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养老金支付能力相关性研究

2012-12-29刘儒婷

关键词:增长率养老金社会保障

刘儒婷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3)

养老保险是依据经济发展,并受经济制约的一种收入再分配形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制约着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深度和范围,也制约着其发展和改革方向。所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养老金制度的关系研究历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新古典经济增长的模型(Solow,1965)指出,长期的资本收入和消费增长率是由技术的增长率决定的。而从中期来看,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投资率以及投资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此外,劳动力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所以完善的养老金制度体系可以为人力资本投资创造优良环境。养老金制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劳动收入的相关风险,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条件,从这方面来说,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是有利无害的,而当养老保险过度时,其效率就会因承受过多的社会风险而受到损害。另外,养老保险直接改善了劳动者之间的公平和福利,这其中蕴含着公平对经济增长有利的道理,也说明了养老金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养老保险最经典的世代交叠模型(Samuelson,1958)也显示,经济在每一时刻都是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存的,它是由年轻人所拥有的劳动或人力资本与老年人所拥有的物质资本相结合而产出。不论实行何种养老金制度,总是会改变消费者在年轻和年老时的福利,也会改变消费者的最优决策,从而对经济发展水平中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养老金支付能力之间的关系,中国理论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做了很多研究。其中穆怀中教授的成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利用相关回归统计分析法,考察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保障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效应。杨翠迎教授基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逻辑定式,建构了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模型。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借助统计软件来分析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拉动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然而国内学者对单项社会保险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研究成果较少。个体生命世代交叠模型下可以证明,虽然公共养老保险有可能增加社会福利,但是也有可能妨碍经济增长。在此笔者将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关系做深入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养老金支付能力

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制约养老保险发展和改革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养老金制度及其他社会保险制度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其规模和水平都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及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养老金支出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由于它们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支撑自己的高福利政策。1990-1996年间,欧洲国家的养老保险支出能够占到GDP的12.1%;而在经济不发达的非洲,仅有占到GDP的1.4%的资金用在养老保险支出上;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的亚洲,用于养老金上的支出也仅能占到GDP的3.0%,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1990-1996年各国公共社会保障支出 单位:%

表2 2000年部分福利国家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 单位:%

表2更加具体地显示出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支出状况,一方面说明这些国家在养老金上的支出意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它们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养老金支出是随着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调整的。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以在1960年至1975年之间社会福利支出的年增长率也一直维持高位。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则会抑制整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进而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也就会弱化国家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支付。当典型福利国家进入经济衰退阶段,政府越来越多地感到养老金已经演化为国家财政沉重和无法摆脱的负担,因此,开始对传统的养老金财政制度进行调整,逐渐降低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但是仍然要高于GDP的增长率。表3可以充分地说明国家经济发展波动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波动的特点。

表3 部分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比重及其年增长率 单位:%

(二)养老金支付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开始,福利国家开始陆续进入经济增长低速时期。20世纪 60年代后,瑞典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瑞典生产率的增长率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日本在1974年石油危机过后,结束了经济超高速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进入90年代,日本陷入经济萧条的泥潭,直到现在都难以摆脱;美国经济在持续增长了近10年后于2001年开始衰退,告别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而进入增长速度较低的一个新时期。经济的衰退,对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使得福利国家必须做出必要的改革。

在20世纪末期,福利国家的改革几乎形成浪潮,但是各个国家的改革力度却不尽相同,最后对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英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进行了包括管理机构和运行机构改革在内的基本制度大改革,而在丹麦、荷兰、匈牙利等国家则仅仅在退休年龄、给付水平、缴费标准等方面进行微调。世界银行的专家们对这些国家的改革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到20世纪80、90年代之后,福利政策改革逐渐显露社会效应时,进行福利政策大改革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要高于0.5%,高于微调国家1%,而微调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普遍下降,总体下降率达到1.1%,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欧洲8个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单位:%

从表4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1980-1990年的十几年中,欧洲各国的经济增长率都几乎处于同一个水平上,但是之后的九年中,仅做养老保险微调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呈现出下降态势,西班牙的下降幅度达到了1.1%。而进行大改的国家中,丹麦和荷兰的经济增长率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至少能够说明,养老保险是可以作用于国家经济发展的。

二、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养老金支付能力

(一)经济发展与养老金支付相关性分析

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养老金支出的关系,可以通过分析GDP、人均GDP与养老金支出的关系来证明。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能出现长期和持续的经济发展的,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仅是衡量经济增长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目前养老金支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还有另外一部分是国家财政对养老金支出的补贴。在此笔者在实证研究养老金支出时,把这两部分支出分别开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数据是由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的相关资料整理得出。国家财政补贴部分的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公报》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官网。在此将借助SPSS计量分析软件,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96-2010年养老保障基金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测算出两部分资金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如果GDP、人均GDP和养老金支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就可以判定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金支出起着一定的支持作用,中国近期GDP、人均GDP与养老金支出情况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1996-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及养老金支出 单位:亿元

表6 中国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补贴情况 单位:亿元

分别以GDP和人均GDP为纵轴、以养老金支出为横轴做散点图,可以发现无论是GDP和养老金支出,还是人均GDP与养老金支出都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见图1和图2。

图1 养老金支出与GDP关系散点图

图2 养老金支出与人均GDP关系散点图

为了进一步分析GDP、人均GDP与养老金支出的关系,以表5和表6中的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经济发展与养老金支出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为表7。

表7 经济增长与养老金支出相关性Correlation

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支出和国家财政养老金补贴支出与GDP和人均GDP都呈现出了很大的正向相关性。这说明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养老保险和经济发展一直在正向相互促进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以实证证明了世代交叠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的正确性。

通过提高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其养老金的支付能力,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所以说经济增长是养老金支付能力提高的直接财力来源。

(二)经济发展速度与养老金支付分析

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样可以影响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大小。中国学者袁志刚通过考察末期经济增长能够提供的养老金水平相对于考察初期的变化程度,以此衡量经济增长对养老负担的消化能力。模拟了在多种负担系数取值、不同经济增长率发展水平下的养老金支付能力情况,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养老金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率

从表8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经济增长的越快,对养老金的支持力度也就会越大,同时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可以抵消部分养老负担的增加。在就业人口不增加的时候,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那么老龄赡养率的提高会影响养老金水平的下降。当负担系数是0.3,经济增长速度是2%时,2030年的养老金支付能力水平是2000年的1.81倍。如果经济增长越快,支付能力呈加速增强的特点,当经济增长速度达到5%时,2030年的养老金支付能力就是2000年的4.32倍。另外从表中还可以分析出,随着抚养比的逐渐加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增长对养老金的支付能力。在抚养比从0.3增加到0.6时,支付能力则正好降低了50%。即使这样,在抚养比高达0.6,经济增长率维持在5%的较高位置时,2030年的养老金支付能力也是2000年的2.16倍。所以只要当期劳动者的生产率有所提高,他们所创造的产出就会提高,能够负担的老年人口比例也会提高,两代人的福利水平就都能得到改善。从宏观上讲,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支付能力的关键途径。

综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金支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经济学家直接指出,国民经济的产出和增长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而相关的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都是次要问题,这两种体系只不过是上一代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当前一代索取产出。保障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产出不断增长时,才有能力在相同的消费水平下承受更高的赡养率。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制度变革、政府干预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决定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和资本、劳动的关系: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K代表资本投入量,L代表劳动投入量,α、β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A被称作全要素生产力,而它实际上是一个杂项,包括技术进步、制度改革等,不难看出提高经济发展需要从以上各要素入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这需要国际经济规则、制度和秩序的变革与之相配套,否则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单个国家经济体的发展。另外,针对中国人口数量增长趋于缓慢的现实,通过就业人口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维持养老金水平目的的途径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将是保障养老金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1] 杨燕绥,阎中兴.政府与社会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9.

[2] 李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选择—以国际比较为基础[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2.

[3] 伊志宏.养老金改革:模式选择及其金融影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5.

[4] 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28.

[5] 潘莉.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分析[J].学术论坛,2005(2):88-92.

[6] 彭浩然,申曙光.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J].世界经济,2007(10):67-75.

猜你喜欢

增长率养老金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