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原则与教学模式

2013-03-19甘智林

武陵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概论语言学研究性

甘智林

(湖南文理学院 文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可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学概论是相对于文学概论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却普遍不太理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要求“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思路。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目前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本文尝试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原则和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及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语言学概论介绍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因此,语言学概论教学目标有两个层面:其一,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二,训练和培养分析语言现象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目前语言学概论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一周3个学时,大多数一线老师担心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不能充分讲透,有教师甚至认为,学生必须系统掌握了课程内容后才会形成研究能力,因此主张语言学概论的教法还应该是传统的讲授式,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了一些语言学术语及语料实例的分析,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环节仍十分薄弱。

近年来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拓展,在教学原则、教学形式、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这些方法和实践仍未取得相应效果:从课程性质来说,“教学内容科研化”、“教学形式趣味化”、“教学实践课外化”、“考核方式多样化”[1]等观点没有抓住语言学概论课程性质的独特性,这些原则和方法放在其他课程上同样适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仍然存在,“一做就错”表明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仍未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这也是语言学概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二)语言学概论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界提出的“研究性学习”大致对应于国际教育界的“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主题研究”(project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主体性”、“创新性”[2]等特点,其核心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现象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以知识逻辑或教师讲授逻辑组织课堂进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不足之处恰恰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乏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能力的关注和训练。因此,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必须从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形成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实现语言学概论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 语言学概论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原则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原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索从理论教学到能力培养的有效转化模式,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具体有以下三点:

(一)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协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是大学教学的原则与目的之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是在已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去除“权威”观念,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的主体地位,从协助者的角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语言规律。

(二)注重能力的培养

关注教学的过程性,探索从理论教学到能力培养的有效转化模式。学习的过程就是达到学习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引导式”、“问题驱动式”、“开放式”等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语言规律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

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大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在接受性学习过程告一段落后,“就表现出外化知识信息的强烈倾向,学生个体经验的外化实际上是学生自我表现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3]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自我实现的具体表现就是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理论分析并研究具体语言现象的过程,就是由接受性学习跃进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据此,我们在教学考核中必须对学生学习前和课程结束时的探究能力进行比对,加大“开放式”教学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否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心理状态也应成为一个考核指标。

三 语言学概论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引导式教学

引导性教学是在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居于辅助地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未知知识,形成研究性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即“教师预先通报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预习并提出自学难点—教师根据自学难点进行课堂系统讲解—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总结—布置练习”[4]。在重点和难点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的引导可以是知识的引导,也可以是方法论的引导。比如在讲授“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时,很多学生对“客观现实”与“心理现实”的认知关系理解不清。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理现实”的确切定义及其和语言符号的关系。这时教师就要进行知识的引导,可以引进陈嘉映《语言哲学》里的相关论述:“我们并不是面对一个已经清楚分解的世界,用语词给这些现成的成分贴上标签,实际上语言才把现实世界加以明确区分。不同语言创造、建构不同的所指。任意性原则的深义是:概念是对浑然未分的连续的现实任意划分的结果”[5],从这一段话中引导学生弄清楚语言所以是一种符号,是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而这种指称并不是直接的,是通过概念或心理现实来完成的,心理现实就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知。至此我们就把心理现实、客观现实讲解清楚了,学生对语言符号的概念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把握。教师方法论的引导上主要是要指导学生关注知识点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研究方法。比如在讲到音位时,不仅要讲汉语和英语等语言的音位现状,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提出音位这一概念,汉语音位归纳的不同方法,音位这一理论在实际语言中的现实价值等,从而既授人与鱼又授人与渔,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驱动式教学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根据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从现实出发设计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运用理论知识来解答,最后回到现实来检验理论的学习过程。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介绍理论知识和结论,而是要联系语言实际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要能根据讲授内容逻辑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达到在研究中学习的目的。

比如在讲到语法部分的“形态”章节时,应设计如下问题:英语的词在使用中有什么变化?这些词变化后语法意义有变化吗?确定形态的标准是什么?汉语有形态变化吗?你自己的方言有没有形态变化?这个问题驱动过程实际上体现出“现实—理论—现实”的思维过程,“现实—理论”是吸收新知的过程,“理论—现实”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后一个过程更为重要。学生在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掌握,还能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反过来又激励学生开始新一轮的探究学习。

课后作业也是问题驱动式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当前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师大多把精力集中在课堂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只布置2-3次课后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疏于跟踪与检查,从而使其流于形式。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写与课程教学配套的同步习题集,通过同步习题巩固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另一方面同步习题的设计要注重联系语言现实,要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现象的分析中感知语言理论解释力,提升语言研究能力。

(三)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其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当前语言学概论教材大都将教学内容分为语言本质论、语言结构论、语言规律论三大块,实施开放式教学应集中在语言结构论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其一,课堂小组讨论或模拟教学。就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模拟教学,任课教师全程指导并进行评议。其二,课程小论文写作。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写作课题,在研究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其三,专业语言调查和语言应用调查。专业语言调查包括语音调查、词汇调查、语法调查等,每学期组织学生以社会调查或田野作业形式进行一次专业语言调查和应用调查。其四,语言类图书文献查找能力专项训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和内容查找、搜集研究文献和参考资料,训练和发展学生自主获取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更是教学思想的开放,是训练学生语言研究能力最重要、最有成效的环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放弃掌控课程的传统思维,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拿出1/4的课时进行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学习。第二,利用图书馆资料建立参考文献目录、网络学习资源目录,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尽力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和现代化学习条件。第三,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在线答疑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形成自由、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开放性学习中不一定有可见的成果,教学评价应集中在学生学习过程所体现的研究学习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心理状态。鉴于开放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其在课程考核中占总成绩的30-40%。

[1]赵贤德.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6):9-11.

[2]崔山佳.语言类课程群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1):111-114.

[3]张建林.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73-77.

[4]甘智林.论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及途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6):104-105.

[5]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8.

猜你喜欢

概论语言学研究性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