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对留置导尿患者拔管效果的影响*

2013-03-09刘珍红龚海蓉胥汉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康复训练

刘珍红,林 洁,龚海蓉,胥汉平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福建福州 350101;2.福州市第二医院综合ICU;3.福州友联鞋材有限公司)

自制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对留置导尿患者拔管效果的影响*

刘珍红1,林 洁2,龚海蓉1,胥汉平3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福建福州 350101;2.福州市第二医院综合ICU;3.福州友联鞋材有限公司)

目的:探讨自制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对留置导尿患者拔管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定时夹闭引流导管的方法,实验组使用自行研发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训练膀胱的功能。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和护理工作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护理工作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膀胱功能训练器能有效提高拔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留置导尿;膀胱功能;拔管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1年07月-2012年09月在我院住院的120名留置导尿的患者,排除神经功能损伤、泌尿系感染或疾病的患者,入选时均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持续留置导尿。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留置导尿时间、病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基础护理学》[2]中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留置导尿及护理,所选用的导尿管均为苏州麦克林医疗器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6号-18号一次性导尿包,包内含有橡胶气囊导管及引流袋。对照组患者按照《基础护理学》[2]中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定时夹闭引流导管的方法,每2-4h开放一次尿管。实验组患者采用自行研发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设定白天每2-4h放尿一次,夜间4-6h放尿一次。

1.3 自制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的使用方法训练器由定时器、电动旋转阀、导尿管、引流袋组成。由定时器控制训练器尿液通路的关闭及开启,可设定循环(或单次)关闭及开启的时间。电动旋转阀是执行关闭及开启引流袋导管通路的装置,由换向装置、伺服电机、减速器、旋转阀构成(见附图)。使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时,将引流袋的导管卡入卡口内,启动控制器,根据需要定时;当到达定时时间时,定时器触发伺服电机使电动旋转控制阀转动以扭转导管,实现对引流袋导管的夹闭;夹闭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到达设定的夹闭时间时,定时器触发伺服电机使电动旋转控制阀反向转动以开放导管,从而接通尿液的通路。本训练器的定时器可根据患者膀胱功能的个体差异设定不同的关闭及开启时间,也可以临时开放,以满足不同患者康复训练的需要。

附图 自制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控制电路框图

1.4 观察指标以拔管后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或尿潴留,需要护理人员协助手法排尿、诱导排尿或再次插管为拔管失败。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和护理工作量。

1.5 统计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管成功率比较见表2。实验组的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拔管成功率比较(n=60)

2.2 两组护士护理工作量比较见表3。实验组护士的巡视次数和护理时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次)实验组 2±0.12 6±0.36对照组 8±0.48 24±0.58 P <0.05 <0.05

3 讨论

留置导尿患者经过长时间留置导尿后,往往导致膀胱张力下降、平滑肌节律性收缩减退、膀胱神经感觉减弱等,拔除尿管时仅凭护士的经验操作,常常造成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增加患者重置尿管的痛苦和护理难度[3]。在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导尿期间的膀胱功能训练有赖于护理人员人工地夹闭导尿管,每隔2-4h开放一次,让膀胱适当地充盈和排空,以维持或锻炼膀胱功能,但这种方法需要护理人员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主要依赖护士的主动定时巡视,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经常不能按规定的间隔时间为患者开放导尿管,从而影响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对照组中有4名患者出现了排尿困难、4名患者发生尿潴留、2名患者尿失禁,其中7人在护理人员的诱导或手法排尿的协助下自行排尿,3名患者重置尿管。实验组留置尿管患者采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定时功能自动开放尿管,根据每个患者膀胱的功能情况,设置个体化自动开放的间隔时间,随着患者膀胱功能的逐渐恢复,慢慢增加尿管开放的间隔时间,而不是盲目地始终以相同的间隔时间开放尿管,与传统方法比较,使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在训练过程中更有计划性与目标性。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较好,仅有1名患者出现尿潴留,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自行排尿,大大提高了拔管成功率。

通过使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将对人的依赖转化为机械工具来执行指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夜间,不会因为人为的反复查看而影响患者休息,节省了较多的护理人力资源,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外,由于使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患者的拔管成功率高,使护理人员减少了拔管不成功后手法排尿、诱导排尿、重新导尿等护理工作,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本研究中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简便、实用,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不但容易被患者接受,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欢迎。

本研究所研发的膀胱功能训练器操作简单,动态设定自动开放间隔时间,使膀胱功能的训练直观、准确、有效,适合临床留置导尿的患者使用,可有效提高拔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1]王万艳.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时机及定时钳夹尿管对排尿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3(13):35.

[2] 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12-214.

[3]刘珍红,林洁,吴明.膀胱内压测定对选择拔管时机的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42-43.

EFFECTS OF SELF-MADE BLADDE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ON EXTUBATION EFFECTS OF 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LIU Zhen-hong, LIN Jie, GONG Hai-rong, et al
(Department of Nursing, Fujian Health College, Fujian Fuzhou 35010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s of self-made bladde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on extubation effects of 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Methods:120 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nursing that close the catheter drainage regularly; While the bladder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ained by self-made bladde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The success rate of extubation and nursing workload of these 2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extuba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3%,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1). The nursing workload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Self-made bladde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success rate of extubation,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decrease nursing workload.

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 Bladder function; Extubation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护理方法,但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常在拔管后出现排尿困难,除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外,在留置尿管期间早期训练膀胱的排尿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往往在拔管前通过人工夹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最后凭经验拔管。但有时护士会因为工作繁忙,不能按规定的间隔时间为患者夹闭与开放导尿管,导致拔管后患者无法正常排尿而需要重新导尿,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负担。本研究采用自制研发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对留置导尿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种方法的拔管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报告如下。

R472

A

1004-6879(2013)04-0294-03

2012-12-11)

*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B10256)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康复训练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