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

2013-04-18纪礼陈郑国宝王义华唐玉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稻苗田面摄食

纪礼陈 郑国宝 王义华 唐玉华

(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 211600)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在稻田里养殖黄颡鱼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稻鱼共生,稻鱼双丰收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积极推广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取得了水稻、黄颡鱼双丰收的成绩,受到当地渔(农)民的欢迎。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 稻田选择

选择地面开阔、地势平坦、保水性好、避风向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电力配套的田块。稻田面积以(10~20)×667m2为佳,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源、进排水方便。

2 田间工程建设

用于黄颡鱼养殖的稻田,可视田块大小选择开挖“田”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为3.0~5.0m,沟深为0.8~1.0m 即可。同时要建好进排水渠,进排水口要用密眼网封好,基部要夯实。排水口处的沟深要达到1.5m 以上,以利黄颡鱼的集中捕捞。

3 放养前准备

3.1 清塘(沟) 消毒

放养前10d,用75~100kg ∕667m2生石灰清塘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待药效消失后将水加至50~80cm。

3.2 投施基肥

向田沟内投施经发酵好的畜禽粪肥(最好是鸡粪)100~150kg ∕667m2,用来培育浮游生物,为黄颡鱼提供适口饵料。

4 鱼种放养

黄颡鱼放养时要先进行试水,观察试水鱼无异常反应后,方可进行放养操作。

4.1 鱼种选择

放养的黄颡鱼种有人工培育和天然捕捞两种,最好选择人工培育的鱼种,人工培育的鱼种已适应人工条件下的高密度养殖。选择天然鱼种放养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以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投放的鱼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鲜艳、体表光滑、无伤无病。

4.2 放养规格

大规格商品黄颡鱼深受市场欢迎,因此投放鱼种的规格宜大,一般为30g/尾左右。

4.3 放养密度

主养黄颡鱼的田块放养密度为4000~5000尾∕667m2,套养黄颡鱼的田块放养密度为1000~1200尾∕667m2。

4.4 放养时间

放养时间选择在5-6月,鱼种早下塘(沟),早生长,有利于水稻、黄颡鱼的日常管理。

4.5 鱼种消毒

黄颡鱼放养时需用3%~5%食盐水浸浴消毒5~10min,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5 秧苗栽插

5.1 稻苗选择

宜选择耐肥力强、茎秆坚韧、不易倒伏、抗病害、产量高,成熟早的稻苗。

5.2 稻苗栽插

稻田通常要求在5月底翻耕,6月10日前栽插稻苗。稻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稻苗栽插前2~3d 使用1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传播。通常采用浅水、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并适当增加田埂内侧、田间沟两旁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际优势。

6 日常管理

6.1 投喂管理

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主要摄食小虾、小鱼、鱼卵、部分水生昆虫及水生植物等。人工养殖以鲜活动物性饵料和颗粒饲料投喂为主(项目区投喂天邦1#料)。整个饲养期间的投喂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养殖前期为5-6月,黄颡鱼生长快,除摄食水中大量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外,每日投喂3次,早、中、晚各投喂1次,日投饲率为3%~5%;养殖中期为7-9月,是黄颡鱼的生长旺季,日投喂3次,早、中、晚各投喂1次,投饲率为2%~3%;养殖后期在10月份,日投喂两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饲率为2%。具体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黄颡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养殖前期和后期,上台摄食鱼90%离台后停止投喂;在养殖中期由于天气炎热,水质易波动,上台摄食鱼80%离台后停止投喂。另外,可在稻田内安装诱虫灯诱捕昆虫供黄颡鱼摄食,还可在鱼沟内投放2kg ∕667m2的抱卵虾,让其自然繁殖,为黄颡鱼提供动物性饵料。

6.2 水质管理

主要抓好水位和水质的调控。⑴水位调控。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根据季节变化和水稻不同生长期来调整水位。5-6月鱼种放养之初,为提高水温,便于耕作,塘(沟)内水深要浅,一般在50~80cm,待耕作结束后,将水位提高至高出田面10cm 处,以便插秧;7月份水稻反青至拨节前,田面保持5~10cm 水深,让黄颡鱼进入稻田觅食;8月份水稻拨节后,可将水位调至最大,水稻收割前再将水位逐步降低直到田面露出,准备收割水稻。二是根据水稻晒田、治虫要求来调控水位。水稻生长过程中为使空气进入土壤,需要阳光照射田面,增加根系活力,同时为杀菌增温,需进行晒田。通常采用轻晒和短期烤田法,以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见到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水稻晒田结束后,立即恢复至原水位,以免导致田间沟内黄颡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喷药治虫,喷洒农药后要根据需要加注新水。⑵水质调控。黄颡鱼为底层鱼类,喜欢在水质清新、溶氧较好的水环境中生长。5-6月每月注水1次,每次注入新水20cm;7-9月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5cm。7-9月每15~20d,用10kg/667m2左右的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1次。适量投放螺蛳,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6.3 病害防治

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调控好水质,做好常规消毒工作,一般很少发生病害。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可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要慎用。

水稻病害用药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并采取喷雾方式进行防治,用药后及时加注新水,确保黄颡鱼的安全。另外,稻田中尽量不用除草剂,杂草以手工拔除为主。

7 起捕

黄颡鱼为底栖性鱼类,不太适合网捕,需干塘(沟)捕捞。先将水抽干,让黄颡鱼集中到排水口的深沟内起捕,对于过小的黄颡鱼可另池囤养,用作下年的大规格鱼种。通常黄颡鱼的起捕时间为当年的12月至翌年1月。

猜你喜欢

稻苗田面摄食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夏雨来临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技术模式应用
公 子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