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王秀兰

师道·教研 2013年8期
关键词:组员分组组间

王秀兰

分组教学即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实行组间无差别,组内有区分的分组方法

分组成功与否是分组教学能否有效实行的关键,小组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支撑。有效分组的基础是对学情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后作出的,遵循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基本原则。以2010年9月进校的七年级五班为例,这个班的学生人数56人,在分组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人数,设定的组额为9组,每组6人。在学生进校的第一个月是观察期,在这个时间内对学生的上课表现、成绩测验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考量后,对学生进行排序,每九人为一个序列,依次编号。挑选9位综合素质较高基础较为扎实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挑选组员,剩下的5个组员在每个序列里各挑选一人。每个组员的选择首先尊重学生自己的双向选择,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二、引导学生完成和适应组内角色分工,实现小组内融合

组员依次编号1-6号,除组长负责外,教师要引导组内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不同的分工。比如上课时组员要有发言人,组织者,协调者,补充者等有意识的角色扮演,组员担任的角色应该经常互换,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组间竞争和激励机制的设立,推动小组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和班级活动中引入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这种班级内的组间竞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通过打分考评在期中和期末的小结中进行讲评,以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探究、分享心得等行为习惯。

四、分组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新授课的第一步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预习案的互查和更正。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学、同组互查,互帮互教,学习领会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缩短了教师不必要的教学和讲授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果有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提出全班讨论解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和展示,由其他组别同学提出问题或质疑,该小组同学负责答辩相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传统授课中往往由教师讲解的部分交给学生讲解,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的核心理念,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其他组别学生质疑答疑环节,兼顾了课堂生成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为例,在教师提出问题“成吉思汗为什么能统一蒙古?”之后,第5组学生回答了“成吉思汗实现统一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统一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百姓渴望统一,渴望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自己不被外族奴役。”当教师对此答案给予肯定之后,马上就有另一个组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补充,“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成吉思汗个人的因素。他在苦难中成长,机智聪慧,富有谋略,他的个人领导才能也是蒙古迅速统一的条件。”从这个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之开阔、思想之活跃远远超过教师的预期,所以教师可以在这种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还课堂与学生,同时也能扩展教师的教学视野,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堂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很多地方的教学改革中比较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运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提倡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者认为,科学家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策略,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探究式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课堂是充分开放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有不确定性,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同时注重以学生的讨论为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主要职责是注意引导不同观点的交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使问题的探讨深入同时不要偏离本课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组员分组组间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小组落幕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分组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