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学习型学校建设的研究

2013-04-13刘长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习型校本学校

薛 敏,刘长春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南宁 530023)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学习型学校建设的研究

薛 敏,刘长春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南宁 530023)

建设学习型学校已经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势所趋,如何建设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学习型学校的内涵、发展渊源、特征和发展对策四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从事这方面的学习者提供对学习型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型学校;流觞;特征;建议

21世纪是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唯有“学习”才是个人、团队和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学习生活是学校生活的基本生活,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使学校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活动的场域。学习成为了学校的生命之源,学习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因而,创建学习型学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和行动纲领。

一、关于学习型学校内涵的界定

目前,关于学习型学校以及如何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呢?在全面论述学习型社会之前,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于1968年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念。经过20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英国学者Southworth于1994年发表了《学习型学校》一文,在文中他概括了学习型学校的5个特征[1]。学习型学校理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必然主题,是在新的时代对学校发展的新认知,对学校发展的新动力、新途径和新模式的新探索。只有把学校定义在“发展”上,才可能使学校永远跟随并促进人类社会前进,才可能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样,把学习型学校建设的主题定在“发展”的层面上,才可能去深入把握其本质,有效地推动其发展。

笔者认为学习型学校是一种学校的形态。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学习型学校的基础,学校更能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还要强调学校的领导者也是学习的领导者。

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指出,首先,学习型学校倡导的是“组织”学习,这种“组织”的学习形成了学校的群体文化。其次,学习型学校和传统的学校相比较,的确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不同的发展机制、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教育模式,呈现着不同的办学形态。再次,基于形态的角度讨论,更能从本质上和整体上对学校进行变革、改造和建设,这种变革不是表层的,也不是局部的,而是触及到学校发展和学校改革的一些全局和根本性的问题,更具创造新的形态的意义[2]。

二、学习型学校的流觞

过去在工业化时代的影响下,学校的管理模式注重对秩序的控制,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但是在无形中却扼杀了一些有利于创新的空间。回顾以前的一些高校改革运动,大多是政府或学者倡导的,都是以固定的模式进行思考或做事的,真正的创新知识的环境还没有形成[3]。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陈旧的高校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其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正式确立。在我国,伴随着政府对“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理念的倡导,各类组织都把学习型的标签贴到了各自组织的前面,于是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不断涌现。

罗宾·布鲁克·史密斯在其关于学习型学校的著作中,将学习型学校建设紧密相连的思想归纳如下:

第一,学校重心由过去的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转移到现在的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校设计、课程结构、教育教学方法与管理方式等都要求发生变化。

第二,过去的教育改革受到了机械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事实证明并不是有某些投入,就必然会有相应的产出。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机械主义是不够的,它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真正的教育改革应鼓励创建一种轻松的环境,让教师的教学第一线,学生的课堂上真正有教育思维变革的发生,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校本知识的创造者。

第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所指的学习与我们理解的学习是不同的。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主要指习得知识或获取信息,然而这和真正的学习还有好大一段距离。“真正的学习是我们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因为这种学习能创造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学习型学校的学习与特征

学习型学校的学习与平常我们讲的学习不是同一种概念,这里的学习既可以指正规的学习,同时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性学习;既可以是个人学习,同时也可以是团队性学习。总的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学习。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是一种学习力,是学校的核心生存力,也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学校对教师员工的培训也是增强学习力的持久动力。

(一)学生的学习

学校的中心使命就是提供给所有学生优质的教育。因此,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教育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和社会需求等。从学习论的观点出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包括:知识、态度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个体学习效能集中体现在学生成绩和成就上。

其中子信道hp′q′(t)类似于子信道hpq(t),由散射分量和直视分量组成.散射分量是信号由p′发射天线发射,经过散射体散射,由q′接收天线接收所产生的复信道增益.直视分量是信号由p′发射天线发射,通过视距传播到达q′接收天线接收所产生的复信道增益.发射信号功率为 Ωp′q′,莱斯因子为 Kp′q′.

(二)教师的学习

根据教师效能的多元模型分析,教师的学习应该努力争取成为“有效教师”:(1)目标达成模型,强调教师的个人成就目标和学校目标保持一致性;(2)资源利用模型,要求教师达成既定目标时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3)工作过程模型,强调学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师个性特征;(4)学校机构满意模型,希望教师能满足所教学生及其父母、学校及社区的需要;(5)荣誉感模型,强调教师的荣誉感和职业声望;(6)问题缺失模型,要求教师能澄清和避免各种潜在的问题、缺点和危机;(7)继续学习模型,强调教师要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提高和发展教师专业[4]。

(三)教职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形成纵横交错的共同机制

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学校需要教师的有效学习与合作,需要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教职员工的相互学习,包括教师的相互合作与沟通、积极的学校气氛等。

一般的学校只注重纵向的信息传递,而学习型学校则注重形成纵横交错的沟通与合作机制,领导、教师、员工可以通过沟通和深层对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深厚的感情,形成一股凝聚力来共同解决问题。

(四)树立共同的愿景目标

学习型学校的愿景目标是各个不同成员的个人愿景目标的集合,是学校所有成员的共同愿望。这一目标有助于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精神鼓励,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师生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柔性的管理制度

学习型学校的管理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的,通过一种潜在性来强化人们对学习的意识。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或者伸缩性,将刚硬的管理转化为学校成员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从深层次激发学习者的内在需求和欲望。

四、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基本思路

学习型学校的倡议者认为,建设学习型学校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学校的发展与变动提供一个足够大的空间[5]。因为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在未知的领域里探索,因此在管理上与学校文化建设上给予足够的地位与空间。几乎所有学习型学校的倡导者都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为了使学校真正具有创造性。从不确定性走向创造性,要求学校能够形成一个知识生产与知识分享的系统。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笔者认为在现今,创建学习型学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具有建设性思维,保持小步调前进。建设性思维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逐步的改进,同时改进许多教师传统思维方式。运用建设性思维的方法,首先向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现行的教育是最完美的?如果不是,您觉得您能为教育的改进做些什么工作?可见,建设性思维的原则实际上包括学校从精密控制到不确定性,再到创造性过程的基本方面。

第二,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培训。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必须专业化。过去我们是提高教师的学历,或者由政府、大学提供正式的培训课程。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必要的,但从建设学习型学校的角度出发,教师专业化除了要提高知识、技能与资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实施校本专业化的培训,注重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教育愿景等方面。从建设学校共同愿景的高度出发,教师专业化培训要从重视技能培训转变到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共同愿景的建立过程,重塑理念的价值。

第三,力求打造合作的组织环境,建立知识分享系统。由于教育过程与管理过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往往具有不可移植性。这要求每所学校都应该成为校本知识的生产者。校本知识出自于学校的每一位成员,比如:教师或学生一篇好的读书笔记、一篇好文章的转载与讨论,教师的教学反思日记,一个好的教案甚至现当代微博上的文章等等,都可以成为校本知识。当我们一旦形成了校本知识生产、贮存与分享的机制,学校的发展与创造性也就有了有力的支撑。在校本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必须强调合作与分享。增加信息流动性,增加合作与分享机制,将是建立校本知识生产与分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四,学校领导要具备战略性的眼光。学校领导也是学习型学校的领导。学习型学校是新型的学校管理模式,追求打造卓越的学校,学校领导的工作重心将更多地关注管理目标的具体实施与控制,关注学校共同愿景的形成,学校的发展与未来。学校领导更多地应该成为学习型学校校本知识生产的重要一员,成为学习型、创造型、战略型的领导。

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活动,建设学习型学校是未来教育改革取得成就的必经之路。

五、学习型学校建设的研究策略

(一)三理念引领策略

1.生本理念。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校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教育质量的竞争和学生发展水平的竞争。

2.师本理念。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应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平台。

3.校本理念。校本研究、校本管理是提高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要积极倡导教师利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对教师的培训质量。

(二)文化支持策略

对于一个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学校管理的学校来说,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使其有所创新,学校组织的公共价值观体现在:在学校组织的发展目标上要达成一致;要弘扬对学习型学校的高度忠诚;促进对工作期望的理解;培养协作与团结精神等。

总之,要做到以学校为中心载体,进行全方位辐射,区域性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共同打造一批内涵性的、不同风格的学习型学校。要做到以点带面,切实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

[1]胡振坤.学习型学校的理念与建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3,(4).

[2]杜育红.论学习型学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胡振坤.学习型学校的理念与建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3,(4).

[4]李勇民.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5]金维明,陈建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欧阳明.学习型学校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于瑮,宋凤宁,宋书文.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chool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Age

XUE Min,LIU Chang-chu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530023,China)

Establishment of a learning school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How to construct it is the problem we need to solve.This article makes analysi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earning school,development origin,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he four aspects,aiming to provide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school for the learners and laying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research.

learning schools;renovation of works;characteristic;suggestion

G47

A

1001-7836(2013)01-0001-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3.01.001

2012-08-03

薛敏(1986-),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型校本学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学校推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