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炙烤下的冷思“烤”

2013-03-27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25235李鑫林常粉梅

地理教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气温灾害天气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25235) 李鑫林 常粉梅

今年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许多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刷新历史纪录。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也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

一、什么是“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当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高温(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酷暑)橙色预警,且预计未来3天预警区的大部地区仍将连续达到高温黄色预警以上标准,可启动Ⅱ级应急响应。Ⅱ级应急响应也是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二、今年天气到底有多热?

7月以来,我国淮河以南大部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多地展开了高温日数和最高气温刷新历史记录的“接力赛”。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预警,特别是橙色预警连续发布的天数也是前所未有的。下面是中央气象台8月5日06时连续第12天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陕西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西部和北部、江淮中西部、江汉、江南、华南中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贵州东部、重庆、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北南部、河南西部、江汉南部、江南中北部、四川盆地南部、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7~39℃,浙江中部、福建中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1℃。

8月6号的高温范围又比5号明显扩大,高温实况在强度上又明显增强,超过40℃的站点,全国范围从12个增加到47个,区域站从500多个增加到了1030个。这一天,全国约7亿人、近200万平方公里受到高温天气影响。一直到8月13号,高温肆虐天气都在持续。此后,南方地区高温强度和范围有所减弱,但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部分地区温度仍然在35℃以上,持续时间还比较长。

由此可见,今年7月以来,南方多地高温天气呈现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

三、气温预报为何感觉“不靠谱”?

“天气预报太不靠谱了,哪止38℃、39℃,车门摸着烫手,地面可以煎鸡蛋,别说站在太阳下,一大早出门都是一身汗”。不少地区的居民质疑天气预报所报温度“偏低”,甚至做“烧烤”实验展现炎热程度。7月30日12时54分,上海一位记者往平底锅中放置了一片生培根,并将平底锅放置在上海徐家汇商圈的马路上,生培根片煎至八分熟一共用时约80分钟,整个过程中地面温度一直高于60℃,而当日,上海市中心气象台预报,上海最高气温达39℃。

气象专家承认,气温预报确实低于城市地表温度,但绝不会是预报员故意压低预报温度。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气象部门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测量气温。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而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样测出的温度当然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一般,预报气温实况超过40摄氏度,地表温度往往在60摄氏度以上,柏油路面的温度会更高。

除此之外,居民体感温度高,还在于城市里水泥地面很多,接受太阳暴晒的路面吸收了大量热辐射,温度急剧升高,反过来又把吸收的一部分热量辐射回空气中,自然就引起空气温度的升高,使人体感觉更加炎热。

不过,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质疑已引起气象部门的关注。有关专家说,目前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已经在采取措施,使专业预报与公众感受接近,比如通过增加气象网点布局密度,实现分区域预报,或对不同区的人发布所在地的精确气温,开展体感气温预报等。

气象专家还建议,除了改善预报工作,降低城市温度还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比如需要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在现有的条件下,公众可以做到的包括控制使用空调,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建筑物淡色化、墙面绿化、增加植被,以调节市区小气候等等。

四、今年天气为什么这么热?

中央气象台专家解读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持续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影响”,具体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副高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其影响,我国淮河以南的大部地区盛行辐散下沉气流,对流活动偏弱,降水偏少,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使得高温天气持续发展。

其次,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还处在梅雨季节,而今年由于出梅早,副高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且副高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阶段性增强、西伸北抬的特征显著,导致气温持续攀升。

第三个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台风来后又降温的天气形势,即间歇性高温。而今年台风影响偏南,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导致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内陆,高温长期“炙烤”着长江中下游一带。

五、持续高温算是灾害吗?它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当高温出现持续性和极端性时,它对于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等都会有严重影响,便成了自然灾害。如连续高温酷暑会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影响生理、心理,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会导致用水用电量激增,农作物土壤水份蒸发引发旱情、森林火灾等。所以持续高温与地震、台风一样,也是自然灾害。

过去,我们习惯于将台风、暴雨、洪水、暴雪、严寒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极端天气归入“自然灾害”范畴,极少甚至从未将高温天气列入自然灾害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这说明长期以来,社会上是比较忽视高温灾害的。

其实,今年7月以来,持续高温已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据媒体披露,全国各地已有10多名患者因热射病死亡,长沙、杭州等地已连续发生多起环卫工人中暑死亡事件,而在上海等地,各大医院门诊量不断攀升;由于持续的高温少雨和比较高的蒸发量,给多个地区带来了严重旱情,重庆、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中到重度的干旱,多地发生森林火灾,江西、湖南等地部分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危害,预计局部地块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六、如何有效防御高温灾害?

持续高温也是自然灾害,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像面对台风、地震一样,将防御高温灾害提高到抵御自然灾害的思想高度来认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已作出重要批示,对南方地区高温防护和抗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已于8月4日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省市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影响和损失,保障受灾地区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首先,各地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都应该要建立和完善高温酷暑的应急预案,要早作打算,提前安排,明确责任,做好灾前组织动员和检查准备工作,当持续高温来临时,就能有一套有效应对高温灾害的管理体系,迅速调动各种资源来主动应对灾害性天气,做到防患于未然,力求有备而无患。

其次,政府要持续地对高温天气进行监测,发布预警,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将高温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年7月,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的同时,就要求各下属单位及受高温影响地区的气象部门要根据实际研判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级别,及时公布高温实况,准确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再次,政府部门要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要全力做好水电供应和调度、高温中暑防御、卫生防疫以及交通安全管理、城市和林区防火等工作,努力避免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全力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别是在持续高温天气下,生产生活的用水、用电量势必大幅上升,水、电等公共产品应被视为一种抗热救灾必需物资,加强水电供应、调度和管理,保障生活生产用水用电。因为,持续高温也考验着各地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考验着各地政府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

第四,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普通民众的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指导民众从生活点滴做起,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公众对高温灾害的防范常识还存在盲区,除了让大众媒体强化宣传外,还应充分利用广告屏、手机微博、微信、短信等新媒体渠道来普及常识。

高温并不可怕,面对肆虐的高温天气,只要我们冷静地思考、积极应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就能经受住高温的炙烤。

猜你喜欢

气温灾害天气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Weather(天气)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