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骨折患者护理探讨

2013-01-23王凤芹

中外医疗 2013年35期
关键词:止血带急诊科病情

王凤芹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吉林桦甸 132400

对于骨折患者的治愈情况以及伤残率,急诊科的救治措施以及护理情况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为了给急诊科的骨折患者护理提供合理的依据,完善护理方法,验证护理效果,为探讨急诊科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疗效,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月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0例骨折患者的病例、临床资料、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50例骨折患者,其中男150例,女100例,年龄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7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230例患者为四肢骨折,存在开放性伤口的5例,多处骨折30例,骨盆骨折3例,脊柱处粉碎性骨折患者10例,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2例,颅脑部骨折1例,因骨折破坏血管出现大出血患者3例。患者从手上到送到急诊时间0.5~3 h 不等,平均1 h。患者送入急诊,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症状作出判断,并进行合理的紧急处理,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控制病情,防止恶化和并发症的产生。同时争分夺秒做好相关仪器设备、药品的准备工作,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2 结果

所有250例骨折患者在急诊室抢救时间为20~60 min,平均25 min。所有患者没有造成由于护理不当出现的病情加重,也没有出现因护理造成的医疗纠纷。

3 护理体会

患者到达医院,接诊人员需主动对患者进行接待,并以最快的速度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和协调将患者安置在急诊室。然后进一步通过四诊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观察患者的脸色、意识、伤口、皮肤状况等,安排吸氧,生理体征的检测等。尤其对患者患处的血液循环情况加以重视,特别是骨折在大动脉附近时,应首先判断血管是否存在损伤,如果存在立即采取止血补血措施,如果误诊或延误治疗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其次通过询问的方式,对患者手上过程进行了解,将所有信息上报医生,方便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并遵医嘱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保证工具传递准确,药品提供及时等。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救治的准备工作。

为预防和纠正因出血过多所产生的失血性休克,静脉通道要快速建立,保持患者处于呼吸顺畅的体位,同时检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如果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该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补充生理盐水;另一条补给血液,快速采血化验,为患者血液配型。过程需急而不乱,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抢救工作越快速,患者的治愈几率也就越大。时刻注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保障患者呼吸通畅,如果患者存在血氧饱和度低、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安排患者吸氧,一般为5 L/min,情况严重的可调高氧气吸入量,自主呼吸有困难的患者可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对骨折处进行简单的外部固定,对于存在外部开放性伤口的患者,需对伤口进行止血和包扎,包扎是应用无菌纱布或者碘伏纱布覆盖,并对伤口情况进行记录。如果使用止血带止血建议选择气囊止血带,橡皮条止血带因为压力不好控制,所以不建议使用,使用时需严格按照止血带的操作规范操作,并记录使用时间。部位选择:上肢选择在上臂的1/3 处,压力控制在40~50 kPa,下肢选择在大腿部1/3 处,压力控制在60~80 kPa,对于无法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可以通过纱布按压受伤部位的方法止血。对于骨折处的固定,操作应该准确,动作轻柔,不可因为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需要暂不固定的应该先用小夹板进行简单固定。另外在移动和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对伤处的保护,减少因外力造成骨折处位置变化的可能性,避免对于骨折处周围组织的损害。

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急救过程中患者的知觉、供血、行动等做详细记录,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精神、呼吸、脉搏、血氧等一系列的生理指标。进入急诊室时,清醒的患者需对受伤过程和患者自身感受做详细的询问并记录,对于需要家属认可的治疗需家属确认签字,避免因记录不清而产生医疗纠纷。

骨折作为创伤对患者产生了不良刺激,因此,要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以及病情解释的工作,患者通常会有急躁、忧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是因为突发性的骨折使患者和家属不能预料到,对于骨折的恐惧还来自于不了解疾病产生的担忧、疼痛和由于外伤骨折带来的经济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语气、待人接物,会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为使患者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护理人员应和蔼可亲的对待患者、有条不紊的处理患者工作,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从而使患者对战胜疾病和恢复正常生活更加有信心。患者以及家属了解疾病使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加,更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患方会更大的支持和配合急救工作。

护理工作中的另重要一环就是患者的搬运与交接工作,为防止加重或者产生不必要的损伤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或者护工陪同送患者去X线室等检查。尤其是搬运脊柱骨折患者时,颈椎骨折给颈部一定的支撑要使用颈托或者硬的物件,要使用硬木板进行移动,搬运能使用软担架。再紧急处理患者后再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稳定后送骨科病房准备手术治疗,送到病区对患者目前具体的病情和急诊的收治的情况与病区医护人员作详细交接。在交接时重点提醒使用止血带患者的时间,防止过长时间结轧,导致由于医务工作疏忽造成的不必要医源损伤。

[1]花新,李美杏.多处创伤伴多处骨折的急救护理[J].广西医学,2006,28(11):1841-1842.

[2]陈健,罗从凤,高洪,等.填塞法控制不稳定骨盆骨折大出血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3):287.

[3]岳艳杰,孙杰.急诊危重患者242例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745-8746.

[4]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5]苏家琼.急诊危重患者就诊和护送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891-893.

猜你喜欢

止血带急诊科病情
战场上的第一救生器材:止血带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一次性TPE止血带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