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2013-01-23邓立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5期
关键词:本院骨科下肢

邓立平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区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229)

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邓立平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区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229)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到本院行骨科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2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 例患者患肢水肿、疼痛明显缓解,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1 例血管未通而发展成肺栓塞,1 例继发下肢坏死,最终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骨科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有长期卧床不起、患者体质因素、手术操作不当等;临床在围术期应积极预防,并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手术;原因;防治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多种因素影响下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血液成分堵塞在血管腔中凝结成血栓[1]。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危重并发症,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发展成肺栓塞、脑栓塞而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22例骨科术后继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VT产生原因,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2例患者均为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DVT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有关DVT诊断标准,且均经超声检查及静脉造影确诊。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6~79岁,平均(54.5±6.2)岁;伴有心血管疾病10例,体质量超标6例,糖尿病6例。患肢:左下肢16例,右下肢6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2例,中央型6例,混合型4例;手术类型:髋关节置换术10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7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4例,经皮髓内钉固定术1例;手术时间1.5~4.2h,平均(2.6±3.1)h。

1.2 治疗方法

①手术治疗。本院对6例早期的混合型及中心型患者先行股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将血栓取出后,将溶栓导管放置在大隐静脉股内侧属支至髂总静脉处,放置4~12d;对于导管放置受阻的患者应以下腔静脉虑器替代。②药物治疗。本院对16例晚期中心型及周围型患者直接给予药物治疗,上述6例手术取栓后也给予药物治疗。首先,给予500000U/d的尿激酶经患肢注入,在注药近端采用止血带将浅静脉阻断,使药物能直接灌入深静脉中,持续治疗4d左右;其次,给予8000U/d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2次/d,持续治疗14d后停药,改用3mg/d华法令口服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最后,在DVT急性期均加用500mL/d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E110μg/d前列腺素静脉注射+250mL/d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3]。③早期功能锻炼。脚踝绕环运动:取平卧位,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作为整个运动的中心,脚趾做360°的绕环,尽量扩大脚趾的运动幅度,使更多的脚部肌肉得到放松。下肢屈伸运动:取半坐卧位,使大腿完全放松,将脚尖尽量向内侧勾起,当达到极限使保持10s;再将脚尽量下压,当达到极限时保持10s,放松[4]。早期功能锻炼应5min/h,5~8次/d。

2 结 果

经积极治疗后20例患者患肢水肿、疼痛明显缓解,其中16例血管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最终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4~30d,平均(19.6±2.4)d;1例高龄且伴发有高血压的患者血管未通而发展成肺栓塞,1例肥胖且伴有糖尿病患者继发下肢坏死,2例均救治无效死亡,病死率为9.09%。

3 讨 论

对于脊柱、骨盆、下肢骨折伴或不伴截瘫的患者,需行较大型的骨科手术治疗,且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因此容易导致下肢静脉循环不畅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文献报道,45%~70%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折患者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术后容易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①患者体质因素。刘羽[5]研究发现,高龄、肥胖、伴发有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是骨科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长期折磨,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心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同时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改变患者血流成分,患者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长期以往就会使全身经脉回流不畅。②术前麻醉使患者下肢静脉丛处于松弛状态,静脉丛中的淤血增加;在术中患者下肢处于制动状态,加之手术时间较长,使得患者下肢血液长时间淤滞,下肢静脉回流受阻。③骨科手术使患者静脉管壁受损,血管血流不畅,使得髂股静脉主干受到压迫而狭窄、损伤,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本组中,10例伴有心血管疾病,6例糖代谢紊乱,6例体质量超标,且平均年龄为(54.5 ±6.2)岁,均带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

对于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及内科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混合型血栓患者,其通过将下肢血栓取出而使血管复通,在辅以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将血栓完全除尽,防止血栓复发。内科治疗包括尿激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及阿司匹林或右旋糖干去聚治疗等。尿激酶通过激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酶,进而促进纤维蛋白水解,加快新形成的血栓溶解的速度。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钠可以延长血小板凝血时间,以此减少血栓形成,促进已形成血栓消融。阿司匹林或右旋糖干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使血管扩张,促进血管再通[6]。在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之以早期功能锻炼能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下肢肿胀、疼痛缓解。本院对6例患者先行股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脚踝绕环运动及下肢屈伸运动,治愈率为90.91%,治疗效果显著。

[1]李 新建,刘党 胜.骨科 手术后下肢 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诊 治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2):185-186.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3):235-238.

[3]李 长 生.不同药 物 预 防 骨 科 手术 术后下肢 深 静脉 血栓 的效 果 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114-115.

[4]王积明.骨 科 手术后下肢 深 静脉 血栓 的防 治研 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57-58.

[5]刘 羽 .骨 科 术 后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原 因 分 析 [J].临 床 医学,2009,29(5):69-70.

[6]聂印东.骨 科 手术后下肢 深静脉 血栓 形成的防 治[J].中国社 区 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6.

R543.6

:B

:1671-8194(2013)05-0198-02

猜你喜欢

本院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