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2012-12-29周玉

关键词:主修语种学习策略

周玉

(天津外国语大学基础课教学部,天津,300204)

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周玉

(天津外国语大学基础课教学部,天津,300204)

本研究以164名复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以及学生学习英语和主修语种使用的学习策略的异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总体的运用频率不高,处于偶而使用的水平;(2)主修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英语学习策略,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

复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英语水平

学习策略始终被认为是学习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1]。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同时,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认识到了学习策略的重大意义,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策略进行多层面的深入研究。如Rubin、Oxford、O’Malley and Chamot、Wenden 以及Cohen,都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类[3-7];Rubin调查了成功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3];Politzer和McGroarty研究了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关系[8];O’Malley and Chamot首次将学习策略纳入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5];Ellis对外语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使用外语学习策略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9]。80年代以来,以黄小华、桂诗春、刘润清和文秋芳(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0-13]。1996年文秋芳所著的《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成为我国第一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专著,该著作对于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当前,以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各种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李炯英、尚晓华和罗红芳等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14-16],但目前国内学习策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高职学生、英语及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而针对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下问题:1.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状况;2.学生学习英语和主修语种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的异同。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09级复语专业(俄英、法英、西英、意英和葡英专业)二年级学生,共1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33人。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为两份基于Oxford语言学习策略量表设计的学习策略汉语问卷调查表,分别用于调查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主修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4]。问卷由研究对象的个人情况(如:性别、年龄、专业、学习英语的年限、英语四级成绩等)和问卷题组成。问卷题涉及6种学习策略,共计50项。问卷题使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选项从1级的“非常不同意”到5级的“非常同意”,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卷中的题目。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笔者于2011年3月展开问卷调查工作,共发放问卷164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为97.6%。每位问卷调查对象的信息和相应的问卷选项数据输入电脑后,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步骤如下:1.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列出学生学习英语使用的六种策略的总体情况;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学生在学习两门外语中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二、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学生学习英语使用六种策略的总体情况

根据Oxford的量表标准(4.5-5.0:Always or almost alwaysused;3.5-4.4:Usuallyused;2.5-3.4:Sometimes used;1.5-2.4:Generally not used;1.0-1.4:Never or almost never used)分析[4],表1中的数据反映出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不高,总体上处于有时使用的情况。六种学习策略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补偿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记忆策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复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补偿策略使用的频率最高。补偿策略包括猜测、手势、造词、替换同义词等多种方法。高频率地使用此策略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他们在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扩充和构建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被试英语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高,他们会采取补偿策略来弥补知识的不足,解决遇到的理解和表达方面的困难。在涉及补偿策略的六个问题中,25、26、27、28各项的平均值低于补偿策略的总平均值。其中25、26、28项分值较低,说明学生们日常口语交流的机会较少,因此不善于利用手势、造词以及猜测对方想法的策略与他人进行沟通。笔者通过观察分析认为27项分值较低可能与电子辞典的广泛使用有很大关系。电子辞典的体积小,携带方便,这使学生们查阅生词更加方便快捷,因此也减少了阅读过程中猜测生词的环节。

表1 六种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认知策略也是复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时经常使用的策略之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1、13、17项的平均值均低于认知策略的总平均值。11项分值较低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大多是在课上,而交流的对象也仅限于同学或老师,很少有机会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交流;虽然大学英语改革,强调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但在课程设置上,听说课的比例远远小于精读课,这使得学生们长期以来缺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环境,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已完成了英语学习的任务,因此很少会利用口语会话方面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13和17项平均值较低则表明学生们在使用认知策略时形式比较单一,不善于利用记笔记、写信和写报告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记忆策略是复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最少使用的策略。王栋曾指出记忆策略的分值低可能是由于学生更多地将记忆策略理解为死记硬背[17]。其中1、3、4、9项平均值高于记忆策略的总平均值。这表明复语专业的学生更善于使用联想、想象等灵活的记忆策略,而并非沿用中、小学的那种通过造句、顺口溜、做卡片、动作表演和复习课文等方法来记忆新单词。

(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学生在学习两种外语中采用学习策略是否存在显性差异

为了进一步研究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笔者将学生们英语学习策略与主修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复语专业学生主修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策略与主修语种学习策略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就具体策略而言,除补偿策略外,二者之间其余五种策略均呈显著差异。主修语种整体策略以及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补偿策略这四个具体策略的平均值均大于3.5,属于策略经常使用的范畴。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造成上述显著差异性可能出于如下原因:

首先,根据问卷中研究对象所提供的个人情况可以了解到,本研究调查的二年级复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均在七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间,学生们早已形成了一定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而这些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读、写,不重视听、说方面能力的培养。由于忽视学习策略的培训,学生们长期以来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已习惯于采用机械的记忆模式学习英语,他们对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了解,运用的学习策略形式陈旧、单一,因此在大学阶段他们会沿袭已形成的英语学习策略模式进行英语学习。

表2 英语学习策略与主修语种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对比

其次,主修语种是复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新外语,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好这门语言也充满了信心,因此学生学习主修语言具有很强的深层动机。他们对学习主修语种的目的、动机有着明确的认识,学习态度更为积极主动。再加上,主修语种各专业有很多出国留学的机会,这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表层动机,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相对英语而言,新语种的学习难度较大,这自然会使学生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学好这门语言学生们也会更多地探索学习方法,关注学习策略的使用。而他们对于英语学习大多仅限于实现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短期目标,因此英语学习还是只停留在背单词、做练习上,而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以及自身学习的目的认识不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导致学习策略的使用相对较少。

再次,复语专业英语和主修语种的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不论是课时量方面还是课型方面,英语课程皆显逊色。学习策略的实践需要通过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环境来实现,充裕的课时量和丰富多样的课型,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环境,使学生们得以更大限度地获取语言信息,扩大和加强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交流,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各系涉及主修语种的课外活动也十分丰富,这也为语言的灵活运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而在英语方面,为学生们组织的课外活动相当有限,学生们除了课堂之外很难找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语言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三、结论

(一)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1.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总体的运用频率不高,处于有时使用的水平;补偿策略使用的频率最高,记忆策略使用的频率最低;2.复语专业学生主修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策略与主修语种学习策略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均有显著差异。

(二)基于研究结论的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加强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意识。

在全面了解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的基础上,英语教师需要系统地掌握学习策略理论,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根据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18],而动机和态度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19]。鉴于复语专业学生往往会重视主修语种学习,而忽视英语学习,英语教师应及时帮助一年级新生树立对大学英语学习任务和目的的明确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并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恰当使用学习策略。

再次,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运用提供更多的机会。

课堂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多样化的课型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强化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和效果。笔者建议除了开设注重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拓展课程外,还应根据不同复语专业开设用英语讲授与主修语种相关的课程,如:“法国概况”、“意大利国家概况”、“西班牙国情”、“拉美主要国家国情”、“俄国国情与文化”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主修语言的相关知识,促进英语语言技能与主修语种专业知识的融合,使学生两门外语的学习技能和语言水平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英语教师最好能通晓授课班级的主修语种,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比两门语言,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的授课形式也要变化多样,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引入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话、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互动活动在学习实践中运用英语学习策略。

课下教师应布置相关作业,加强监督机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外得以延续。针对复语专业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单一的情况,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各类英语课外活动,并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人或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逐渐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学习策略的能力。

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多样性的留学选择,使复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去其主修语种的国家学习,还可以到使用英语和主修语种的双语国家深造,这样会使学生增强学好两门语言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表层动机,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运用。

笔者希望研究结论能对读者有所启迪。鉴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仅为同校的164名复语专业学生,研究结论在推广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期待有更多的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到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中,深入探索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策略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1]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论——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Rubin,J.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1975(9):41-51.

[4] 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

[5] O’Malley,J.&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 Wenden,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M]. London:Prentice Hall Europe,1991.

[7] Cohen,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8] Politzer,R.L.&M.McGroarty.An exploratory study of learning behaviou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ains in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TESOL Quarterly,1985,19(1):103-123.

[9]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0] Huang X.H.&Van Naerrsen,M.Learning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87,8(3):287-307.

[11]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的英语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12] 刘润清.决定语言学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39-40.

[13]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4] 李炯英.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2(1):42-48.

[15] 尚晓华,王海华.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2010(2):54-56.

[16] 罗红芳.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100-102.

[17] 王栋.语言学习策略,我们了解多少?——一项有关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3(5):30-34.

[18]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2.

[19]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H319

A

周玉(1979-),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主修语种学习策略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以四川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主修课为例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Explaining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nline Communication Brings to Young People from a Durkheimian Perspective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主修+自选”选项教学的实践探索
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育策划主修课程创新案例分析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