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2013-02-03温春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4期
关键词:流性疏肝胆汁

温春诚

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温春诚

目的 主要观察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 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起到理气降逆、疏肝利胆、标本兼治等治疗效果, 安全性与疗效性显著, 值得推广。

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胆汁返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包括: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等, 导致十二指肠液长期过多, 使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患者的临床症状, 大多表现为[1]:腹胀腹痛、口干恶心、食欲不振、反酸嗳气、便秘等。此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 降低患者的生活满意程度。所以在临床治疗中, 需要采取及时安全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 提高其生命质量。为了分析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 在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期间,东莞市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收治的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采取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7例, 女患者13例, 年龄在20~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2.34±3.09)岁。病程在3个月~15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8.70±2.55)年。对照组中男患者16例, 女患者14例, 年龄在19~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0.33±2.37)岁。病程在1~17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10.74±2.76)年。两组患者均符合胆汁返流性胃炎标准[2], 性别、身高、病因与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吗丁啉的剂量为10 mg, 3次/d。果胶铋胶囊剂量为0.2 g, 3次/d。给予HP阳性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剂量为0.5 g, 3次/d, 克拉霉素, 剂量为0.25 g, 14 d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采取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 拟方剂:茵陈30 g, 厚朴、炒白芍各25 g, 甘草、栀子、半夏、黄芩各15 g,枳壳、龙胆草、白豆蔻、青皮、黄连、柴胡各10 g。用水煎服,1剂/d, 早晚分别服用。

1.3 疗效判定 ①治愈:患者胃炎全部愈合、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正常、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胃镜下无胆汁返流入胃, 黏液糊转清。②显效:患者不良症状均恢复正常、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食欲开始恢复正常、胃镜下胆汁返流明显改善、黏液糊色变淡。③有效: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所改善、胃镜下胆汁返流减少, 黏膜象改善、食欲增加、患者不良症状均有所改善。④无效:胃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患者的体征没有好转, 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在胃脘胀痛、口干恶心、食欲不振、反酸嗳气、吐苦黏液等不良反应方面,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与对照组的10.00%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3]:幽门功能不全、胃黏膜屏障损害、胃泌素分泌减少、胃排空功能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刺激、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患者临床主要以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口干恶心、吐苦黏液、舌边尖红、苔薄黄腻、反酸嗳气、精神萎靡等为主。治疗方法一般都是以促进胃肠动力、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 抑制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为主[3]。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就是中医界中所研究的“胆瘅”、“胃脘痛”等范畴[4], 发病机制与胆、肝、脾的关系密切。中医治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理气止痛为主。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的整体治疗起到益气健脾、养阴活血、疏肝理气、和胃化浊、健脾助运、和胃通降、促进消化的良好作用[5]。药方中的胡可条可以起到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的作用, 白芍功能在于入肝脾经, 敛阴养血, 平柔肝脏等, 两者的联合使用, 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枳壳、柴胡的功能在于促进胃肠运动, 加速胃排空, 提升幽门括约肌收缩程度, 有效防止胆汁反流。龙胆草的作用在于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茵陈、黄芩等药物起到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良好作用。半夏等药的功能在于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黄连等药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 改善患者呕吐症状。栀子等药物清热, 泻火,凉血, 可以治疗患者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症状。厚朴主治脘痞吐泻, 食积气滞, 腹胀便秘, 痰饮喘咳等, 有利于增加胃酸分泌量, 提高患者消化吸收功能。整体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胃脘胀痛、口干恶心、食欲不振、反酸嗳气、吐苦黏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总之, 给予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取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 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了患者生活满意程度,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1]田梅.疏肝降逆、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

[2]彭德前.疏肝降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临床观察.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 11(03): 320-321.

[3]杨书玉.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6例临床观察.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6(63): 55-56.

[4]王冠华, 刘经国.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0例.陕西中医, 2010, 05(08): 557-558.

[5]高文芳.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体会(附3例).中医中药, 2012, 05(07): 83-85.

523873 东莞市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猜你喜欢

流性疏肝胆汁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疏肝化斑汤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