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丰富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探讨

2013-01-07李萍

2012年14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

李萍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职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工学相结合,进行校企合作。本文通过分析了国内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后,从中积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领域,期望能够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体系,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腾飞的迫切需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这一办学宗旨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为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传授理论知识以发展学生智力,又要注重技能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贴近生产实践,并要有效地将两者在实践环节中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赖同企业的合作,必须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

一、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相对欧美国家而言还很不成熟,校企合作经验相对缺乏。但是,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一些高职教育的先驱们勇于进取、探索出了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引进智力”模式、“引进资金”模式、“建立实习基地”模式等,这些校企合作模式各具特点,在很大程度相互交叉,但多数以学校为主,少数以企业为主。虽然校企合作模式正在职业教育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但也存在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学校精心设计的合作项目中,学校的热情很高,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企业。但企业却往往是态度冷漠,有时只是碍于情面,敷衍地进行一些缺乏深度的合作。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企业也只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向学校提供本企业急需用人或简单重复劳动的单一岗位,学校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企业所提供的单一岗位。学生通过实习学习的技能也只是单一岗位的技能,完全忽视了人才的综合技能培养。所以这种校企合作只能以企业的利益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利益,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考核和保障机制上面也缺乏统一。学校有教学质量的考核和保障机制;企业有产品质量的考核和保障机制;而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人才质量,却没有统一的考核和保障机制。除了无法对校企合作绩效进行考核外,一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生了学生意外伤害、商业机密泄密等事件,就会因为缺少相关法律依据而束手无策。不断扯皮使得合作协议变成了一纸空文,严重挫伤各方的积极性,给校企合作蒙上了阴影。显然,这是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的。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只会导致校企合作各方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无法长期持续、校企合作各方更在乎获利而忽视人才培养等。

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教育研究中,我们校企双方需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思路,新方式,新领域。除了传统的邀请企业专家参加专业研讨、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下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等传统模式,还可以积极探索应用以下新的合作模式: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学校办到企业里

实践教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实训条件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建设主要是通过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与校外企业合作构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形式来完成。然而,这样的实践训练,往往会使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脱节,企业指导老师不能走进校内进行技术指导,学校专业教师也不能走进企业进行项目研究与学生实践指导。所以从根本上不能实现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技能的无缝对接。基于此,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由企业提供场地、技术和管理,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提供设备、资金和师资,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展实训教学。这样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场所成为企业技术开发的核心,而企业的生产条件成为高职院校技术推广的“试验田”,这样也可以为专业教师直接参与技术研究、项目研究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在校学生直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工艺设计、创新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积极推行岗位化教学,将企业引进学校里

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将企业引进学校,由学校提供生产办公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协助学校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和方法,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另外教师可以模仿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组织教学、生产,学生可以从事不同岗位的生产与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们轮流充当主管、组长、员工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体会企业管理的意境。岗位化教学既能解决企业生产任务重、设备紧缺等矛盾,也实现了岗位化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学院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实习成本,并能适当创收,校企双方可以实现共赢。

3、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

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实习和就业。因为这种培养模式,在培养之初就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就业岗位。所以整个培养方案都是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来确定的,而且培养过程也是由企业直接参与的,所以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胜任企业的岗位工作,而且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一种贯彻“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等教学原则,增强学校教学针对性,落实企业用人标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优质就业,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化解毕业生供需矛盾,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先进办学模式。

4、积极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教学

学校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技术能手来校授课,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职业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在专业教学中,从而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满足学校实践型教学的需求。另外根据教学安排,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到校召开专题讲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和毕业设计,积极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5、积极推行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寻双方利益的契合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发项目,来进一步增强合作的原动力。在项目研究合作中,学校专业教师可以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活动,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产、学、研”无缝结合。另外教师在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项目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改变了到企业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的情况,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把项目交给学校的师生来做,不仅可以得到项目产品,而且可以节省费用。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职教育需要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宋建军.商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瞥理的创新.[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8(8).

[2]徐海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探索[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刊.2010(20)

[3]李敏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期刊论文]-当代职业教育.2011(1)

[4]周艳春.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讨.[期刊论文]-职业技术研究.2008(13)

[5]邵作仁.再创校企合作模式下现代商贸人才培养的途径.[期刊论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