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月应用桂枝汤验案举隅*

2013-01-25施伟丽卢鹏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郁金散寒桂枝汤

施伟丽,卢鹏飞,宋 军△

(1.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北京 100700)

桂枝汤被柯琴誉为“仲景群方之魁”,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缘于“夏无伤寒”之说,且西晋医家王叔和更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诫,夏季临证较少应用桂枝汤。然宋军研究员对于桂枝汤有较为独到的理解,常运用桂枝汤方于夏季的杂病治疗上,且多能获效,现将部分验案摘录如下,以飨同道。

1 溃疡性结肠炎

案1:彭某,女,58岁,2012年 5月 24日初诊。主诉:间断性腹泻、腹痛20年余,加重5个月。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柳氮磺吡啶病情基本控制,后每因饮食失节、起居失当而反复发作,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欠佳。5个月前复因劳累致病情突然加重,纤维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检查见: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中、重度慢性结肠炎伴炎症急性活动。来诊时症见腹泻。常伴腹痛,每日3~6次,脓血便,白多赤少,里急后重,臭味不甚,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气短乏力,平素怕冷,手足冰凉,喜热食,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沉细缓,属中医休息痢发作期,证属脾胃阳虚、湿毒互结,治以益气温阳、健脾利湿、行气活血。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 10g,白芍 10g,大枣 10g,生姜 10g,炙甘草 6g,生黄芪 30g,炙黄芪 45g,党参 12g,茯苓12g,炒白术 12g,白鲜皮 20g,生薏苡仁 30g,郁金12g,生蒲黄 12g(包煎),牡丹皮 15g,丹参 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用药渣煎汁150ml,每晚睡前灌肠。

5月31日二诊:服药后腹痛明显减轻,腹泻次数减至每日2~3次,量多,饮食尚可,乏力明显改善,里急后重感减轻,舌淡红、苔白、脉沉细缓。前方通过益气、温阳、健脾、利湿已初见成效,原方再加补肝肾、清利湿热之品,如菟丝子30g、山茱萸15g、地肤子20g,再进7剂,法如前。

6月7日三诊:排便次数减至日1~2次,大便已成形,腹痛缓解,手足已温,面色红润。患者阳气已复,病情稳定。再以调补脾肾,行气活血祛湿善后。处方:生黄芪 30g,炙黄芪 45g,党参 12g,茯苓12g,炒白术 12g,白鲜皮 20g,地肤子 20g,郁金 12g,生蒲黄12g(包煎),丹参30g,桃仁12g,菟丝子 30g,山茱萸15g,天花粉30g,生薏苡仁30g,石菖蒲12g,虎杖20g,萆薢 30g,仙鹤草 20g,14剂,法如前。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腹痛、腹泻未再发。

按:《内经》:“女子……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女子年过五七足阳明胃经之气开始衰减,易致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职而发病。人体内阴阳动态平衡的调节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阳气不足则百病生。夏月阳气居于外,体内阳气易致不足。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中,先用桂枝汤取其温振脾阳、助阳化气之功,佐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恢复后天脾胃运化功能;阳气恢复,脾胃功能正常,再进补药平补先天阴阳,故二诊中加用菟丝子、山茱萸。宋军宗金代医家刘河间“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之法,加用郁金、生蒲黄、牡丹皮、丹参、桃仁以行气活血,加用仙鹤草止痢止血,兼有补虚之功。大量炙黄芪与生黄芪同用,既能健脾补中,又能托毒生肌、利尿,使之补而不滞,且可益气活血加强活血药的作用。生薏苡仁、石菖蒲以祛湿,虎杖、萆薢引湿毒外出,大剂量白鲜皮、地肤子、天花粉以燥湿、消肿、排脓。

2 失眠

案2:曹某,女,55岁,2012年6月7日初诊:主诉失眠伴多梦10年余。患者10年前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规律,遂得失眠。间断治疗效果不佳。症见失眠,入睡困难,有时彻夜不眠,夜间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伴多梦,气短乏力,心烦健忘,素喜热食,常叹气,双腿酸困,夜尿频,大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左部寸关脉数,右部脉沉紧,寸脉不及。中医诊为不寐,证属营卫不和、郁热扰心,治宜调和营卫、除烦安神,方用桂枝汤加栀子豉汤:桂枝 12g,白芍12g,炙甘草 6g,大枣 10g,生姜 12g,茯苓 12g,淡豆豉6g,炒栀子12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14日复诊:患者自述入睡较前容易,梦魇减少,心烦明显改善,夜尿次数减少,出黏汗,舌淡红,苔薄白,左部脉弦,右部脉沉迟。宋军认为,患者经上述治疗体内郁热已散,但郁久必瘀,上方去淡豆豉,加郁金12g,生蒲黄12g,萆薢30g。7剂,服法如前。6月21日三诊:睡眠基本正常,每晚睡7~8h,少梦、舌淡红、苔薄白,守上方14剂以巩固疗效。

按:中医认为,人之寤寐与卫气的运行关系密切。《灵枢·大惑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阳不入阴,独行于外,阴阳不和是失眠的根本病机。方中桂枝、芍药等量配伍,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气血相合,阴阳相济则能寐。栀子豉汤清心中郁热,郁金、生蒲黄,能理气活血祛瘀,萆薢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临证之中,宋军重视对症用药,常用萆薢30g治疗下肢酸困,如《神农本草经》言萆薢“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

3 汗证

案3:曹某,男,9岁,2012年 7月 19日初诊。主诉:全身汗出过多1月余,头部尤甚。其母代述:患儿白天稍活动即汗出,头部尤甚,晚上需反复用毛巾为患儿擦汗,素喜生冷,易感冒。诊见:全身汗出,头部尤甚,纳差,时有厌食,睡眠差,小便黄,大便正常,触其尺肤凉,舌红苔薄白,左部脉沉缓,右部脉沉细,寸脉不及。中医诊为汗证,属脾胃虚弱,营卫失调。治易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桂枝12g,白芍 12g,炙甘草 6g,大枣 20g,生姜 12g,生黄芪 30g,防风 6g,炒白术 12g,首乌藤30g,白英 15g,石菖蒲 12g,制吴茱萸 3g,7 剂,每日 1剂,水煎服。7月26日复诊:服药后汗出明显减少,睡眠稍有改善,但心烦、腹胀、舌尖红、苔黄稍腻,左部寸脉浮数、右部关脉弦。宋军认为,患者营卫已和,卫表已固,但心火亢旺,中焦湿阻,于上方去大枣,加灯心草 3g、关黄柏 3g、党参 6g、厚朴 12g。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按:《景岳全书》云:“汗之根本由于营气,汗之启闭由于卫气,若小儿多汗者终是卫虚,所以不固。”宋军认为汗证多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小儿形气未充,汗出多自汗与盗汗并见,临床不能截然分开。然小儿脾胃稚嫩,再加上饮食不节,易使脾胃虚损,营卫不能各司其职。《伤寒论》53条言:“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在营卫和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首乌藤、石菖蒲养血宁心安神;白英、吴茱萸寒温并用,以恢复中焦脾胃功能,党参补脾胃之气,体现了治疗小儿汗证、重视后天之本的思想。

4 头痛

王某,女,26岁,2012年7月19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头痛4年余。患者4年前淋雨后感冒,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感冒愈,但现头痛间断发作。诊时见:头痛、项强,遇阴雨天气或生气时加重,素怕冷,手足不温,纳差,小便可,大便不实,有痛经史,舌暗淡,苔白滑,脉弦紧。中医诊断为头痛,证属寒邪上犯清窍,治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以桂枝汤加味:桂枝 12g,白芍 12g,大枣 12g,生姜 12g,炙甘草6g,炙黄芪 30g,茯苓 12g,炒白术 12g,威灵仙 12g,葛根 30g,羌活 12g,郁金 12g,生蒲黄 12g,川芎 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7月26日复诊:服药后头痛明显减轻,饮食可,效不更方,如法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少食寒凉,预防感冒,随访3月头痛未见复发。

按:此病为气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寒邪乘虚侵袭、阻滞经络所致,故用桂枝汤散寒通络,葛根、羌活合威灵仙共奏散寒祛湿之效;大量炙黄芪、茯苓、白术以补脾运中,使气血生化有源,合葛根、羌活助荣气升发;桂枝外可解表散寒,内可通阳化气,调气血以止痛,合生姜辛温发散、散寒止痛。正如《本草经疏》言:“桂枝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疼痛”,能助川芎、郁金、生蒲黄活血通络,阳气通则阴霾散,痛自止。

宋军认为,临证之时当有是证、便用是方,虽三伏天但不避桂枝。析其原因,其一夏月天气炎热,火性炎上,腠理疏松开泄,世人多贪凉饮冷或开窗而卧,尤其随着空调的普及,频繁出入于室外高温与凉风习习的空调环境中,营卫之气调节功能容易受损,阴阳失和,可引起一系列的相关疾病。其次,夏季用桂枝汤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宋老师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之道,春夏季当以温阳人体阳气为主,以保持人体与自然之气的协调,夏季酷热,引动内在人体阳气趋于体表,人体容易汗出怕热,且多贪凉食冷,而致体内肠胃多寒、水湿不运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另外,从运气看,2012年是壬辰年,大运为木运太过,壬又为阳木,故全年风气偏盛;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在泉为太阴湿土主事,可知风气、寒气和湿气为全年气候的主要特征,临证当重视祛风散寒、健脾祛湿法的运用。

纵观桂枝汤全方,能祛风散寒、调和营卫,还具有温阳健脾、行血止痛之功,符合夏季易卫强营弱、里寒外热的病机。方中桂枝辛甘温,能助卫阳,通经络,解在表之邪,芍药酸苦寒,能养血敛阴,桂芍等量而用,既发表散寒又调和营卫,通补兼施;方中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能助卫阳行血气;甘草合芍药酸甘化阴,滋养血脉,柔筋缓急止痛;姜枣相伍,既调和营卫,又能健脾和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正如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综上所述,桂枝汤四季皆可用之,但见证具,不必顾及季节,其应用范围也不局限于“太阳中风病”。宋军临证之时,除用于治疗各种痛证、消化系统疾病及汗证、失眠外,取其平衡阴阳之功,还可用于治疗癫痫、帕金森氏病等疑难杂症,关键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猜你喜欢

郁金散寒桂枝汤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艾草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
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醋炙前后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及水煎出物含量比较Δ
胃泰灵
桂枝汤的现代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