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2013-04-12付水英

关键词:关键能力大学语文语文课程

付水英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1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高职高专教育是以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校大多也一味强调市场需求,重技能、轻素质,对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相当不重视,不断减少文化基础课程的课时以增加专业学时。“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因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随时删减,然而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又处处感到语文知识的贫乏,造成工作中困难重重的现象。”[1]

然而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均离不开学生的语文能力。“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课程知识的载体均是语言文字;任何一种知识或能力的教学与接受过程都是语言活动;任何一种知识性的作业,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2]

而回归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已不单是重视意识的问题,更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问题。

1.2 更新观念,着力进行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必须形成“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乃是基础中的基础”的意识,加大对基础语文课的重视力度,确定其基础地位。

其次是重新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作用,并找到大学语文改革的真正出路。

加强非技能性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非技能性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应当是语文课程系列改革的指挥棒。有些学校将其易名为“职业核心能力学习站”“关键能力培养组”等,这为公共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不仅包括方法能力而且包括学生的情感、沟通、语言表达、协作和相互帮助以及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功感的能力,其中情感能力(情商)是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最为关注的能力。有位教授对“关键能力”作了很通俗的诠释:“我们要让学生能找到一个好饭碗,在丢掉一个饭碗之后还能凭自己的能力再找个饭碗。”

是的,获得这种“关键能力”可以使学生当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应时而不会茫然失措,而是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

3 语文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课程改革的方向

语文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包括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语文课前的信息搜集、查阅资料,语文课上的专题探讨、时事辩论、演讲比赛、作品展示等学习活动都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到活动的总结,都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创造性,都得到极致的张扬。

但现实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多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少激情和活力,缺少改革的动力,导致学生学不进、学不到,以致形成对语文轻视不喜欢的恶果。

那么如何让语文成为有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土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课程设置的改革

3.1.1 课程时间安排合理化

语文课程的设置要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衡量与评价,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朝着社会发展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根据这些原则来重新调整语文课程课时的比例、学习年限、总学时等,充分保障课时和课量的充足,以确保其培养“关键能力”的时间性。

3.1.2 课程人性化和兴趣化

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表明:新型意义上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具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课程的人性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

语文是最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科,以其综合性决定了它又是一个丰富感情、锻炼意志、激发兴趣、树立信念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作用。因此,语文课程的设置就必须注重这种多元化的因素,无论是从情感的丰富性上,还是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上都应当把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个性以及兴趣、才能、爱好作为课程编订首要考虑的因素。

当然从授课者方面而言,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领悟能力,对客观真理的探索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核心。

同时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实践表明: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就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发学习动机,难以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如日本、韩国等国均以“快乐的学校”“欢欣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

3.1.3 突出课程内容的文学性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它要塑造品性、培养人格,使人的发展趋向‘人化’,而不是‘物化’,更不能‘兽化’。‘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正是立足于此而开设的,因此,其教学内容就不是单纯地补充与提高语文知识,而是以此为基础,着眼于人文精神的培养。”[3]这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之情感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些院校砍掉大学语文课,这实在是非理性不明智之举。与哲学课、史学课、伦理课、艺术课相比,大学语文课是最好的人文课程。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立人”。文学即人学。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立人”精神是一致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学所具有的认识、教育、愉悦、审美等功能,凭借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通过这种文学教育,引导我们大学生去思考、认识、感悟人生,促进精神成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就是一个“立人”的精神典范,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相信所有读过其作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之后的学生都能被这颗不屈不挠的心和那种勇于接受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找到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的精神深深打动,从而反观自身,体味自我的生命状态,反思自我的生命历程,逼近自我生命的本质。一句话,在经典中重新审视自己。

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拒领美国的面粉——这些都说明文学对人的巨大影响。政治说教是苍白无力的,文学的影响却是深入人心的,大学语文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3.2 整合教材

所谓整合教材,就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放置到同一课堂里来上,或者是对现行文本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增加的一种教材处理方式。

作为教学活动依据的语文教材,它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蓝本,大部分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训练,情感的陶冶都必须以此为“本”展开。因此,大学语文教材整合的目的是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提供一个色彩斑澜的空间,从而使语文教学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有血有肉的凭借。

首先,大学语文教材应力避和中学语文课本重复,即使是无法绕开的经典也要尽量避免。著名教授徐中玉认为大学语文不是中学语文的补充,而是发展和提高。

其次,针对高职生的特点,要在教材中增加水平有层次区别的同类文章,并行编排,便于培养学生自学比较,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那些远离社会,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和较为生涩的古文大胆删减,适当增加现当代中外经典名篇的比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再次,在整合标准上还要考虑到与专业课的关联性,例如对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入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工科类的学生可以选入海森堡的《精密科学中美的含义》。

如果考虑资源的节约,还可把普通话、经典文章阅读和应用文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成一本教材。

3.3 更新教师观念,灵活运用教法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是一个关键。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高职语文以“实用、够用、终身用”为原则进行课程改革,“实用、够用”的原则要求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大学语文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终身用”则是考虑学生将来自身发展宽度所需要的关键能力问题。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专业对语文课的要求,才能提高基础课服务专业技术教育的水平,这无疑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教师的闭门造车和保守都会成为扼杀学生创新和个性化能力的毒瘤。再好的课程和教材,放到一个观念陈旧没有教学个性的教师手上,也无异于暴殄天物,既是浪费又是对人才的戕害。

由此看来,语文教改要打开新的局面,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研究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然后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境界、最优学习途径、最好的学习方法,自然也就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对人才在言语交际等“关键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让语文成为有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土壤”就成为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1]王淑娟.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2):35~37.

[2]郑韵诗.谈情感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0,(2).

[3]肖安鹿.《大学语文》学习篇目指要[J].甘肃理论学刊,1995,(5).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大学语文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