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语与汉语语音对比及印尼学生习得汉语语音难点分析

2013-03-27季安锋蔡爱娟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声调元音汉语拼音

季安锋 蔡爱娟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厦门361021)

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崛起,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各国都深切感受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印尼现在也已广泛开展汉语教学,印尼文教部已把汉语列入国民学校必修课程,汉语现已变成印尼华人的第二语言。

但汉语和印尼语是不同体系的语言,尤其是语音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印尼学生掌握汉语语音的难度不小。而语音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又是很重要的,它将对汉语学习者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如果学生的发音掌握不好,以后就很难纠正;如果语音掌握较好,则可以减小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拟在汉、印语音系统对比的基础上,找到印尼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难点,并探讨如何克服这些难点,以改善学习的效果。

一、印尼语与汉语语音系统对比

印度尼西亚语(以下称“印尼语”)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尼的官方语言。全世界约有1700万到3000万人将印尼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还有大约1.4亿人将印尼语作为第二语言,能较熟练地读和说印尼语。印度尼西亚的所有地区都通用印尼语。印尼书写文字在20世纪实现了拉丁化,语言中的26个字母与英语一致,但是读音存在较大差别。在印尼语中有大量的缩略语单词,需要按照字母发音,因此学习者有必要熟练记忆每个字母的发音。

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和一些附加符号表示汉语的发音。汉语语音结构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汉语语音里,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一)印尼语与汉语辅音对比

1.印尼语的辅音系统

印尼语中共有23个辅音,从发音部位上,可分为7个发音部位,分别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叶、舌面中、舌根、喉,其中舌叶音很容易跟汉语的舌尖后音相混。从发音方法上看,跟汉语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种舌尖颤音。印尼语的辅音系统如下表所示:

发音部位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叶 舌面中 舌根 喉发音方法塞音 清 p[p] t[t] k[k]kh[kh ]浊 b[b] d[d] g[g]擦音 清 f[f] s[s] sy[ʃ] h[h]浊v[v] z[z]塞擦音清 c[ʧ]浊j[ʤ]鼻音 m[m] n[n] ny[ɲ] ng[Ƞ]边音 l[l ]颤音 r[r ]半元音 w[w] y[j ]

2.印尼语辅音的发音情况说明:

(1)浊音b[b]、d[d]、g[g]在汉语普通话中不存在,其发音跟英语中的浊音相似,但是印尼语的浊音声带震动更明显,发音较低沉,用手轻触声带处有明显震动感。

(2)不送气清音p[p]、t[t]、k[k],其发音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b[p]、d[t]、g[k],但印尼语中没有汉语中的相应送气音。

(3)舌叶音c[ʧ]、j[ʤ]、sy[ʃ]:印尼语的c[ʧ],发音介于汉语的zh[tʂ]和z[ts]之间,为舌叶音,发音方法是将舌头前端平抵于上腭,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但是不要卷舌头,否则将发成翘舌音[tʂ],如calon[ʧalɔn],若c[ʧ]后面加个元音[i],则发音很像汉语的j[tə]。j[ʤ]理论上为c[ʧ]的对应浊音,如jas[ʤas]。sy[ʃ]发音介于汉语sh[ʂ]和s[s]之间,发音方法是将舌头前端抬高,与上腭似碰非碰,但不要卷舌头,否则将发成翘舌音sh[ʂ]。如syarat[ʃarat]。

(4)舌尖颤音r[r],将舌端贴近上齿龈振动之发音。

(5)h[h]、kh[kh]:印尼语的h[h]比汉语中的h[x]发音部位更靠后,气流在喉壁发生摩擦,发音也更为舒缓,如habis[habis],lelah[lelah];而kh[kh]很像汉语的[k’],但位置稍靠后一些,一般出现在阿拉伯语借词中,如khas[khas]。

(6)ng[ŋ]:为后鼻音,发音相当于汉语中的ng[ŋ],但是在印尼语中,经常用作声母。如bunga[buŋa]。ny[ŋ]是舌面中鼻音,如nya,nyanyi,nyonya。

(7)s[s]、f[f]、l[l],m[m]、n[n],与汉语发音相同,z[z]、v[v]是s[s]和f[f]相对应的浊音,与英语中的发音一致,如zat[zat]。

(8)印尼语的字母q和x用于拼写外来词发音,q的发音是[k’]或[k],x的发音一般是[s](词首)或[ks]。

3.汉语的辅音系统

汉语普通话中共有22个辅音,从发音部位上,可分为6个发音部位,分别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根,其中“舌尖后”发音部位是印尼语所没有的。从发音方法上看,汉语没有颤音。汉语辅音的发音部位与方法如下表所示:

发音部位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叶 舌面中 舌根发音方法塞音不送气 b[p] d[t] g[k]送气 p[p‘] t[t‘] k[k‘]擦音f[f] s[s] sh[ʂ] x[ə] h[x]r[ɻ]塞擦 不送气 z[ts] zh[[tʂ] j[tə]送气 c[ts‘] ch[[tʂ‘] q[tə‘]鼻音 m[m] n[n] ng[ŋ]边音 l[l ]

4.汉语与印尼语辅音的差别

(1)汉语里有一些音在印尼语里不存在,如zh[tʂ]、ch[tʂ‘]、sh[ʂ]、r[ɻ]这些舌尖后的卷舌音,在印尼语里就根本没有;另外,印尼语没有汉语的j[tə]、q[tə‘]、x[ə]这些舌面音。

(2)汉语中的送气和不送气是很重要的区别特征,两者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汉语里有很明显的三套送气/不送气的对比音,如汉语拼音b-p、d-t、g-k,音节bā(八)与pā(扒)、gē(哥)与kē(科)的区别就在于送气与否,可以看出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在汉语中非常重要。印尼语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对比,不过,印尼语里有不送气清音,如印尼字母p、t、k之发音贴近汉语拼音的b、d、g之发音,但其写法的差异,会导致印尼学生在习得汉语的初期阶段易出现偏误。

(3)印尼语语音系统中有清音和浊音的对立,清和浊是重要的区别特征。如b[b]、d[d]、g[g]是印尼语中的浊音,而p[p]、t[t]、k[k]则是印尼语的不送气清音。由于b、d、g和p、t、k两组字母在汉语和印尼语都有,而且在汉语为送气和不送气之对比,而在印尼语中则为清音和浊音的区别,因此印尼学生在习得汉语时也时常误读成印尼语的发音。

(4)对比之下,有些字母虽然是一样的,但两种语言的读法不一致,虽然形式一样,但是它们是根本不同的音,如字母j、q、x,在汉语里是舌面音[tə]、[tə‘]、[ə],在印尼语里则分别发成浊音[ʤ]、清音[k‘]、擦音[s]。

(二)印尼语与汉语元音对比

1.印尼语的元音

印尼语的元音分成单元音、双元音和复合元音,其中单元音有六个,分别是a[a],i[i],u[u],o[ɔ],e[ε]或[ə](字母e表示两个元音[ε]或[ə])。这些单元音的发音与汉语拼音基本一致,稍有不同。如出现在单词前面或中间部分,则发音略短,在结尾则略长,如果音节是闭音节,则发音短小清脆。

印尼语的双元音有三个(ai[ai],au[au],oi[ɔi]),发音时要流畅,在现实发音中,双元音有一些变音。复合元音是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单元音。

下面是印尼语元音的发音特征:

(1)a:字母a有两种发音变体[æ]、[a],在开音节中发[æ],如abu[æbu](灰)、mata[mætæ](眼睛);在闭音节中发[a]音,如tampak[tampak](看见),cantik[cantik](美丽),panjang[panjaŋ](长)。

(2)e:字母e有两种发音形式[ə]/[ε]。一种发作[ə]如lebih[ləbih],比汉语中的[ɣ]更靠近舌位中央;一种发作[ε],如béda[bεda]。(3)i:字母i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i],如itu[itu],api[api]。

(4)o:字母o的发音比汉语中的o[o]口型更为饱满,与英语中watch[wɔʧ]的发音相似,如botol[bɔtɔl];在开音节中发音类似[ou]音,如kota[kouta](城镇)。

(5)u:字母u发音相当于汉语中的[u],但是发音时嘴型更小,双唇突出明显。如lucu[luʧu](可爱)。

如果单词中间位置出现两个相连的单元音字母,即复合元音,则发音要既连贯又清晰。如baik[baik],bea[bea],muat[muat]。

2.汉语的元音

汉语中的元音基本上分成两部分:一是单元音,二是元音的组合。汉语元音音位的数量是十个左右。从发音特征上看,汉语的元音与印尼语的元音大体相同,但也有差别之处,具体可参看下表。

汉语 开口度 舌位 唇形 印尼语 开口度 舌位 唇形汉语a[A] 开 央 不圆唇 印尼语a[a]开 前 不圆唇汉语o[o] 半闭 后 圆唇 印尼语o[ɔ]半开 后 圆唇汉语ê[ε] 半闭 后 不圆唇 印尼语e[ɣ]半开 央 不圆唇汉语ê[ε] 半开 前 不圆唇 印尼语e[ε]闭 前 不圆唇汉语u[u] 闭 后 圆唇 印尼语u[u]半开 前 不圆唇汉语i[i] 闭 前 不圆唇 印尼语i[i]闭 后 圆唇汉语ü[y]闭 前 圆唇汉语er[ɚ]半开 央 不圆唇-i(前)[]闭 舌尖 不圆唇-i(后)[]闭 舌尖 不圆唇

3.汉语与印尼语元音的差别

如上表所示,印尼语的元音和汉语的元音存在着如下区别:

(1)汉语的韵母有一个很特殊的音,就是撮口呼元音ü[y],在印尼语里没有;舌尖元音-i (前)和-i(后)在印尼语里也没有如此的发音,特别是汉语拼音i同一字母代表3个音素,即-i[]、-i[]、i[i],其中-i[]跟在z、c、s后;-i[]跟在zh、ch、sh、r后面,i[i]跟在其他辅音后面,三者在书写方面没有区别,印尼学生容易将其视为同一音素。

(2)汉语元音有卷舌音er[ɚ],印尼语没有。印尼语有舌尖颤音[r]。汉语卷舌音er若作为韵尾就会写成r,对印尼学生来说,汉语的儿化音极易读成舌尖颤音[r]。

(3)从数量来看,汉语的单元音有十个,印尼语有六个音。

(4)虽然汉语的复元音除撮口呼之外,其余的跟印尼语双元音的发音大体相同,但细致分析也有差别。汉语拼音有一些缩写形式,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的拼写和读音有不一致的情况,如ui、un、 iu的实际发音是[uei][uen][iou];ao、iao、ong、iong的实际读法是[au][iau][uŋ]yŋ]。特别是ong和iong,ong的读音是[uŋ],iong读音却是[yŋ],差别很大。印尼语的字母写法和音标基本一致,没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增加学生们的负担。

(三)印尼语与汉语声调对比

印尼语是属于南岛语系的语言,没有声调。从传统的印尼语角度来看,印尼语的语调比较平板,只在句末出现升调或降调,所以在拼读印尼语时速度快而平板。

汉语是汉藏语系的语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在声调有无方面,汉语和印尼语形成了明显差别。汉语普通话的四声,一声的调值是55;二声是35;三声是214;四声是51,汉语音节界限分明,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形成了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独特风格。

由于汉语和印尼在声调方面差异太大,一个有声调,一个无声调,因此造成印尼学生在习得汉语时频繁出错。如印尼学生常常把“要不要”念成“咬不咬”,“买”和“卖”都念成“埋”,“小本”念成“小笨”,“问”念成“吻”,因为不分声调,时常闹出笑话。

二、印尼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难点分析

因为两种语言语音系统的差异,印尼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容易受母语负迁移影响,频繁出现问题。有些问题对于印尼学生来讲容易克服,但有些问题克服难度较大,相关的言语技能学生较难掌握,即使勉强掌握也会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错。以下所述是在实际教学和练习中发现的印尼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难点所在。

(一)习得汉语辅音的难点

1.分辨送气/不送气音

汉语里有三组辅音声母:b-p、d-t、g-k,它们每一组的发音部位都相同,所不同的是每一组的前者都是不送气清音,后者是送气清音,即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相应的,印尼语中有跟汉语拼音书写完全一样的三组音;b-p、d-t、g-k,但是它们的差异却不是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而是清浊的对立,即每组的前者是浊辅音,后者是清辅音。掌握汉语中的送气音是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一大难点。

(1)b-p:在阅读与书写时,会出现两种偏误。第一种,学生把“八”[pa]念成印尼语的[ba](学生会按照印尼文的拼读法来拼读),此种情况在初学阶段可能出现。第二种,分辨不清送气和不送气,故都会把“爬”念成“拔”,把“怕”念成“爸”,“婆婆”念成“伯伯”,“苹果”念成“病过”,“葡萄”念成“不到”,“皮子”念成“鼻子”等,即使对于有一定水平的学习者,这种出错的机率还是较高。

(2)d-t:例如da(大)和ta(他)字,如果省略了声调,同样可能出现两种可能:把汉语拼音念成印尼语,“大”念成印尼语的[da],“他”念成印尼语的[ta]。

(3)g-k:例如ge“歌”和ke“科”,一种可能是拼读成印尼语的ge[ge]和ke[ke],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科、课、客”通通都念成“歌”;把“磕头”念成“蝌蚪”。

其他送气音也同样出现类似的偏误问题,印尼学生对于送气和不送气的发音总是混淆不清。

2.掌握舌面音j、q、x以及撮口呼读音

j、q、x的发音若和印尼语对比起来,“ji”的发音像印尼语中“ci”的发音;“qi”发音如印尼语里“chi”音;“xi”发音如印尼语里“si”音。两种语言中字形虽然不同,但是发音方面还蛮类似的,照理只要读j、q、x时将其与“ci”、“chi”、“si”的发音联想在一起应该不会成问题。但实际在课堂上学生们经常忘记,尤其是j、q经常分别不清,因两者发音部位一样,只差在送气与否上,学生常分辨不出“挤”和“骑”之别、“以及”和“一起”之别。

除此之外,j、q、x的问题还出现在和撮口呼ü合拼时。因为印尼语里没有撮口呼音,所以学生对发音部位不熟悉,发音很僵硬。老师通常都会教学生在拼读ju(ü)、qu(ü)、xu(ü)时要把唇形拢圆,学生们也很配合,但发音不自然、不准确,如“区域”发成“出游”。

3.分辨zh、ch、sh和z、c、s

zh、ch、sh这三个音即人们通常说的“翘舌音”,与在“平舌音”z、c、s共用时,印尼学生经常把它们混成一套。

印尼学生很难分辨“四”和“十”,二者一律读成“十”,读音较偏向“翘舌音”。有些年长者可能是受家乡话的口音影响,常把“吃饭”读成“测饭”,“厕所”念成“这所”。另外“知道”和“迟到”难分辨,“汽车”会变成“机车”。

(二)习得元音的难点

1.撮口呼与齐齿呼的辨别

因为印尼语没有撮口呼音,所以学生发撮口呼音很僵硬,如把“学校”念成“苏为淆”,把“我们吃橘子”念成“我们吃竹子”,“你们去哪儿?”念成“你们住哪儿?”等。齐齿呼的[iε]和撮口呼的[yε]在发音上也让印尼学生难以区别,“叶”和“月”通常都念成“叶”,“月亮”变成“夜亮”,“一月”变成“一页”等。

2.单元音韵母ü的省写问题

对大多数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来说,ü本身的发音已经是难点了,因其母语中没有这个音。另外,《汉语拼音方案》的一些复杂规定,可能会进一步误导学生。方案对ü的省写做出了这样的规定:j、q、x和y与?相拼的时候,ü上的两点要省略,写成u(这时ü和u的书写就完全一样了)。因舌面音j、q、x只与撮口呼相拼而不与合口呼相拼,因此母语为汉语的学生不会引起混淆,但印尼学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只能靠死记硬背,因此,ü的省写还是较容易引起学生们误读的。比如说“我们吃橘子”学生们都会念成“我们吃竹子”,“弟弟喝菊花茶”念成“弟弟喝猪花茶”,“需要”念成“书要”,“去世”念成“七十”等。

3.鼻音韵母ong和iong的实际读法

鼻音韵母ong,实际发音是[uŋ],但在书写时省写为ong。在印尼语里同样也有ong,但印尼语里的ong实际发音和书写形式一样,因此印尼学生在读“同学”的“同”、“垃圾桶”的“桶”时都会误读成印尼语里的“tong[toŋ]”。鼻韵母iong的实际读音是[yŋ],但在和声母相拼时转写成iong,这个规则也很容易误导印尼学生,把“兄”(xiong[ɕyŋ])念成印尼语的[sioŋ]之发音。

(三)习得声调的难点

声调方面,因为印尼语没有声调的区分,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常常被汉语的四声所困扰。即使在做标准拼音训练时,成绩优秀的学生也都会弄错声调,如“要不要”念成“咬不咬”,“买”和“卖”都念成“埋”。每当老师引导他按照拼音上的声调来读时,他们会马上校正过来,可是下次阅读时,他们还是按照平板的声调来读,而每次被老师指出,也都会改过来。这说明学生对声调的习得有“化石化”的倾向。

同时印尼学生对习得声调也显得较厌烦。常常听学生说,为何汉语要那么注重声调呢?为何不省事一点,读平板的就好。每当老师纠正他们的发音时,80%以上的学生都会较厌倦地拒绝改正,他们认为听起来都是一样的(学生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论在印尼语或者英语里都纯粹是拼音读物,没有所谓的声调区别)。

所以,汉语声调的问题对于印尼学生来说是老大难的问题。

三、对印尼学生语音教学的建议

(一)如何掌握好辅音

1.送气音教学

(1)采取口形展示,老师夸张示范

传统的做法是在区别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时把纸或轻薄的东西拿到嘴边,发不送气音时,从嘴巴中没有气流出来,纸就不会摇动,但发送气音时,气流从嘴巴出来,纸就会摇动。这种办法在学生初期学习时比较理想,因为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送气与不送气音,以及如何分清发音部位。

随着学习和练习的深入,每当要发送气音时,老师可以双手做出类似嘴巴送气的动作(双手紧握然后松开),如此反复练习,老师反复提示,直到学生从潜意识里理解和掌握要领。

(2)反复练习含送气音之生词

老师列出大量的送气/不送气之生词来对比,如爸(ba)-怕(pa);大(da)-他(ta);歌(ge)-课(ke)等对比,每节课可利用十分种的时间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熟练掌握。

2.塞擦音(擦音)教学

(1)利用印尼语的类似发音来引导

汉语辅音的塞擦音/擦音发音部位对印尼学生来说比较不好分辨,虽然如此,教师也可利用印尼语里的类似发音来引导。如汉语的j就像印尼语的ci,q如chi,x如si,老师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施教。教到j、q、x发音时,就请学生联想到ci、chi、si音。虽然起初会比较麻烦,但相信只要不断地练习,渐渐地学生在熟练后也能顺畅地发音。

(2)利用常用单字来加强分辨

zh、ch、sh与z、c、s这两组音,印尼学生对每个音都较难发出,而要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异更不容易,所以这两组音教学很有难度。虽然如此,老师可以利用常用单字来加以分辨,如zhi就是“知道”的“知”;chi就是“吃饭”的“吃”,shi就是“老师”的“师”。课堂上,老师反复念请学生跟着念,如:

知:zhi-zhi-zhi-知道

吃:chi-chi-chi-吃饭

师:shi-shi-shi-老师

至于z、c、s部分,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所教的发音。

(3)设计常用的对比词

教师可以设计出几套常见的偏误用词,以示对比。如:

战时-暂时(zh-z),新春-新村(ch-c),事实-四十(sh-s)

教师也可以把容易出错的字音编入顺口溜,或绕口令,让学生有兴趣练习。

(二)如何掌握好元音

1.撮口呼音练习

教到撮口呼ü音时,先教i发准后,教师以手指嘴,延长i的音长,在带音的过程中,嘴唇逐渐收拢,由扁变圆,ü音便被带出。其次,也列出发ü音的生词如“雨、鱼、橘子、菊花、去哪儿、举手、月、女、绿”等字词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掌握了撮口呼ü的发音方法后,要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发音以便巩固所学技能。

2.单元音韵母缩写对应

单元音ü省写的问题,可利用此拼音规则向学生们讲解,强调撮口呼ü的音只出现在j、q、x后面和半元音y后面,而且相拼时ü省略了上面的两点,写成u,但还是ü的发音(不多解释ü前面没有声母是由y来隔音,太多的规则会让学生厌烦)。但要强调,除了j、q、x和y后面的ü要省略两点,其余的不省略。

3.鼻韵母ong和iong的读法

教到鼻韵母ong,老师首先讲解其实际发音,并展示如何发音,之后列出跟其有关的字词,比如:同学的“同”、肚子痛的“痛”、垃圾桶的“桶”,送给的“送”,教学生反复练习发音,至到学生熟练为止。教到鼻韵母iong时,同样也先讲解其规则,之后列出相关字词、短句(比如“熊、兄弟、胸口”等等)让学生反复练习。

(三)如何掌握好声调

1.利用五度标记法

汉语里的四个声调,可以做成五度声调示意图,给学生以声调的视觉印象,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声调音高的变化过程。

五度标记法示意图如下:

教师带领学生由第一声起调,四声连续,使学生在经常的练习中,习惯汉语四声的高低变化,掌握汉语的四个声调的调值。这是汉语语音教学阶段应当经常进行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断重复,牢固掌握汉语四声的发音。

2.唱四声

可以利用音乐谱do-re-mi-fa-so来示范,尤其是第一声,常常以so音来开头,顺势延长,要跟学生讲,此音最高,拉得最长。其余的声调,在第一声掌握后就以歌颂的方式来训练,如第二声可以念成mi-so,这样从第一声连续念到第四声。从简单易发的音节来定调,之后就可以读双音节,可以把不同的声调搭配在一起,练习声调的发音。

唱四声的方法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像唱歌一样,由第一声起调,四声连续训练。例如:

yī-yí-yǐ-yì

mā-má-mǎ-mà

四、结 语

印尼学生其实已经习惯了拼音读物,在读拼音的时候,有的比老师读得还快。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数用惯了拼音文字,对字母熟悉而敏感。然而,问题就出在相同的字母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发音有差异,而印尼学生受母语影响,习惯于按照印尼语的拼读法来拼读汉语拼音。所以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汉语拼音发音方法,才能发出准确的音。

在印尼这个国度,汉语环境非常缺乏,所以在教授印尼学生学习汉语发音时,不要急着强迫学生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老师要考虑到,学生在家里根本无法复习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所以教师的耐心和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

熟能生巧,习以为常。语言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老师们要不断地、不厌其烦地灌输正确的汉语拼音之发音方法,不断重复,不断复习,学生才可能正确掌握汉语的发音。

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0-24页。

邓芝彬:《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比较》,《民族论坛》,2011年2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黄昆章:《抓住机遇努力打造学习华文的良好氛围》,《国际日报》,印尼,2011年11月19日。

刘 燕:《论〈汉语拼音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影响》,《教育理论》,2010年。

王 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语言教学研究》,2007年第1期。

小学华文课程组:《小学华文课本》(一年级上册),新加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杨寄洲:《汉语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游星辉:《印度尼西亚(马来)语/Bahasa Indonesia》,淑馨出版社,1975年1月。

John M.Echols/Hassan Shadily.Kamus Inggris,Indonesia:PT.Gramedia Pustaka Utama,Jakarta.1975.

猜你喜欢

声调元音汉语拼音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