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海外留学意向调查

2013-04-23孔爱峰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意向学分问卷

孔爱峰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大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到2020年高水平大学本科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5%以上,其他院校达3%以上。全国200多所新建本科高校主要是地方本科高校,尚没有硕士点,他们主要属于3%的范围。为了了解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赴海外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促进大学生海外学习计划的顺利实施,笔者就江苏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留学意向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海外留学意愿、对所在学校海外留学项目的知晓度、意向赴海外留学的项目种类、选择不出国留学的原因等。

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海外留学意向分析

本次调查共在常熟理工学院发放问卷13375份,回收有效问卷10798份。从地域来看,回收问卷中苏南学生有4819人,苏北学生有4500人,其他省份学生有1479人——这是因为江苏新建本科高校主要面向江苏招生,面向其他省份招收的学生较少。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3416人,大二学生3252人,大三学生3162人,大四学生968人——这是由于大四学生主要在外实习或找工作,问卷参与率及回收率不高,而且不参加问卷的学生基本已经确定毕业去向,所以得出的数据结果反而比较科学。

从赴海外留学意向来看,确定去的学生有271人,占2.5%;确定不去的学生有6109人,占56.6%;无明确意向的有1319人,占12.2%;犹豫中的学生有3099人,占28.7%。确定去的学生中不免有因特殊情况改变主意的,或者填写问卷时没有与家长沟通过经济能力的,结合数据的信心指数,有效值应该在1.5%~2%左右。如果其中有一些学生是想毕业后自己出国的,那么这个数据结果更是值得认真面对了。犹豫中的学生占很大的比重,他们有的是准备国内考研,有的是担心经济条件,有的是考虑外语水平,他们是今后留学项目宣传和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如果有较好的政策配套或机遇,他们应该会明确自己的选择。

从作出海外留学意向的依据来看,确定不去的6109名学生中,有3427人是因为经济原因,占56.1%;有856人是因为语言问题,占14%;其余1826人是没有此规划,占29.9%。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不是特别担忧,经济因素是主因,如果国家和学校能出台一定的经济扶持政策,应该能使部分人改变主意。部分高校可以通过校际互免学费的交换生方式创造一些机会。不过,在问及“如果参加校际交换生项目,免交留学学费,只需要承担其他费用,你是否愿意赴海外留学时?”依然有近4000名学生选择“否”。

从海外留学项目的宣传管理来看,学生在回答“如果你确定去留学,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题中“返校学分认定”排在首位,占43.8%,显示大量学生对此信心不足,需要学校制定明确的政策并加强宣导,此外“国外费用问题”和“与母校的沟通协调”“语言交流及文化适应”等分别占23.5%、17.3%和10.5%,也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就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在一所学校提供的赴海外留学项目列表的知晓度调查中,分别有64.2%的人表示不知道,有21.3%的人表示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除去学生可能自己不注意了解信息的情况,数据确实显示留学项目的宣传有问题。那些不知道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想了解参与”的选项,显示留学项目的宣传工作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大学生赴海外学习计划的实施应对

加大留学项目的政策扶持 按照江苏省2020年新建本科高校的学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3%以上的要求,结合新建本科高校目前普遍2万人规模的现状,意味着每年要选拔超过500人赴海外留学,这个目标没有足够的政策扶持是很难做到的。

首先要完善校内机制体制。参与调查的部分高校国际事务部门表示,学校虽然合作办学项目较多,但是都散放在各二级院系管理,没有建立国际教育学院这样的机构统一协调,国际处作为行政部门参与教育管理的阻力很大,最后项目实际出国率不高,办学效益不明显。相反,部分高校则是由教务处下放足够的权力给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只参与培养方案的审定,日常履行备案式的形式管理,项目学生实施与其他普通学生不一样的集中管理,语言水平强化很快,留学项目办得有声有色。

其次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调查中学生反映强烈的主要是学分转换和出国费用的问题。部分高校学分政策比较死板,教务部门要求国外学习的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要和国内一致。殊不知国内外的教学体系就不一样,国内是课程学分,国外是模块学分,达到这一要求谈何容易。建议核心专业课相对严格对照,普通类课程接近即可。对于短期的研修可以兑换为选修课学分或素质拓展学分。国内外的学分含金量也不一致,亦不可简单等量转换,部分高校以学时数为标准转换学分就比较科学。

出国费用方面,调查显示,苏北及农村学生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语言不是障碍,出国费用才是鸿沟。学校应该建立留学助学金或留学基金,补助那些优秀学生实现留学梦。虽然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留学更是高消费,但是学校进行适当的经费扶持,对学生将来的高端就业很有帮助,这些同学也会成为优秀校友的目标人群。某个高校每年投入数百万鼓励大学生赴海外留学,获得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称颂。当然,在办学经费日益紧张的现状下,建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出台对高校实施大学生赴海外学习计划的经费扶持,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体验海外的先进教育。

加强留学项目的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相关项目的知晓度不高,需改进项目的宣传手段,提升项目的宣传效果。

第一,抓好新生的入学宣传教育。部分高校在录取通知书内夹送详细的出国留学项目介绍是非常好的举措。学校应将本校的赴海外留学项目信息分类整理,详细介绍项目的内容和相关费用。入学后,大学往往会组织入学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等在班会加强宣传。

第二,抓好项目的日常网络宣传。学校应该通过国际处、国际教育学院的网站或者留学项目专题网站加强项目的日常宣传。主管单位要提前介绍项目信息,及时发布项目内容,主动回复项目咨询,经常开展网络调查。要建立留学意向学生动态数据库,对有意向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面谈,做到深入宣传、跟踪指导。

第三,抓好留学的成功典型宣传。让赴海外成功留学的学生现身说法,效果非常明显。学生代表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项目步骤流程、注意事项和项目成效,他们可以交朋友、结对子,在留学期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建议高校还可以在学生会建立大学生国际交流的部门,在社团或者校友会建立赴海外留学学生联谊会。前者旨在建立网络,深入各院系开展项目专题宣传和项目报名服务,后者旨在搭建平台,开展留学经验介绍和海外文化宣传。

提升留学项目的管理实效 随着留学市场的不断扩大,留学服务中介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部分高校由于国际化工作刚刚起步,国外合作交流渠道不畅,只能通过中介牵线拓展一些项目。高校应该秉持一根红线,就是海外合作院校应该是获得我国教育部认可,具体名单可以在教育部的涉外监管网查询到。学校还要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为他们尽可能寻找到较好的合作伙伴和留学项目。合作学校应该和本校层次相当或略高,合作项目要可持续发展,双方应签署协议获得明确的保障。

调查发现,有的高校项目铺得很开,大小几十种,但是日常疏于管理,协议签署之后不去推进,或者只是任务式宣传,学生参与情况不理想,需提高项目的管理实效。

第一,要分类管理,明确到人。有的高校建立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值得推广,每个项目明确到具体人员去研究,建立与国外合作方的正常沟通渠道,碰到问题双方及时讨论解决。项目负责人最终应该成为这个项目中比领导还权威的专家。

第二,要追踪管理,加强联络。调查发现,学生反映出国期间管理跟不上就是因为缺少追踪管理。学生在报名参加相关留学项目时,应由个人选择或者院系指派一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准备海外的研修计划,出具留学推荐信等。学生在海外期间要指导他们选修外方课程,在学习中给予指导,既可以成为学生与母校的沟通桥梁,也会及时获得国外的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赴海外后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管部门应该第一时间优先解决,让学生安心、放心才能成为他们宣传推广本项目的后续动力。

第三,要及时总结,注重实效。在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拓展到一定程度时,要善于总结,好中选优。对于外方合作态度暧昧,学生反应强烈,沟通效果不好的项目应及时停止,并妥善处理项目学生的遗留问题。对于学生参与意愿强烈,合作效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应加强推广,形成规模,提升效益。

猜你喜欢

意向学分问卷
具身感知情境下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问卷大调查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四个有所
问卷你做主
近期主要农作物种植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