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杜郎口课堂想到的

2013-04-29杨荣裕

师道·教研 2013年8期
关键词:群学独学杜郎

杨荣裕

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里出现诸如这样的情景,如老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考试结束,学校一片纸海;学生翻爬围墙,逃窜出校等。对此我们毫无诧异。

杜郎口的课堂,第一感觉就是学生都动起来了,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独角戏变成了三人转,多人转。独学,对学,群学,这都是学,都是学生学,而不是老师在教,这可以说是好课堂的一个标准,就是课堂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

杜郎口的课堂,学生的动,不总是一节课都在动,学生的静,也不总是静如无物,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动静分明,动静相宜。手、口,眼、心全方位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的课堂充满着人性的光芒与千姿百态的生命气息,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这可以说是另外一个标准。

杜郎口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不沉闷,不压抑,学生参与度很热烈,学生是主动参与课堂的,而不是在教师的压力之下,他们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都溢于言表,这样的课堂,你能说不是快乐的课堂吗?这样无数个45分钟的课堂,组成的就是学生的生命,你能说这样的生命不也充满快乐吗?在当下基础教育的现实下,学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学生的书包陡然沉重了,如若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让他们享受到课堂的快乐,那我们只能说这是孩子的悲哀,课堂的尴尬。这或是好课的另一种标准。不管怎么样,我以上总结的三个标准,在我的理解中,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假如能做到这三点,我想至少是迈出了一大步。

二、解放课堂,解放思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似乎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二,可是我们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直接进入课堂的实际操作层面,而是首先要解放思想。因为思想的惰性,也有思维的习惯,当然也有既得的利益。课堂的改革,实际也是一场革命,革谁的命,革老师自己的命,这是需要魄力与智慧的。如果抱残守缺,依旧以陈腐的观念进行课改,我们所能看到的必然是课改的畸形与失败。课改的动力在于哪呢,我觉得不是教师身上,而在学生身上,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精神面貌,学生的生命成长。以这些为标准,教师进行课改才有章可循,才有的放矢,否则课改只会是昙花一现,只会是无头苍蝇。另外,解放思想,解放课堂,同时也是解放学生,解放自己。现在学生的书包,可以看出我们教育的一些缩影。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五的学生,背着一个十几二十斤的书包,每天这么背,每天这么学,难怪学生都说是背着炸药包,要去炸学校。我们的学生很苦,老师也很苦。学生苦于题海,老师苦于应对,效率较差,学生厌学,课堂没有活力。师生的关系是一根木头对着一堆木头。我们如何从这样悲哀的局面中解放出来呢?建立一种高效的、快乐的课堂至关重要。开放课堂,放手让学生干,“能让学生看的尽量让学生看,能让学生想的尽量让学生想,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能让学生听得尽量让学生听,”老师不要低估学生的潜能,由原来的圈养转向散养,由原来被动的学,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从独学中学会思考,从对学中补充智慧,从群学中得到快乐。我想这样的一种转变,对于老师的幸福感,对于学生的成就感,都是有所补益的。

三、取长补短、慎思明辨

有人说,杜郎口的课改代表中国课改的方向;有人说,杜郎口的课改是一个神话;也有人说,杜郎口的课改实际上也是搞应试教育。我觉得我们应该持两种精神。第一,取长补短,无论外界如何揣测,杜郎口的课改无疑是对传统课堂的巨大冲击,是一次革命,它的优点与长处,无可否认。第二,慎思明辨。任何一种课堂模式,都有因地制宜的因素,都有偏执性,它能取得成功的条件,或许是我们失败的原因,它反响很大的某个方面,恰恰可能引导中国教育走向死胡同。这需要独立的思考,清醒的认识,任何照搬照抄的形式,都是蹩脚的改革,弄得不好,是对教育改革的一场嘲弄。我们既不要唯“杜郎口”马首是瞻,当全中国都是“杜郎口”的课堂模式时,这也是教育的另外一种悲哀。也不要抱着成见,抛弃一些优秀的课堂尝试模式,僵化思想,闭门造车。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群学独学杜郎
过骊山
基于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课外“群学”模式的构建
多策并举,提高学生数学自主独学能力
重视独学 让学习更有效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
凝聚课堂之“神”
面对杜郎口,我们有话要说
我看杜郎口的课堂
论“群学”之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