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院校发展产学研机制的探索

2013-03-31郑国栋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510182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医学类新药产学研

彭 维,郑国栋(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182)

医学类院校发展产学研机制的探索

彭 维,郑国栋
(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182)

产学研;医学类院校;创新

1 医学类院校发展产学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学类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时间、精力有限产学研项目要求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科学研究或产业化经历,同企业积极联合、组织协调,通过把高校的创新工作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附属医院在医学类院校的办学水平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类院校的教师很大一部分也是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除教学、科研工作外,还要在医院兼顾临床,与其它综合类大学的教师相比在时间和精力上有限,而且工作压力较大。并且,大部分医学类院校的教育科研重点在于临床,走出去与企业联合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更不用说深入企业了解市场或行业需求来开展产学研合作[2]。

1.2 医学类院校产学研项目的风险高医学类院校的产学研项目较多集中在新药研发上,合作交叉学科跨度大,对企业科研平台的要求较高,开发费用昂贵,开发周期冗长,风险高[3-4]。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现代合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以及遗传学、药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免疫学、伦理学等各个相关学科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其过程又受国家相关政策、人类社会健康卫生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据资料显示,开发一种新化学药物的花费达8-10亿美元左右,从药物的筛选到最终产品上市,往往需要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而研制的新药中只有不到5%能够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又只有2%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所有研制药物有80%会在上市前淘汰出局。也就是说,在新药审批之前的研发过程中,只有五千分之一左右的新药会保留下来。而且,新药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复杂,涉及处方、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运用等诸多方面,任何环节考虑不周,其权利很有可能被对手企业通过申请专利侵占,从而使研究成果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陷入法律纠纷。

1.3 医学类院校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现行的高校科研成果鉴定制度不完善,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主要把项目申请数量和完成情况、获奖情况、论文发表等作为考核指标;医学类院校的附属医院,医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和要求主要是临床医疗工作的年限、是否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等。同时,有些教师或医生对科研的认识不足,只满足于发论文、拿课题、评成果、提职称的“四部曲”,对成果转化不热衷。部分学校对国家产学研结合出台的各项激励政策没有很好落实细则和具体的配套措施,尽管产学研资助经费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但医学类院校教师申报产学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中标率低,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书面上,难以在合作企业转化,这种局面与综合类院校大力发展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多模式、深层次地在不同领域的企业实施,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科研气氛有很大差距。

2 医学类院校发展产学研项目的几点思考

针对医学类院校产学研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深化改革、推进产学研激励政策,寻找适合医学类院校特色的产学研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1 根据医学类学校优势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地区特色企业的发展,合理布局,投入经费重点培养例如,目前的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保健相结合,威胁健康的不再只是恶性传染性疾病,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影响都市人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也在增多;而且,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群体疾患的防治更为突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保健品市场有更大和更多元化的要求。大型保健品企业在广东比较集中,包括完美、安利、无限极、汤臣倍健等,结合这些企业的发展,医学类院校可以大力培养相应学科,例如中药研究开发、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中药生产工艺及制剂、药理临床专业等。通过合理布局,有效提高学校在相关地区企业的影响力,为推进产学研打好基础。

2.2 响应政府号召,组织学校科研骨干参与企业的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学校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企业也通过与学校科技人员沟通了解行业的科技前沿,双方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这个良好的平台上相互提高、相互促进。通过调研,学校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能更贴近市场,再通过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社会价值;企业在学校科研人员的带动下,能提高生产效率,摆脱密集、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并做到积极转型,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5-6]。

2.3 发展大学科技园,引进科技人才和项目,搭建孵化企业平台依托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例如,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通过建设实验动物资源平台,有机结合药物临床前评价关键技术的优势,运用市场机制,组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体系,承接外包服务项目,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CRO服务机构。科技园还引进了以美国著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胰腺病中心首席研究员惠宏襄博士为首的技术团队,组建了国际代谢病研究与产业发展中心,主要开展以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为主的有关治疗技术、新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利用东莞地区辐射粤港澳及大中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通过临床医疗和健康管理并举,提高我国代谢病研究与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国家代谢病生物产业基地。

2.4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科技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企业来高校举办学术沙龙、进行学术交流等,吸引知名科技人才参与产学研。例如,广州医学院举办的诺奖专家专题报告会,邀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教授率团访问广东。同时,来自广东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湖北、福建、江苏等外省高校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参加了报告会,通过对免疫学研究前沿问题的热烈讨论,海内外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了免疫学发展的前沿成果,对促进免疫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同时,广州医学院通过这一平台,与霍夫曼教授团队共同成立了中法霍夫曼医学中心,研究领域主要是预防治疗感染、肿瘤、细胞变态反应等,未来可通过产学研新药研发对过敏性皮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进行有效地预防与治疗。

[1]王成军.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1):89-93.

[2]李双喜,马文峰,叶深溪.医科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58-59.

[3]李易平,邱家学.新药研发中的风险管理与药物经济学研究投入[J].中国执业药师,2010,7(2):25-28.

[4]吴红雁,冯国忠.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药业,2008,17(12):2-3.

[5]简小鹰.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村科技体制改革[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53-56.

[6]丁中文,刘用场,李伟伟.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机制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4):75-78.

G47

C

1004-6879(2013)04-0358-02产学研结合是推进国家和地区科技、教育和产业资源高度整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机制。学校和科研机构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主体,聚集了优势的科技资源;企业作为创新的动力来源,根据市场需求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解决行业内重大关键性问题,提高竞争力。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部分企业可以点带面、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1]。但医学类院校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发展产学研存在一些困难,本文就医学类院校发展产学研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2012-12-14)

猜你喜欢

医学类新药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