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2013-01-31许保刚杨海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咏史人世古诗

许保刚,杨海明

(1.绿野中学, 陕西 武功 712200;2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所谓咏史怀古诗,指的是以历史题材为对象的诗歌创作,它有很多名称,如怀古、览古、感古、古兴、咏史等。怀古是文人的一种情愫,借古抒怀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言说方式。咏史怀古诗在中国古诗词里自成一家,源远流长,异彩纷呈。这些诗歌是诗人寄寓个人遭遇和情感,仰慕古人精神和倾诉心声的真诚之作。下面我们具体探讨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探明咏史怀古诗的写作内容

咏史诗就其所写的内容而言,主要分为咏古人、古事和古迹这三类。在咏古人的诗作中,首先必须弄清所咏对象的身份,是君是臣,是遗民还是降臣。贝琼《经故内》:“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百年金属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4]P253如果我们了解作品主人公庾信的经历,就很易于把握作品内容。庾信仕南朝梁,奉命出使西魏,被留不归。其后西魏灭梁,浓郁的乡关之恋,家国之痛凝结在其心中,了解这些,就很易于领会诗人所要抒发的人世沧桑之感。其次必须弄清其品性作为,是贤君圣主还是亡国庸昏帝、是能臣干吏,抑或奸邪小人。赵孟頫《岳鄂王墓》:“岳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锦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4]P104诗人在这首诗中,一方面是对苟安享乐,荒淫嬉戏,不以国事为重,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致使收复中原无望,国势日衰,最终亡国的赵构秦桧之流的指责。另一面又高度评价了岳飞奋勇抗金的伟大功绩,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怀念岳飞的同时潜含着委身仕元的无限伤痛。在咏事诗作中,还需弄清诗人所选择的是何事。李贺《马诗》:“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3]P1018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耗费了大量钱财,所得不过是一缕青烟。诗人通过对炼丹求仙的汉武帝荒诞行径的无情鞭挞和辛辣嘲讽,借古喻今,既有对武帝迷梦破灭的否定,又有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居高位,而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的愤激。更为重要的是,作者集中地嘲讽当下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冯班《有赠》:“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罢工山色还苍翠,需对围棋忆谢玄。”[4]P799诗作于1645年清军将攻破扬州,沦陷前夕,诗人借淝水之战,既刺气焰之嚣张的清军,又愤不能抗清的南明小王朝,寄寓着时无贤臣的浩叹。

二、把握咏史怀古诗的两组关系

咏史怀古诗就其所写的对象而言是过去的,但作者所关注的更多的却是现实,所以今昔关系就是必须把握的第一组关系。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能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3]P381诗人虽然说的是明妃和亲,但他却是映射现实。唐代从安史之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人民备受罹患。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诗人借昔日的历史,无情的揭露和亲政策的荒谬和可耻,愤激指责朝廷执政,尖锐辛辣。

由于咏史诗中有许多诗为触景生情之作,也就存在自然与人世之间的关系,这是必须把握的第二组关系。如周朴《春日秦国怀古》(全唐诗):“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自然之景,后两句表达了伤世之情。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作者联想到人世,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据此看来,对咏史怀古诗的品读需要抓住往古的历史内涵,又要同当下的现实尤其是作者的现实处境紧密结合起来。以上两组关系为分析咏史怀古诗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三、牢记咏史怀古诗映衬的创作手法

由于咏史诗存在今与昔、自然与人世两组关系,映衬也就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所谓映衬,黄伯荣、廖序东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这样解释:“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为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诗法家数》在论用事时说:“陈古讽今,因彼证此”[1]P726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2]P339如戴冠《钓台怀古》:“《赤伏符》兴罢战争,钓竿三尺足平生。远携仙女桐江隐,深悔羊裘大泽行。一夜星辰凌帝座,九重贵贱见交情,请看七里泷中水,未到钱塘彻底清。”作者不仅在刻画主要人物时用映衬的手法,以奉天承运统一天下的刘秀,以衬托飘然远隐、三尺钓竿甘寄平生、根本不把权势和富贵放在心上的严光。同时又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七里泷水来喻严光的守常不渝的高尚情操。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用严光来表现自己的精神高度,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兴趣情操。又如在怀古迹的诗作中,诗人或选取遗迹旁的景物,与穿越时空的情景相关照,体现诗人对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或将着眼点放在遗迹本身,把现实的衰败和当年的兴盛相映照,写时空更替,兴亡盛衰之感。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成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放在朦胧的月夜,这样能够充分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山水明月千古常在,六朝繁荣富贵俱归乌有,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和人世的沧桑,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

四、明晰咏史怀古诗的情感类型

(一)伤时弊

缘于时事,有感而发。当下艰险,故述往事,以见夫世道人心;系心天下,忧怀苍生,多为诗人价值之趋向。伤时弊也就成为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类型。诗人所选择多是前朝世态,昔日之君,在对前朝的叙写中,折射当下,用正衬的手法,借故伤今,抒发对国事的隐忧。如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副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3]P1297作者正是在对六朝的叙写中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抒发对晚唐政治的隐忧。陈子昂《感遇》:“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且不忍,况以奉君终 。”[3]P43作者这首诗正是对武后朝灭亲现实的讽刺,表达诗人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的愤怒。

(二)述己志

或在对先贤的高风亮节的赞颂中以前贤自比自况,表现诗人的高洁情操;或蔑视权贵,李白《古风》:“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4]P982或心系前朝,不与新朝同流合污,志存匡复,兴我社稷,以先贤自励,陈恭尹《崖山谒三忠祠》:“山木萧萧风又吹,西崖波痕至今悲。一声望帝啼荒殿,千载愁人拜古祠。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哭旧碑。”[4]P998诗人以三位忠烈事迹激励自己永葆志节誓不降清。或借古人以自励,在对先贤的赫赫功业的缅怀中,表达仰慕先贤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或把前贤的少年得志和自己的晚景萧条相反衬,表现迟暮之感,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吴兆骞《黑林》:“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宵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占地,只今旌甲偃边城。”[4]P997在对前代的歌颂怀念中表现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

(三)悲身世

引古以自伤,寓身世之感。或赞叹圣君揽才,肯定前贤遇合中反衬自己怀才不遇,蒋士铨《漂母祠》:“妇人之仁偶然耳,不遇韩侯何足齿?鬼神默相饭王孙,齐王不死楚王死。千金之报值一钱,老母庙食今犹传。丈夫箪豆形诸色,饿殍纷纷亦可怜。”[4]P1239作者有感于漂母饭韩信的故事,叹世道艰险,人情凉薄,无人见赏。或引古以自责,表彰历史上的忠臣直士,在对力挽狂澜的英雄赞颂中,抒发作者对现实无奈或家国覆亡的自责。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记事》:“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值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有心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4]P67在英雄礼赞中,抒发自己无力回天的自责。或吊先哲的悲惨遭遇以自白,明不辜,抒怨愤,马戴《楚江怀古》:“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3]P1256或对降臣的追诉中,抒发伪仕新朝的悔恨,心系故国的哀思,庾信《拟咏怀》:“悲歌渡燕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迹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5]P1326

(四)伤兴亡

写国家兴亡更替,表现兴亡的感伤。此类事可以分为两类;

1.物是人非之感。物依旧人非昨的表现中,寓有乡关之思,家国之痛。在这类诗中,作者把自然的不变与人世已变相映衬,或用自然的凄凉去表现人世的繁盛衰败的变化。雍陶《天津桥春望》:“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垂。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3]P1106在自然与人世对照中,表现物是人非之感。

2.盛衰无常的感慨。用自然的永恒常新和人世的短暂荣枯相对照,写出沧海桑田的变化,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至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3]P340作者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反衬人世的荣枯,见出昔盛今衰,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

[1]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4]元明清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5]汉魏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咏史人世古诗
北陵公园咏史
“拟古诗”之我见
雨还在下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咏史抒怀
品读古诗
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之异同
人间的事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