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厌讲排场

2016-12-02茅家梁上海闵行

清风 2016年8期
关键词:排场宋祁举人

文_茅家梁(上海闵行)

讨厌讲排场

文_茅家梁(上海闵行)

等级制度是讲排场的催化物。有些穷孩子当了官,才知道自己的分量,才明白自己居然这般重要,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灯红酒绿。拒绝了这些排场,就等于没有“身价”,不能提高“身价”。假使这种思想牢固树立,则无师自通,“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成了应该的“享受”;蹬鼻子上脸,越发骄横跋扈、张狂,时时讲排场,摆一副官架子,来掩盖才疏学浅和显示“尊贵的地位”,就更加自然了。我们所说的奢靡之风,其中就有讲排场比阔气的。

排场这种东西大概应该算是“概念精神产品”,有关部门即使有标准,也好像无法正确地检测是否超标。前朝公认的排场、阔气,到了后代,被看作非常寒酸;而低档的物件隔了一个阶段,突然时髦起来,被认为是不得了的阔气。譬如《钱氏私志》中记载:宋祁晚年知成都,带《唐书》于本任刊修。每宴罢,开寝门,垂帘燃二椽烛,媵婢夹侍,和墨伸纸,远近皆知为尚书修《唐书》,望之如神仙焉。叙述中明显夹带着些许讥讽。

宋祁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实际本领,但是太摆谱了,这个“神仙”排场叫人有些受不了,可是,后代还是有人会模仿着讲排场,自以为功高盖世,要当新时代的“宋祁”,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铺张浪费、奢侈腐败。前些年,北京的一个村干部为儿子在国家会议中心办豪华婚宴,据媒体估算,这场讲排场的婚礼大概花费160万元;“超标盖楼”的现象在多地时有出现,从“天安门”“金水桥”到“白宫”,一些贫困县、镇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可谓互相攀比,排场百出。不同的是形态各异的办公楼,相同的是某些地方在谋求“发展”时讲排场的暴发户心态。

历史上,在科学方面发明创造的人不多,但是在讲排场这一点上,总有人会“奋勇当先”,敢于突破。譬如使用交通工具——明朝规定:官员乘轿或骑马,以“三品”为界线。而乘轿又有两(人)抬、四抬、八抬之分;官帽更有样式与尺寸之别。《古今概谭》里说,依照祖例,明朝京官三品以上才能乘轿,举人不能戴大帽。有好多人当时并不依例行事。有一次,某上级官员下来巡视,见了戴大帽的举人,便大怒发问:“举人戴大帽,始自何年?”举人答曰:“始于老大人乘轿之年。”尽管后来大帽也成了明代男子的重要正装,具有礼帽的性质,但是在双重标准严格施行的那一刻,反唇相讥是对长官不依例行事的无奈反抗。

不讲排场,既是姿态、风度、修养,更是智慧与胸襟。宋代李昉等人撰写的《太平御览》里有个寓言,说鲁国有个人特别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喷香的桂花作为鱼饵,用黄金做成鱼钩……尽管此君选择的位置和甩竿的姿势也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讲排场是低水平的表现,呈现了一种弱势心态。讲排场方式,片面地注重形式,不注意调查研究,往往达不到实效。除非“鲁人”在一个“傻儿鱼”特多的地方,才可以事半功倍。

而到现在,除了比阔气,讲等级的讲排场,在一些实际学习或为民服务中,也存在讲排场的问题——阵势很大,宣传很多,但实际效果不足,这更加添了浮躁,怪了味道,在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加厚了原有的隔膜,这是十分讨厌的,也是要引起警戒的。

猜你喜欢

排场宋祁举人
邕剧排场技艺谈
“家风”等十一则
欧阳修巧点宋祁
粤剧传承及排场分析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
清末科举:实践背离严密制度的困局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
欧阳修“请教”宋祁
李鸿章的“排场”
宋祁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