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2013-04-11李清芳

社科纵横 2013年9期
关键词:讲排场奢侈浪费浪费

李清芳

(金昌市教育局 甘肃 金昌 737100)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内参《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文章上做的重要批示。

古人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只有勤俭持家,家庭才能够和睦兴旺;只有勤俭治国,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许多历史和实践的经验表明,奢侈浪费历来如洪水猛兽,侵蚀经济建设,腐化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损伤国家元气。正如毛泽东同志的正告:“不仅贪污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同样是极大的犯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首先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紧接着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力措施,坚决落实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狠刹奢侈浪费之风。

有人问,社会发展了,条件优越了,勤俭节约还要如此重视吗?答案当然是必须高度重视。今天,全党上下把勤俭节约问题提到空前的高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一股奢靡、享乐之风也悄然滋长。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当中,要待遇、讲排场、比阔气风气尤甚。凡事都要高档次、高标准,公务接待一掷千金,山珍海味不计成本。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如果不下大决心、大力气狠刹这股歪风邪气,任其发展,我们党势必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势必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就白银来讲,我们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还处于低水平、不均衡阶段,财力物力浪费不起,就是真正富裕发达了,勤俭节约也决不能丢失。一方面,财力和资源的浪费无法挽回、不可弥补,而我们的发展一线、建设一线、基层一线还需要大量的财力和资源,我们还有50多万农村群众没有脱贫,城市还有76000多人吃着低保,他们还没有享受到吃饱、穿暖、住好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勤俭节约精神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能够替代的,它是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的体现。奢侈结出的恶果,不仅仅是物质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颓废、意志的消沉和事业的衰败。两个方面无论从哪个方面权衡,勤俭节约都一刻也不能忘却,一日也不可背离。

狠刹浪费之风,必须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个人来说,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习惯,更是一种文明行为;对社会来说,勤俭节约则是一种文化,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生活越是富足,日子越是好过,勤俭节约就越可贵、越可敬。自古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至理名言。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以史为鉴,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也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注意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管住“舌尖上的浪费”,消除“嘴巴上的腐败”。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分钱做起,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用在推进改革发展最关键的事项上,以厉行节约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

狠刹浪费之风,必须坚持以身作则、雷厉风行的作风。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当前,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有一些干部和部门单位持观望态度,钻空子、搞变通。“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厉行勤俭节约,狠刹浪费之风,必须要从领导干部做起,拿出行动,言行一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勇戴“紧箍咒”,不当“温水蛙”,不自行变通、不擅自取舍,不打“擦边球”、不搞特殊化,不讲排场、不破标准,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新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切实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树立样板。我们务必谨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一系列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也不是终极目的,而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对共产党人的起码要求。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更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需要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始终跟老百姓同甘共苦。

狠刹浪费之风,必须要有狠抓落实、坚持不懈的决心。俗话说: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文万文,不抓落实就是空文。中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的一系列实施意见,都已非常明确,能否起到作用,关键还是要持之以恒抓落实。首先是坚决制止公款浪费。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严格精简各类会议和活动安排,严格执行公务接待、会议和活动经费开支规定,决不允许擅自逾越。各级干部要坚决摒弃吃喝跑送,多花一些精力研究问题、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其次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离不开制度保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公车管理制度、公务接待标准,理顺财政管理体制等等,坚决从源头上拧紧铺张浪费这个“水龙头”。再次是要做好督促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但要“瞪大眼睛”,更要“伸长耳朵”,对铺张浪费的行为必须动真碰硬,严查严纠,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迁就、绝不姑息。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对存在问题坚决检查纠正,执好纪、把好关、问好责,让群众不断看到成效和变化。要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职能,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既管好干部的日常活动,又管好干部的“八小时之外”,促使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同时,要把奢侈浪费的监督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效能风暴行动、勤廉度评价体系以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立体监督网络,提高监督的整体效应,实现干部作风监督关口前移,让种种“不落实”和“假落实”无处遁形。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狠刹浪费之风绝非一时一日之功,必须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我们的事业才会更有希望!

猜你喜欢

讲排场奢侈浪费浪费
不浪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不能丢
浪费等于扔钱
讨厌讲排场
滥竽充数
奢侈浪费的主要表现及其查账方法浅析
整治奢侈浪费也是一种社会管理
年轻干部防“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