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3-03-20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商场现代化 2013年16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融资时代

■于 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尤为迅猛,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在中国企业比重中占到了99%左右,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半数以上的税收,中小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力都十分巨大。因此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面临的阻碍和挑战,并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含义及特点

2008年,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大量违约诱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来说这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金融危机日渐缓和,世界经济逐渐复苏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界定,学术界并没有给出统一、准确的概念,但是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的相对平稳期,但固有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决,未来是否会重新爆发危机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社会可能将长时间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并向新时代转变。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消费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全球生产格局重新调整,各国贸易保护加强;各国对金融创新更加审慎,金融监管力度加强;金融危机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进程;金融危机带来的后续不良影响还在继续。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外需求萎缩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总体订单量、出厂价格双下滑。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效应导致出口订单锐减。金融危机前后,超过1/3的公司订单出现明显下降,其中10.85%公司降幅超过30%,国外订单下降幅度略大于国内订单下降幅度。机电商品、轻工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国际市场萎缩影响比较大。加之行业内竞争加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非金属等行业工业品的出厂价大幅下跌,有10%以上的企业产品出厂价降幅在30%~50%之间。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内实施去工业化,因此对进口依赖度很强,而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认识到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发起了更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多样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再加之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传统外贸模式受到考验。

由目前国际形势看来,外需萎缩影响短期难以根本扭转,工业品出口形势严峻。根据我国工信部的统计数据,在2012年终,7、8两个月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1%和2.7%,尽管9、10月份增速回升到9.9%和11.6%,但11月份又回落至2.9%。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订单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部分高端出口产业面临发达国家打压,未来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依然很大。

2.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毛利率普遍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铁矿石、石油、粮食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加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采购成本比较高,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中小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造成生产消耗过大,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加快,2006-2011年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名义工资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达到15%。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转变为偏高,近期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势头加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同时上升,使得企业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降低,利润的下滑又导致企业产出的减少,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产能过剩尤为明显。

此外,由于很多中小企业是代工生产,不掌握核心技术,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依然偏低,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缩水。据调查全国2008年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低同比增幅。虽然在近几年内,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企稳回升,但规模以下工业经济仍然前景堪忧。

3.优秀人才缺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由于人力成本上升,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应对危机、降低人力成本,采取了如裁员、降薪、减少企业福利等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能收到一些成效,但是其消极影响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充分地暴露了出来。这些措施对员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慌,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人才的流失。由于员工的培训也需要时间,因而人员频繁流动给企业的运营效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中小企业本身的实力就决定了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因此在技术创新、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固有的缺陷。由于自身实力不足、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中往往存在组织结构混乱、财务控制薄弱、资产管理混乱、风险监管不足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缺乏规范化的程序,权责不分明,因此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创新能力都比较落后,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应对风险方面准备严重不足,在产品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也受到限制。忽视财务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会造成资金周转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

4.融资难度上升,资金流动性不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多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尤为突出。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信用程度普遍不高又缺乏抵押物,在次贷危机后各国加强金融监管的条件下,中小企业更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我国中小企业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仅占到全部外部融资的1.3%,其他几乎全部依靠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因而银行放贷条件收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影响十分严重。

我国通过中小板上市的企业通常是行业中信誉良好的龙头企业,而其他的企业很难获得直接融资。我国创业投资体制还不够健全,创业投资退出路径受到影响,因而中小企业也很难通过股权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也无法自由进入金融市场,缺乏国家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支持。

由于企业毛利率下降,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临着资金紧张的情况,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回收数量和速度放缓,营运资金并不充裕。

三、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综合前文提到的各种因素,中小型企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不但中小企业自身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国家也应予以扶持和加强监管。

1.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进行整体转型。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这些问题更尖锐地暴露出来。中小企业普遍转型意愿强烈,转型模式以产品升级、出口转内需、粗放式的产品和管理转向精细化、代工转向自主研发为主。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需要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外向型企业应注意有计划地出口转内需,进军国家鼓励发展的有利于扩大内需的产业。中小企业还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的转移,积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张,注意引进外资和外国的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进出口产品的结构。

2.加强自主创新,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危机之后,大多数中小企业增加了自主创新力度和研发投入。我国中小企业过去过多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逐渐失去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之后,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产品升级和加强自主品牌的影响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整个世界都在面临着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从节能减排上还是从高附加值上。中小企业也要充分把握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对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以及资金支持,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所限,单个企业一般不具备技术创新所需的全部条件,那么利用集群效应、在中小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也可以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品牌的创建,实现产品或服务由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到个性化生产、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转变。

3.优化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中小企业所缺乏的并不是劳动力,而是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企业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要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和吸引外来的人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想要留人,则必须健全激励机制。过去中小企业的激励只注重于物质上的激励,激励模式比较单一。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要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要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提高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可以发现中小板上市企业的表现要普遍优于未上市的企业,这说明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应对风险时非常重要和有效。很多企业在危机中资金流动性不足也正是对财务管理的忽视所造成的。中小企业应当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分析等工作,从企业发展目标和整体战略的全局角度来把握企业的资金运转和规划,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层次。

在原材料、人力资源价格上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也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一种方式。中小企业应该对业务流程加以规范,建立起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整个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加强统筹和监管,努力减少非生产性支出。

同时应建立起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注意控制财务风险和决策风险,采取稳健的投资和发展策略,通过市场多元化和产品结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

5.完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的信用评级,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诚信度的评价,从而有望获得更大的信贷支持。此外,企业应注重发展自身的特色产品或服务,有利于吸引外部资本对其进行直接投资。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主要包括增加税收优惠的受惠面、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拓宽融资渠道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应扩大中小企业结构性减税的受惠面,研究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的整体税收结构调整。第二,政府要着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建立和发展地方性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加强对上市资源的培育,推动更多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中小板或者创新板上市。第三,国家应适度放开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投资的限制,并对其进行规范化,还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允许并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及退出机制。在优化融资环境、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政府也要注意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对企业的融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

四、结论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复苏还需要一定时间,如何正确分析经济形势,把握这一时期中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应对不稳定性因素,还需要中小企业和政府共同探索出更符合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环境的模式和路径。本文所提出的的建议和展望仍有待时间的检验和进一步的修正。

[1]阮兢青,陈文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策略研究[J].集体经济.2010.04

[2]赵霞.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D].2009

[3]李汉才,解媛.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管理.2012

[4]夏明.对后世界金融危机下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

[5]裔晓菁.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2)

[6]范琛.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口型代工企业的困境[J].企业战略.2013(1)

[7]杨月朗.近年来关于“后危机时代”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2.12

[8]陈斌,陈华敏.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影响分析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9.06

[9]《2012 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R].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2.12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融资时代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