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阴法在儿童过敏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2013-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太子参中华医学会药理作用

刘 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益气养阴法在儿童过敏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刘 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法在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中胡疗效。方法 以门诊53例儿童过敏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予益气养阴之方药治疗。结果 痊愈20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3%。结论 运用益气养阴法,能有效地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

儿童过敏性咳嗽;益气养阴法;临床观察

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具有病程长、日轻夜重、干咳少痰等特点,临床治疗比较困难。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制定[1]。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经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运动后加重,痰少而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或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④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⑤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1,2]。

1.2 一般资料

共观察患者53例,男28例,女24例,最大12岁,最小1岁半,1岁半~3岁25例,4岁~6岁20例,7岁~12岁8例,其中过敏性鼻炎病史者20例,病程超过1个月者30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反复发作,多呈刺激性于咳,少数有痰。常以夜间或清晨为著,白天偶尔轻咳,剧烈活动或哭闹时加剧,感冒后或冷空气侵袭易于发生。查体:肺呼吸音清38例,仅呼吸音粗糙10例,可闻及干啰音5例。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太子参5~10g,白术5~10g,防风5~10g,陈皮3~5g,法夏5~10g,北杏仁5~10g,五味子3~5g,乌梅5~10g,甘草3~6g。加减:流涕鼻塞,喷嚏加辛夷花5~10g、苍耳子5~10g;咳痰黄稠加川贝3~5g、瓜蒌5~10g;咳痰清稀加细辛2~3g、前胡5~10g;纳呆加山楂10~15g、炒麦芽10~15g;舌咽红赤,加桑白皮10~15g、黄芩5~10g,痉咳重,甚呕吐或胸闷痛,加炙麻黄3~5g、僵蚕5g、厚朴5~10g。

2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的疗效标准拟定。经上述治疗后2周观察疗效。治愈:咳嗽症状消失;有效:咳嗽症状基本控制,晨起或活动后偶有轻咳;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2 结果

痊愈20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3%。

3 讨 论

过敏性咳嗽(cough variant asthma,CVA)亦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或隐匿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非典型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多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气味后发作,夜间及晨起明显,常规抗生素及镇咳药治疗无效,其特点以慢性咳嗽、干咳少痰为主要症状,无典型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

因本病以咳嗽为主症,并无哮喘症状,故应归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本病病位在肺,病程较长,久咳往往耗伤肺气,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咳出多为阴伤之象。故应辩证为气阴两虚之证,采用益气养阴法的治疗方法。方中太子参补气生津,入肺脾两经,既补益肺脾气又养肺胃之阴,白术补气健脾,与太子参相须为用,以达培土生金之效;防风祛风止痉;半夏降逆化痰,陈皮理气化痰,杏仁降气平喘;五味子敛肺益肾,用于气阴两虚、久咳自汗者,药理作用有兴奋呼吸及镇咳祛痰功效,乌梅敛肺止咳生津,用于肺虚久咳、息短痰少者,药理作用能抗过敏,弛缓平滑肌;甘草润肺止咳,寒热虚实均可使用,更能调和诸药,药理作用有中枢性镇咳的功效,其与五味子、乌梅共奏酸甘化阴,益气敛肺之功。诸药合用,补益肺脾,敛肺生津,使中气内存,肺阴聚生,痰浊稀释,易于咯出,有力的缓解咳嗽的发作。本方运用益气养阴法,标本兼顾,能有效地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S].中华儿科杂志,2004,41(3):18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5.

R242

B

1671-8194(2013)27-0213-01

的事物的东西的纷杂中人生活与选择,在这最后的最后要面对的要改变的要选择的,要逃汰的。太厚的尘封内的人的本真等待的神奇就在人的身边。所以一定要珍惜,珍惜我们传统的文化,其博大精深,不要轻易的说“发扬”“去其糟粕取其精化”,“天道无亲”,弃者自弃,留者自留。所以要从根本上去看中华文化,从更深层去看中医文化,这样大概能更好的面对关于中医的从外到内的很多问题。我们一定要珍惜。而不是所谓的无知的“去粗取精”变成“买椟还珠”杀鸡取卵。

猜你喜欢

太子参中华医学会药理作用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