿谀,他也不会将自己看成是李白再世的吧?入眼的、入耳的,都是发自内心的赏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邹忌式疑问,怕也会时不时地在脑子里翻上一两朵浪花吧?当然,“日破云天万里红”,也可能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的打油诗,正可以比拟白乐天“老妪能解”的平易,比呕心沥血推敲而得的,有同样流芳的机会,大俗而大雅嘛。

登高而呼,应者云集,一时之间,似乎掀起了个写“旧诗”的小高潮。余响不绝,前年还有教授将两首赠友的诗作,一鱼两吃或多吃,承他看得起,我也有一份——那两条短信我可是保存了好长时间,最后因为诺基亚的老款容量有限,不得不转抄在笔记本上,以备检索。诗云:又爱青云又羡仙,浪迹山海搏丰年。正义正直求正理,一世铸梦一世眠。(这是步清代何忡《西樵山》的原韵:不鹜繁华不尚仙,悠游林下养余年。闲非闲是休闲理,半日看花半日眠。)炎夏赴蒙金秋归,漫游千山与万水。蜜瓜飘香杜梨肥,阴山云荫黄河追。冬雪埋膝冰天地,夏雨虹霓绘天纬。我用拂尘清日月,珠联璧合堪与谁。

教授赐诗,大概也没指望我唱和的吧?确实,我也唱和不了,只能报以可耻的沉默,不能赞一辞。很长时间,我对辜负教授谬托知己引为知音的美意而心下耿耿。以至于本不常读的旧诗,就更不读了。

毫无关联的几个独立事件,假如凑巧地作用在一个人身上,对个人的成见形成,简直无可比拟。受教科书的影响,28年前,大学的系科选择上,法律、政治给毫不犹豫地排除了,我直观地将它们跟中学政治课划了等号;经济、金融、会计,当然也在枪毙之列,中学时代治经济学这门课程中的“经济学”仨字儿,可在我脑子里生了根;历史?算了吧,打开近代史,满满都是丧权辱国落后挨打嘛……这样的惯性自以为是,一直障碍着自己的阅读,诗歌也一样。

生活中当然不缺少诗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思索的心灵、表现的手段。程坚甫先生,在毫无诗意的时代、毫无诗意的环境、毫无诗意的经历中,将汉语旧诗推到的一个高度,再一次印证了我的偏见与浅陋。汉字在,唐诗宋词的国度就有风雅的可能,尽管,并不必然。

猜你喜欢

朗诵者旧诗大人物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苍茫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浅谈朗诵者应该如何选择朗诵稿件
我是小小朗诵者
如何搞定大人物
解缙化险
——旧诗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