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2013-01-24杜璞君苏恩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4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内膜

杜璞君 苏恩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剖宫产率直线上升[1]。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明显增多, 该病也逐渐引起人们对重视。本次研究对2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42岁, 平均年龄(31±1.5)岁, 妊次1~3 次,产次1~2 次。剖宫产术后0.5~6年间均有患者发病, 平均发病时间(2.3±1.2)年。足月剖宫产纵切口4例, 17例足月剖宫产横切口,切口直径2~8 cm。剖宫产横切口的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病灶位于两侧角部附近(约占71%);5例其他部位切口(约占29%), 5例其他部位切口中3例切口位于下方近耻骨联合(约占17%)。经彩超检查显示患者切口处肿块内部有少量流血。血清检查:21例患者CA125正常, 轻度增高3例。

1.2 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根除病灶治疗法。硬膜外麻醉, 此时切口范围充分, 进行腹壁切口肿块切除手术,同时又要剔除之前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切除病灶后, 为保险起见应切除病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1.5 cm左右, 直到看不见紫蓝色和病灶剩余组织且质地柔软为止, 防止术后复发, 此时手术方为合格。手术过程中发现病灶对皮下脂肪、腹直肌前鞘、腹直肌有一定程度的侵入。术后处理:消毒后采用褥式缝合, 以静脉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2 d。术后未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及统计数据均在SPSS18.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 组间差异与计数资料予以t及χ2进行检验。所得结果则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21例患者均进行病灶一次性切除治愈。术后定期检查发现:增生纤维结构组织中, 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分化良好, 术后6年的随访时间里, 21例患者均无复发现象。结果数据表明年龄与该病无显著关系, 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 目前有多种理论[2]: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内膜种植学说等。用内膜种植学说来解释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已被普遍接受。该病发病原因为手术时将子宫内膜组织带至腹壁切口处, 而患者自身身体机理无法清除异位的内膜, 在雌激素和其他作用下形成病灶, 在医学上属于医源性种植(此学说被广泛接受)[3]。而近年来, 各级医院多种多样的剖宫产术逐渐加以应用, 剖宫产率越来越高,同时手术安全性、熟练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样手术时间大幅度减小、步骤更加精细。大多数医院术前用腹贴保护孕妇, 而在切开腹壁后切口忽略保护、切口子宫下段破膜吸取羊水, 只求快速娩出胎儿而忽视了患者的术后安全问题, 此等手术细节问题均增加了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4]。

总结本院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理资料, 研究数据分析显示, 患者临床症状有共同特点:曾剖宫产子, 腹壁切口有不规则团状肿块, 其肿块明显随经期变化而变化。该病必要时可用B超、CT或MRI等医疗手段进行确诊, 一经诊断应立即进行治疗, 即采取手术切除法,效果明显、见效快、无复发的优点, 是目前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

[1] 乐杰.妇产科学. 第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25.

[2] 熊凯云.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 15(26): 2388-2389.

[3] 万晨东, 魏方方, 郑丽萍, 等.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 例临床分析.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 5(3): 274-276.

[4] 李桂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0, 4(19): 101-102.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