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地理学科更有思想

2013-03-27李宗录

地理教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骨感人类学科

李宗录

地理学科的渊源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人类诞生之初,可能没有文学、数学、科学,但一定会有地理,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周围的地理环境。

古代地理往往与文学、历史、哲学等混合在一起,所以《荷马史诗》被尊为古希腊地理学的发端。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同时也是地理学大师,大哲学家康德居然讲了几十年的自然地理。很难想象,现在许多学生眼中的“副科”,居然被尊称为“科学之母”。

自豪!惊叹!而后是感慨!

从古到今,人类破解这个星球的秘密,曾经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大约500年前,人类才第一次证明地球是圆的;200多年前,随着库克船长的航行,人类才准确地绘制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而许多地理经典理论的诞生,也只是最近100多年的事情;半个世纪前,人类才第一次在太空中清晰地看到了地球的全貌。

多么艰难的一个过程,然而又是一个多么健忘的过程!

我们的地理学科,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主要是这些地理学科的“认识结果”,也许有几个特例得以保存,比如“天圆地方”,比如魏格纳的故事。地理学科的“血”、“肉”消失了,剩下的只有骨架,成了“骨感”的地理;地理学科的精神气远遁了,“能力”和“技能”被无限的放大,成了“技术”的地理。这样的地理,一定会精干、一定会有用,但缺少了“感人”的成分。

地理学科的落后,导致中国近代大片国土的沦丧。1840年鸦片战争时,西方列强已经走遍了几乎地球上所有的角落,而我们的足迹恐怕还停留在遥远的郑和年代。当沙皇俄国畅游黑龙江下游之后,东北地区国土的沦丧似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就好比一群饿狼,围着一个蒙着眼睛的富翁一样。

地理学科的落后,导致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顾自然规律的蛮干,导致了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污染、美丽的苏州河上死猪漂浮的壮丽景观……的确,这些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都或多或少源于我们对地理学科的漠视。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还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何时才能洞悉人地关系的奥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门“骨感”的地理、一门“技术”的地理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告诉知识背后的故事。可能课堂的长度不够,但我们增加了课堂的厚度,我们会让学生看到地理学科探索的过程,体会到地理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在感受探索的艰难中,潜移默化地拥有坚韧的科学探究精神,从而真正热爱这门学科。

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最大限度地展示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了解问题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渴望。

领会课标的真正高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虽然基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但它其实是真正的统领者,而不是被边缘化、空洞化。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只有解决了怎样“思想”的问题,才能解决怎样“行动“的问题。

地理学科的思想是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让地理学科融进思想,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让地理学科更有思想!

猜你喜欢

骨感人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让作文由「骨感」变「丰满」
人类第一杀手
健康月历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家具的“小骨感”
“超学科”来啦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