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匮要略》PBL教学案例选编*

2013-02-14张建梅马晓峰任少辉席鹏飞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病证病案

张建梅,孟 翔,马晓峰,任少辉,席鹏飞,陈 华

现代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1-2]。《金匮要略》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也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的经典著作[3]。符合PBL理念的阶段式综合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其中教案的选取与编写则是成败与否的基础环节。

1 案例选取原则

PBL病案的选取要有典型性。病案的作用是要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应用。在《金匮要略》PBL具体实施前,经过反复多次的教学研讨,选取了《血痹虚劳病》、《胸痹心痛短气病》、《腹满寒疝宿食病》、《黄疸病》篇中的相关病证作为PBL病案的切入点。这4篇内容在《金匮要略》中具有以下4个特点,也是确立PBL教学病案的基本原则。1)教学篇章学时适中。2)病证具有本学科特色。3)内容相对容易理解。4)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紧密。如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在进行深入学习与讨论时,既可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拓宽知识面,领会《金匮要略》中相关病证的辨证特点及治法方药,彼此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临床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

2 案例编写过程

现以《金匮要略》PBL病案之一的“血痹”病案编写过程为例,说明病案编写特点。

2.1 明确教学目标 1)掌握血痹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2)掌握血痹病与其他病症的鉴别。3)了解血痹病与后世相关疾病的关系及研究进展。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编制出适合不同专业、层次的最佳案例[4]。

2.2 分幕递进撰写 较为规范的PBL教案是以真实的或经加工润色的病例诊疗过程的完整呈现为主,按照进程以剧幕形式呈现的。一般是把发病阶段为第一幕剧,诊疗过程为第二幕剧,治疗效果及预后为第三幕剧,共3部分组成[5]。

第一幕为患者发病情况,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多是患者自我发现的病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语言要简洁、精炼,同时在内容的叙述中设置疑问点和启发点,尽量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提取更多的信息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到脑力激荡。

第一幕:沈女士,35岁,是一名服饰店店主。吃东西特别挑剔,一直保持良好体形,平时只在店里照看生意,很少外出活动。怀孕7个月,在此之前偶有阴道少量出血,正是冬春换季时节,店内业务繁忙,她感觉特别热,于是着衣单薄,汗出后身体开始不舒服,经常头晕,浑身没劲儿,晚上回家后懒得动,家人给熬点儿大枣粥,喝后稍有缓解。

不久足月分娩了,产后感觉周身乏力,又因为一些琐事与丈夫争吵,于是就到阳台上透透气。这几天先觉得右上肢麻,渐渐发现右下肢也麻,有时还带点酸痛感,喜欢穿厚点儿的衣服。沈女士觉得这种情况有加重的趋势,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医院就诊。

在本幕中,根据所列症状以及相关信息对本病案进行分析,提出疑问,同学间辨析,达成共识议题:1)35岁女性,保持良好体形能够说明什么?2)冬春换季提示什么?3)少量出血是什么原因?4)为何发热?5)头晕提示什么?6)熬大枣粥缓解是什么原因?7)产后周身没有劲儿说明什么?8)到阳台透气散心暗示什么?9)酸胀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课后对此相关知识点进行查阅搜集整理,以掌握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饮食及季节与人的关系,妇科对于经带胎产的理解,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产后痹与血痹的关系等。明确疾病的初步诊断,并为下一次讨论做准备。

第二幕:沈女士前往医院就诊,经医师诊得:该患者右上、下肢麻木不仁,怕风,酸疼,多汗,面色淡白,食少,精神疲倦,头晕心慌,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浮弱。血压:110/75 mmHg(1 mmHg≈0.133 kPa),血常规:白细胞 9×109/L,红细胞 3.5×1012/L。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140U/mL,类风湿因子(RF):17.0U/mL,C 反应蛋白(CRP):4.0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12.0 mm/1 h。核磁检查无异常显示。

本幕承接第一幕,涉及到西医学实验室的检查项目,提出新的疑点,达成新的共识议题:1)沈女士为何会肢麻,为什么是右上、下肢麻木不仁?2)妇人产后多汗又是什么原因?3)是否兼有寒、湿邪?4)酸疼是什么原因?5)肢体麻木在中风和痹证中的区别。6)小便清的原因有哪些?7)为什么会头晕心慌?8)西医检查能够说明什么?9)核磁检查是否必要?10)实验室除了血常规,风湿四项的实验检查数据正常吗?说明什么?课后经查阅整理相关书籍文献,以掌握妇人产后多汗的原因,妇人产后身痛病证,酸胀感产生的原因,产后痹和产后中风的关系等。确立诊断及治疗方法,并为下次讨论做准备。

第三幕:经医师详细辨证,诊断为气血不足,风寒痹阻之血痹重症。治宜益气通阳,和营行痹。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 g,芍药15 g,桂枝15 g,生姜 3片,大枣 6枚,当归 15 g,川芎 15 g,7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嘱患者细心调理,勿受风受惊,心情舒畅,1周后复诊。

沈女士如期来科室复诊,主诉症状减轻,遂守方加减,又予14剂,肢体麻木,酸楚诸症乃除。后随访,未再复发。

第三幕主要包括诊断结果和治疗用药、善后调理的方法。学生在阅读中应认真思考,发现问题:例如:1)案例中医师的这个方子是唯一的吗?2)为什么医师嘱咐患者勿受风受惊?3)能配合针灸治疗吗?确立新的学习目标,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再次学习,提高认识以掌握血痹轻重症的治疗方法,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治疗范围,并以本条文为基础,深入学习血痹虚劳篇。

在每一幕学习中,基本步骤为:阅读案例,发现提出问题→分析与确认问题→提出假设→制定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资料→解答问题与评估结果,如此反复直至问题得以完全解决[6]。

3 案例编写特色与体会

本《金匮要略》PBL案例具有以下4个特色:1)难易适度:经教师们反复研究、讨论所确立的《金匮要略》5个病案:血痹、虚劳、腹痛、胸痹、黄疸兼肠痈,既能巩固以往所学知识,又能体现各病证的新知识点。2)发散思维:教案症状病机错综复杂,不可以偏概全,抓住典型症状,突出鉴别诊断,以开拓思路。3)辨病辨证:由博返约,既有所学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等知识,又含不同的西医学知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联系社会、人文因素[7]等,充分体现了多学科整合的重要性[8],使分析层层剥茧抽丝,缩小范围,结合主诉,最终作出正确诊断,再予以多种治疗方案。4)回归教材:病案体现经典的内在魅力,加深对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指导意义的认识。

PBL案例的选取与编写是实施PBL教学中的关键一步,需要编写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泛的知识结构和较好的写作功底。系统的PBL案例可以为PBL教材的形成打下基础。

[1]张志国,王慧生,阚湘苓,等.谈PBL实施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把握[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2):105-106.

[2]王玉兴,王洪武,田 露,等.小组老师如何掌控好PBL小组讨论[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3):151-152.

[3]阚湘苓,张国骏,宋俊生,等.符合PBL理念的《伤寒论》教学法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4):238-239.

[4]林平,赵振娟,高学琴.《内科护理学》PBL教学案例编写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25-26.

[5]王洪武,王玉兴,刘彦强,等.PBL理念契合《黄帝内经》医学教学思想[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4):212-213.

[6]崔 舜,陶晓南,王文华,等.内科PBL临床病案分析课的尝试[J].医学教育探索,2005,4(1):29-30.

[7]韩向东.《方剂学》PBL教案编写心得[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1):15-16.

[8]张 颖,吕春梅,吕岩红,等.PBL讨论课案例撰写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282-284.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病证病案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