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初探

2013-03-26林雅玲

关键词:环境因素适应能力汉族

林雅玲

(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适应医学专业高难度、高强度的学习而导致学业失败的现象时常有之[1]。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基础教育背景的差异性,使其在适应汉文化为主体的大学环境中常遇到不适应的问题[2]。少数民族学生能否适应高难度的医学学习,并且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关注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分析引起其学习不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适应能力,从而顺利完成学业。这不仅能为医学院校培养教育学生提供有效参考,而且能帮助学习不良的医学生寻找学习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状况调查

1.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和其他非医学专业各个年级选取3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被试对象涉及汉族学生以及我国西部与北部地区民族特色保持较好的14个少数民族学生,包括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回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畲族、满族、仡佬族、瑶族、柯尔克孜族等。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访谈学生12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名,汉族学生4名。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为80%);其中少数民族非医学生80名,汉族医学生80名,少数民族医学生80名。在少数民族医学生中,来自农村47名、城镇33名、少数民族聚居45名、少数民族杂居35名;民族学校毕业29名、非民族学校毕业35名、内高班毕业16名;男生38名、女生42名;高年级学生27名、中年级学生27名、低年级学生26名。选取样本时讲究被试民族、年级、性别等的均衡,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调查问卷及数据处理。问卷采用冯廷勇、李红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3]。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等5个方面[4]。该量表信度、效度较好。采取五级记分的方式,即较好为5分、良好为4分、中等为3分、不良为2分、较差为1分。对测试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及相关计算,数据计算利用DPS7.05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研究的假设。在综合以往医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设: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与汉族医学生和少数民族非医学生相比都有明显差异。此外,在少数民族医学生之间,学习适应能力也因民族、生源地、文化、基础教育、性别、年级等背景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异。

(二)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背景的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将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汉族医学生、少数民族非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比较,以及将不同民族、生源地、文化、基础教育、性别、年级的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等影响总体适应性的五个因子上的差异。

1.与汉族医学生的比较。通过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汉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表1)。从学习适应性的5个因子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的适应性明显低于汉族学生,而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方面则与汉族学生没有明显区别,表明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不及汉族医学生。

2.与少数民族非医学生的比较。从整体的适应状况来看,非医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优于医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表2)。其中,在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方面,非医学生>医学生,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上,少数民族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适应性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3.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民族比较。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各个少数民族的得分均值相差不大,只有藏族的学生得分均值比较低,这说明学习适应能力在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表3)。通过方差分析和各民族的多重比较发现,各民族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藏族学生出现显著差异性,其中主要差异体现在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上,而其他三个因素差异不明显。这表明民族成分一般情况下不是引起学习适应能力差异的显著因素,而藏族学生的差异性可能与对藏族学生的降分录取、藏族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内地学生差异较大有关。

4.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生源地比较。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学生学习总体适应性没有明显差异,只有在环境因素上,农村学生得分略低于城镇学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相当。与之不同的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学生学习适应能力低于少数民族杂居的学生,总体适应性达到显著水平,且在五个因子中有两个因子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4),原因可能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学生接触汉文化较多有关。表明生源地的城乡差异不是影响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一个明显因素,而生源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却是造成学习适应差异的一个显著因素。

5.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基础教育比较。参与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毕业于民族学校的,也有毕业于非民族学校的,维吾尔族学生则都是毕业于内高班(沿海城市的中学),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情况为非民族学校>内高班>民族学校,非民族学校毕业的学生学习适应能力与其他两者的总体适应性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在教学模式与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也极显著(表5)。这表明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基础教育是影响其学习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6.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性别比较。男女生在学习的总体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表6),说明男女生学习适应性相当。进一步分析各个因子,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因子中,女生优于男生,且在学习动机因子上,两者达到极显著差异;在教学模式和学习态度因子中,男生优于女生,但差异不明显。

7.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年级比较。从总体适应上看,高年级>中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与中年级相比差异显著,与低年级相比差异极显著,中年级与低年级在适应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表7)。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三个因子中,年级间的学习适应性上有显著的差异,学生平均分在这三个因子中,高年级>中年级>低年级;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因子中,年级间的学习适应性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1 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汉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比较 (M±SD)

表2 少数民族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比较 (M±SD)

表3 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的民族比较 (M±SD)

表4 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的生源地比较 (M±SD)

表5 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的基础教育比较 (M±SD)

表6 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比较 (M±SD)

表7 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比较 (M±SD)

综上数据分析结果并对照研究假设,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不及汉族医学生,也比非医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弱。此外,生源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基础教育背景、年级等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少数民族杂居优于少数民族聚居,非民族学校毕业与内高班毕业优于民族学校毕业,高年级优于中年级和低年级,而生源地的城乡差异、民族和性别等则不是影响其学习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从这一结果可以推测,造成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我国西北区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民族风俗习惯等与汉族大学生相比有鲜明的特点,他们所受的基础教育较差,且从小接受本民族的语言,使他们在母语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方式难以适应汉语的教学方式[5],也难以融入汉文化为主的大学校园。而医学专业学制长、内容专业性强、课程设置多、实践性强、动手要求高、学生学习压力大,这是医学专业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造成了少数民族医学生出现学习不适应和学习成绩低下的现象。另外,教育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少数民族医学生之间的学习适应能力的差异性。

二、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汉族学生不太相同,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对于接受医学这样专业性强的学科教育,本文认为可从学生自身、教师、政策和制度出发,多方面努力,探讨促进少数民族医学生适应医学专业学习的有效途径[6-8]。

(一)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业自助与求助能力,培养其专业兴趣

大学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差,但他们学习自主性比较强,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积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课堂上听不懂的知识点,会积极思考,并主动求助同学与老师。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可提高其学业自助与求助能力,帮助少数民族医学生树立应对困难和压力的信心,激发其斗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遇到学习压力、考试压力大时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遇到困难不退缩,能主动向老师、学长等进行有效求助;学习上遇到难懂的知识点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专业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

(二)加强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

医学专业的学习有其专业独特性,既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专业知识点,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医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医学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医学专业不同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课程的研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寻找最适合专业学习的方法,并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综合思维以及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汉语教学和补习文化课

参与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花很多时间学习本民族语言,比如藏族学生。这些学生对于汉语的熟知程度远不及本民族的语言。由于汉语基础比较薄弱,影响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民族学校中普及汉语教学十分必要。此外,很多少数民族考生进入大学时享受降分录取、择优录取或定向招生等优惠政策,他们的入学分数普遍较低,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数理化基础薄弱、人文学科知识贫乏等问题,因此可开展内地班教学和预科阶段普及教学。对于少数民族医学生来说,有必要利用一年时间加强汉语学习且适当地重点补习文化基础课,如物理、化学、英语等,有利于巩固其专业基础知识,使其能尽快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

(四)进行教学制度的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性低于汉族医学生,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上,而不同背景的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也体现在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方面。因此,可根据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推进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根据医学专业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将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与调整,对每个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对教学模式因子的适应期;其次,从民族平等的角度出发,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学校可采取平等对待和特殊照顾相结合的方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积极引导,多举办有民族特色的活动,鼓励他们多跟汉族学生交流和沟通。少数民族医学生也应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努力寻找内源性的学习动力,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应医学学习生活。

[1]张燕贞,刘西瑞,杨棉华.医学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31-33.

[2]张拴云.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冯延勇,苏 缇,胡兴旺,等.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4]冯延勇,李 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探索,2002(1):44-48.

[5]唐德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研究——以E大学的维吾尔族学生为个案[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何 莹,赵永乐.西南地区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8(5):107-110.

[7]张燕贞.广东省医学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何 莹,张庆林,李 红.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04(5):44-47.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适应能力汉族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能能力的环境因素探讨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