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从业现实问题及职业定位

2013-03-31刘静芳吴雪艳张静敏李玉红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隐性德育工作辅导员

刘静芳,吴雪艳,张 鹏,张静敏,周 颖,李玉红(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高校辅导员从业现实问题及职业定位

刘静芳,吴雪艳,张 鹏,张静敏,周 颖,李玉红△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高校辅导员;职业;隐性课程

高校辅导员职业由来已久,但在从业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工作量过多、职责不明、地位较低、工作风险和压力较大等。对高校而言,辅导员应是隐性课程的教师,高校辅导员应本着这一职业精神,解决从业中的难题,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1 辅导员从业现实问题

辅导员的全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我国设置辅导员较早,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就有了辅导员工作队伍。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以文件的形式要求高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这是我国首次正式规定辅导员建制[1]。辅导员在保证大学德育目标,保证高等教育顺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辅导员制度能帮助大学生成长,有利于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但现实中,辅导员在从业过程中存在许多困扰:

1.1 工作量过大根据国家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应该是1:200,但大部分高校不能达到这个比例。学生过多,给日常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很多辅导员熟悉学生难,更难于因人而异的制定教育计划,也没有时间认真的和每一位学生交流,因此,想进一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好就更难。

1.2 工作职责划分不明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应专职从事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几乎包揽了学生除上课外所有的日常管理,如帮助财务处催缴学费、帮助图书馆催还书籍,帮助教务处组织各种考试的报名等,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的违纪现象也都归结于辅导员工作的失误,甚至将学生的违纪现象与辅导员的津贴挂钩。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让本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督促学生养成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行政事务,压力很大。

1.3 现实地位低无论是科研型还是教学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细微繁琐,效果却是隐性的,只能体现在学生思想、行为的进步上。因此,很多教师不了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将辅导员视为高校工作的边缘人群,认为他们可有可无。学校长期以来对辅导员的重视也不够,有的高校负责人将辅导员看成是学校里可有可无的人员,认为随便是谁都能干,这些想法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认为自己的地位没有得到承认,从而导致对工作应付了事。同时,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没有专门的课程可执教,这使得他们在评职称需要课时和论文时面临很多不利。

1.4 职业风险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急剧变化,青年学子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心理普遍比较脆弱、承受能力差,加之独生子女、90后成为校园主体,在频发的危机事件面前,辅导员被看做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责任者,他们潜在的职业风险不容小觑,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如履薄冰,思想负担较重。

2 辅导员的职业定位—高校隐性课程的教师

2.1 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隐性课程作为一种“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2]。完整的高校德育体系应该利用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规范并形成正确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对隐性课程进行研究,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涉及学校的物质或制度环境、人际心理环境对学生发展的潜在影响等。具体体现在校舍建筑、教室环境布置、各种庆典仪式、校纪校规、课堂规则、校风班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性别角色差异等。而这些工作大部分属于高校德育的职能工作范畴。

2.2 做好隐性课程教师,积极开展高校德育工作辅导员这一职业近些年形成规模并受到关注。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的提升,这一职业力求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者。隐性课程以间接方式使学生在校园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和价值观,这些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习,是辅导员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高校辅导员从学生入校开始,便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讲解学生管理条例,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来规范学生日常的行为;运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德、智、体发展情况进行考量;普及党的基础知识,定期发展党员,对学生党员进行考察、培养,鼓励学生爱党奉献,为追求思想进步的学子指明方向;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德育教育愈受重视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应当秉承自己的职业精神,努力克服从业中的现实问题,作为隐性课程教师积极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1]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29.

[2]惠国辉,寇玉生.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中的隐性化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4):79-80.

(其它栏目编辑:陈志宏)

G645

C

1004-6879(2013)04-0362-01

2013-01-27)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隐性德育工作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