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德育课的教学改革

2013-04-29岳怡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9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德育课教学改革

岳怡

摘 要:教育改革目前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面临的新型难题,为此,各地都在寻求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德育课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缺陷,新型的课标要求就需要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德育课;创新;素质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进行教授为主,而新型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仅仅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我发现知识,自动汲取知识以及享受这一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以及组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几乎,给予学生最大的空间以及潜能的发挥条件,将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合作并善于探究的能力。

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德育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活动,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汇总都必须修习的基础课程,是从政治、法制、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指导和创业、心理等多方的角度进行综合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要从德育教育着手,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教学领域中,德育课教育的境地较为尴尬。首先,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大多的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注意力较多,对此类思想课程的轻视心态较为突出,很多学生认为德育课是不重要的课程,对将来的就业和考试没有影响,因此很少主动积极的对德育课产生学习的激情。厌学、逃课以及上课睡觉和做其他事情的现象严重。其次,学校对于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也很低,教师得到培训以及学习的机会少,因此对于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也相当有限,课堂讲课枯燥乏味,内容单调。更有甚者,德育课成为了自习课,德育教育有名无实。笔者作为德育教师,从事德育教育多年,想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想法对新课改的德育课改革作出一点贡献,希望可以从实质上对德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加强。

教育界中对于创新式的教学方式的研究多种多样,但是从根本上讲都是在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较之以往出现了很多人性化的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并且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通过对学生的个性以及表现的差异,给予不同的对待。让教师从传授本领的角色中跳出来,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促进,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领悟的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汇总,能够自主的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应用所学到的只是。下面就具体论述一下如何才能做到活跃课堂气氛。

1 通过生动的事例

社会发展越来越向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才的需求上更趋向于复合型的人才,具有着多方面的能力,企业在对人才进行选聘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人才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会对人才的道德修养以及沟通表达能力进行考验。德育课则是对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学中要将课程可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将知识贴近社会生活以及时间活动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从书本上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将这种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帮助学生去建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世界观。笔者在教学中就将此观点做为出发点,通过在课前安排同学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及对湿湿进行演讲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主动的关注社会的要点新闻。教师则是在学生演讲后进行点评和简析。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就会逐渐的养成主动的去读书看报以及浏览注意新闻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以及时政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这在于对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上。这种过程就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2 通过案例讲解知识

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历练、探索,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手段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而教师则要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对其主体意识进行鼓励和激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人心,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创设了很多情境,设置了体验与探究题,教材还注入了许多生动活泼、贴近中职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使得德育教学逐渐走出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死胡同。所以,身为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解读给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利用创境激趣、体验与探究,让学生渗透到情境、案例中,展开讨论,深入研究,引起學生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道德、掌握法律常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道德的力量和法律的作用,用道德来自省用法律来律己,教学过程设计了“创境激趣”、“引思明理”和“体验探究”三个学习栏目,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合作探究交流中加深体验,获得正确的认识,感悟人生。

3 转换角色,转变方式,合作探究,投身实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德育课教学教师如果不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必然被时代所淘汰;而且德育课本身理论性强,趣味性不多,如果不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枯燥乏味。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案例解读法、情境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等各种社会资源,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程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学习。首先,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师-学生的互动,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平等对话,深入交流,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合作。其次,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实现学生-学生的互动。只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和谐合作,才会形成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否则课堂讨论、课堂合作就会处于无序与松散状态,无法实现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最后,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社会资源,组织学生搞好课堂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全面提升自我素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德育这门课程就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身为德育教师应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寻找新的教育支点,拓宽教育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可把各种社会资源请进课堂。

4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德育课课堂教学,教师要从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学生的“学”转变,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会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提高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德育课教学改革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