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干预效果观察*

2013-03-09单伟颖郭奕嫱晏凤春辛小林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婚恋观性行为态度

单伟颖,郭奕嫱,齐 菲,晏凤春,辛小林,曹 凯(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其 它

护理专业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干预效果观察*

单伟颖,郭奕嫱,齐 菲,晏凤春,辛小林,曹 凯△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新型恋爱观教育;护理专业;大学生;性观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整群抽取某高校护理专业本科一年级大学生235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大学一年级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学生、干预期间能完整接受教育,排除标准:因主客观原因缺勤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94.5%;其中男生23人,占10.4%,女生199人,占89.6%。干预后再次发放问卷221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为98.6%;其中男生20人,占9.2%,女生198人,占90.8%。

1.2 干预方法与内容干预周期为2年,具体干预措施见表1。

表1 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干预前、后研究对象恋爱发生率、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对未婚同居现象的态度、恋爱观成熟度等。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恋爱发生率干预前曾恋爱或恋爱人数为100人,占45.0%(100/222),干预后的比例为65.1%(142/218)。干预后曾恋爱或恋爱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性观念干预前研究对象对于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占55.4%,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71.1%;干预前对婚前性行为没有明确态度的占40.5%,干预后这个比例下降至22.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干预前80.6%的研究对象认为只要双方愿意便可未婚同居,干预后该比例下降至65.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2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表3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对未婚同居现象的态度

2.3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恋爱观的成熟度干预前可以分清友情与爱情的研究对象占总人数的58.1%,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70.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对象认为爱情会发展为婚姻的比例降低,在面对工作和爱情之间的冲突中,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4。

3 讨论

3.1 针对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应由“管制”转为“引导”有研究显示[2],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拥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谈恋爱成为“摆脱孤独、寄托感情、体验爱情”的途径。为此,本研究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方法和所学专业的特点列入干预措施,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强化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中。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恋爱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可见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时期,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对大学生恋爱一味采取回避的态度是不合时宜的。高校教师必须认真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将原有的“管制”观念转变为“正确引导”。

3.2 性教育有益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转型期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涌入,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性观念,当代大学生敢于追求爱情,不再因为恋爱而嘲笑别人或被人嘲笑。在恋爱观念开放的同时,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恋爱中过度亲密行为甚至性行为的比例正在上升[3-4]。然而,大学生获得科学的性教育较难,甚至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取性知识,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由干预前的55.4%上升到干预后的75.7%,对婚前性行为没有明确态度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2.5%降至干预后的22.0%;只要双方愿意便可未婚同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0.6%下降至65.6%。由此可见,性教育干预措施大大改善了研究对象在婚恋道德尤其是性问题上所存在的模糊认识,有益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因此认为,可在本干预的基础上继续对研究对象进行性健康与性道德的强化教育。

3.3 多层面、多途径的干预方案可使大学生的恋爱观趋于理智大学生对爱情充满幻想,但对感情中现实问题的处理方法却了解甚少。国外有研究显示,同伴教育的方法在性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成功[6]。对于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应打破单一的性教育,而应采取多层面、多途径的综合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41.9%的研究对象不能区分爱情与友情,32.1%的研究对象在爱情与工作发生冲突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干预后二者的比例均明显下降。恋爱观综合干预措施使研究对象对恋爱问题的认识趋于理智,通过讨论辩论的形式深入思考恋爱问题,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

[1]罗学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道德教育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1):51-52.

[2]杨南丽.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看高校婚恋观教育—以对云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为例[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1):66-69.

[3]江剑平,方华.女大学生恋爱观变化及干预效果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58-64.

[4]范梅.女大学生恋爱观状况透视及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34-35.

[5]吕善辉,尹洪菊,吕昕.大学生恋爱观误区分析及教育对策[J].文教资料,2010,(9上旬刊):230-231.

[6]Drummond PD, Mizan A, Brocx K,et al. Using peer education to increase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West African refugees in Western Australia [J]. Health Care Women Int, 2011, 32(3):190-205.

G645

C

1004-6879(2013)04-0353-03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1]。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所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特别是以女生为主体的护理专业大学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了恋爱观干预方案对护理专业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以期为高校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013-01-07)

*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O8020102)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婚恋观性行为态度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态度决定一切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