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窦囊肿鼻内镜下的手术分析

2012-12-19刘杰彪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鼻道摘除术上颌

刘杰彪

河南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口 466000

上颌窦囊肿鼻内镜下的手术分析

刘杰彪

河南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口 46600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柯-陆氏上颌窦囊肿摘除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的面部肿胀、疼痛、麻木,牙齿酸胀,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窦囊肿经鼻内镜摘除手术效果良好,应作为首选术式。

鼻内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并发症

上颌窦囊肿是由于慢性鼻窦炎引发的鼻道窦口堵塞而出现囊性病变。手术摘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欠佳。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上颌窦囊肿的治疗得到一定的改善[1-2],2007-12-2011-12,我科对10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04例中男67例,女37例;年龄20~62岁,平均(35.21±3.24)岁。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男37例,女19例;年龄20~61岁,平均(35.29±15.39)岁。对照组48例,行传统柯-陆氏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男31例,女17例;年龄22~62岁,平均(34.43±2.31)岁。入院时间(68.7±3.42)h。囊肿位于左侧上颌窦36例,右侧57例,双侧11例。位于上颌窦外上壁或周围29例,内侧壁42例,底壁33例。鼻窦CT、X线检查结果表明,窦内有边缘清楚的半月形或圆形阴影。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明确诊断为上领窦囊肿。病程2~56个月,平均(29.8±17.4)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同侧头部显著胀痛,同侧上列牙疼痛,鼻窦炎症状如鼻腔流黄水,面颊压迫或胀痛感等。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变位置、病情、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柯-陆氏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全麻或局麻,柯陆氏唇龈切口,上颌窦前壁凿开,囊肿切除且下鼻道处开窗。海绵填塞术腔止血,于切口缝合后48~72 h视止血情况取出填塞物,术后常规进行止血、抗感染处置。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囊肿位置处于上颌窦外上壁、自然窦口周处的患者,先行切除钩突及周围病变,筛漏斗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至5~10 mm,经窦口探入内窥镜将囊肿摘除。囊肿位置在底壁的患者,采用下鼻道开窗鼻内镜下摘除囊肿,若囊肿体积较大或在上颌窦外壁,可在鼻内镜下进行穿刺,吸除囊液,清除囊壁。一部分不易摘除的后壁、外底壁交角、底壁交角等处的囊肿,刺口向后适度扩大以清除囊肿,如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等,直接在镜下处理,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均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果比较 (±s)

表1 2组患者疗效果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治疗组56 37.8±10.4 43.2±13.5 3.6±0.8 2350.1±0.2对照组 48 103.1±12.5 113.6±35.7 7.2±0.5 3835.1±0.8 t值2.341 2.144 2.103 2.084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面部肿胀、疼痛、麻木,牙齿酸胀,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P<0.01。

表2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上颌窦囊肿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发病多因窦内分泌物或窦内囊肿所致潴留堵塞鼻窦自然口所致[3];临床可见同侧头痛或伴颊部有压迫感,间歇性从鼻腔流出黄色液体,同侧上列牙疼痛及鼻腔解剖结构变异或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在上颌窦X线摄片或上颌窦穿刺时发现鼻腔解剖结构变异而发现,一般对无症状者,现不进行处理,而对复合体病变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传统上颌窦病变手术多为柯-陆氏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其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此种手术需要做唇部黏膜切口,需要凿除一部分上颌窦前壁,因此具有组织损伤大,病灶清除不净,术后局部反应重,并发症较多的缺陷。

鼻内镜在直视下操作,保证术野清晰,鼻内窥镜可充分显示深部病变,使术中术野扩大且术野清晰,实现了微创治疗减少了副损伤,显著优越于传统手术方法,操作准确、安全,减少对黏膜的损伤。对于位置在上颌窦内壁、下壁体积较大的囊肿,经下鼻道开窗进路,术中先行扩大下鼻道术野,将下鼻甲向内骨折内移,此种处置方法路径直接,摘除囊肿更为容易,更容易较完整地切除囊肿。同时保留上颌窦自然口结构,保护鼻腔鼻窦黏膜功能,不损伤正常的鼻腔功能,减手术对鼻功能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微创治疗[4-5]。

可是鼻内镜治疗上颌窦囊肿,对于囊肿位置较深位于前下壁底壁者,常规中鼻道开窗应用30°或70°内镜处进入则无法观察到囊肿全部面貌,特别是对于囊肿已经破裂者,更难以准确定位其原发病灶及准确位置,囊肿壁无法完全切除而出现复发[6]。所以术中达到彻底切除病灶,如上颌窦前壁、内壁、泪前及齿槽隐窝位置的病变,需扩大下鼻道开窗或中鼻道自然口,然而上颌窦口过度开放或引流,导致自然引流通道形成瘢痕,引发窦腔黏膜失用、蓄水池样改变、引流、引流不能、反向引流,甚至出现上颌窦黏膜炎症。现在研究认为,对于位置较深的囊肿可以将传统术式与鼻内腔相结合,可达到手术效果,减少创伤,符合微创的标准[7]。

[1]王永良,张星.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手术2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3.

[2]沙地克,沙力.上颌窦息肉及囊肿处理方法的探讨[J].2011,3(14):173.

[3]Caylakli F,Yavuz H,Cagiei AC.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maxillary sinus mucoceles[J].Head Face Med,2006,6(2):29.

[4]王启华.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0:208-209.

[5]王素兰,徐志刚,胡民.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手术45例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3):100-101.

[6]姜鸿彦,许庚,肖继前,等.鼻内镜术后上颌窦异常引流与黏膜炎症状态[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141.

[7]丁小琼,钱晓云,秦小明,等.鼻内镜下两种术式切除上颌窦囊肿和息肉比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334.

R765.4+2

A

1007-8991(2012)05-0052-02

(收稿 2012-03-13)

猜你喜欢

鼻道摘除术上颌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