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实现检验科科学化管理

2013-01-23余德清

中外医疗 2013年35期
关键词:检验科标本科室

余德清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2

我国医院检验科主要分为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临床化学、临床血液等多个独立的临床实验室,而基于医学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相关性能均得以有效改善和提高,对检验项目进行开展也可实现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随着《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医院检验科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局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如何对科室管理工作进行实践,促使检验科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现报道如下。

1 增强服务意识

1.1 观念的转变

计划经济模式下,检验人员的工作比较懒惰,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习惯严重影响检验工作的实施与管理[1]。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调节,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树立“患者第一,临床第一”的理念,并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摆正自身的位置。进一步规范行为准则,对检验科和检验人员的形象进行塑造。取得临床医生的支持和理解,以此促使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科室工作的发展。

1.2 建立优质服务

人文服务的创建,对医患双方不愉快事件的消除非常有利,患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并进一步理解、支持各项医疗工作,使得医疗纠纷问题得以有效控制[2]。①凭借沟通、举止、言谈、交流等方式做出实际行动,进行优质服务工作,并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②依据临床需要,对检验项目进行开展,促使对落后检验方法的改进,实现检验质量的有效提高;③将门诊采血及检验时间相对延长,同时缩短报告发布的时间;④对《检验手册》以及相关的法律文件、标本采集要求规范等资料进行编写,对临床医生科学的选择检验项目进行指导,促使对患者病症的有效诊治。

2 质量控制小组的建立

检验科对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组建,负责科室质量管理监督与质量控制工作,同时对临床交流的平台进行构建,使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得以不断加强[3];作为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指导、建议临床医师对合理检验项目进行选择,并指导临床医师充分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促使对检验项目的合理选择,在医疗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检验人员与医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共同提高。

3 管理制度的建立

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并促使其健全完善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进行严格的制定,使各级各类人员的相应职责得以明确;对科室各项奖惩制度、考核制度进行合理的制定,促使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有效实施,以质量为主进行各种项目内容的考核,并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定期落实检查制度的有关内容,促使相关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制度对人的管理,以制度为控制手段来约束并激励工作人员。

4 业务培训的组织开展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十分迅速,并逐步成为我国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临床工作实践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然而,比较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之间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需要通过检验科人员业务培训活动的定期组织,对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一般情况下,除上岗前培训工作以外,依据检验人员自身的特点,还应注重对检验人员一专多能的培养,每位检验人员通过培训学习,必须全面掌握检验项目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在理论发展方面,以多种方式鼓励并促进检验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的学习班,也可参加进修班进行学习讨论,促使技术、理论知识的共同学习与培训,最大程度的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5 操作及质量控制手册的制定

对标准化操作手册、质量控制手册进行合理的制定,使检验工作者能够依据操作手册严格的进行各项工作内容,确保相关仪器设备能够处于正常状态进行工作,并对其进行校准,提高相关检验的精确度。工作内容的实施具体包括[5]:仪器使用、保养维护;试剂配制、标化并定期更换;新设备校准等。另外,使用的试剂盒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对适宜的试剂盒进行选择并使用。严格遵照“价格合理、质量第一、服务周到”的原则对相关设备物品进行选购。

6 检验与临床探讨的加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是相对独立且联系紧密的两个学科。临床医师一般不十分熟悉检验情况,检验人员也不了解临床资料。针对这一现象,应促使临床工作者与检验人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并增进双方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如果对于患者体征的描述,检验数据与临床医师的认识存在差异时,临床医师通常只是将数据作为参考值,而对于数据不符的原因并未进行过多的探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方面对检验质量的具体情况进行询问;检验科则因为体制的不同,与临床之间的交流也有所缺乏,由此一来,双方之间的隔阂就会随之增加。所以,应对这种现象进行转变,促使检验科积极参与到疾病预防工作中,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建议临床对适当的检验项目进行选用,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理。

7 标本质量的控制

质量管理中,标本质量的控制是促使项目检验合格的重要基础,实践过程中需要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送检、接收相关的制度进行科学建立[6]。采集标本之前,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确认;采集运送标本的过程中,按照规范操作,正确的进行各项工作的实施,避免污染与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不合格标本应拒绝使用,同时对问题原因进行说明,并建议重新进行标本的采集,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合理。

8 检验文书的管理

对检验文书的管理进行加强,并促使其文书质量的有效控制。规范、整洁的进行检验报告单的书写,页面上不得随意涂改,描述检测结果时必须科学严谨,同时对报告的时间进行注明,在建议检验报告单上对“本报告仅对所送检的标本负责”进行明确标示,确保对检验文书收集与管理。另外,检验结果与原始记录的保存最少时间应为3年以上。

综上所述,检验科科室管理工作的实施非常重要,要促使检验质量的提高,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增加经济效益,就必须对科室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制定,以促使检验科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作为管理人员,促使医院检验科管理工作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对科室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以此为手段对检验人员进行约束、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检验科管理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1]刘和平,宋小兵.加强检验科管理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7,6(2):80-81.

[2]吴辉,夏寿扬.现代医院检验科管理的综合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3,2(1):77-78.

[3]李峤.加强检验科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附61起检验差错统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89,5(2):91-92.

[4]段秀英,王海青.谈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9,12(1):54-56.

[5]王益武.检验科管理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8,30(15):4205.

[6]杨云武,晋飞.加强检验科科学管理、提高检验质量[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4.

猜你喜欢

检验科标本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
Exce12007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