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急症院前急救体会

2012-12-19尚小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急症收治病死率

尚小玲

河南禹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站 禹州 461670

心血管急症院前急救体会

尚小玲

河南禹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站 禹州 461670

目的 探讨心血管急症的院前急救休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急性心血管病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患者自行就诊,没有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91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进行院前急救组总有效率为97.8%,未进行院前急救组总有效率为80.4%,2组比较,P<0.005。进行院前急救组在就诊时间为21.42 min,未进行院前急救组为40.73 min,P<0.05。进行院前急救组死亡2例(2.2%),未进行院前急救组为9例(17.6%),P<0.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率,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临床急救的效果。

心血管;急症;急救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常起病急促,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危害患者的生命。及时、准确的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猝死率[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42例心血管急症患者,现将其急救过程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01~2011-01收治的心血管急症患者本组142例,均经《实用内科学》标准确诊[2]。其中男89例,女65例;年龄44~76岁,平均65.3岁。其中冠心病并发心绞痛65例,心房颤动23例,心律失常7例,急性左心衰31例,心肌梗死14例,心脏性猝死2例。

1.2 方法接到急救请求后,立即赶赴现场,在路上需与家属进行电话沟通,了解患者情况及病史,要求家属进行配合,同时稳定患者情绪。携带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除颤机、心电图机、相应的药品等,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平卧或半卧位;测血压和心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持续吸氧,给予心肺复苏、心律失常严重者或休克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视患者具体情况舌下含服硝酸脂类药物,或适当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如地西泮、吗啡等,同时让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抢救药物的顺利给药;如患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即应早期给予CPR,早期除颤和早期ACES。病情稳定后尽快护送到上级医院行进一步的检查及救治。临床指症稳定后稳定后,安全送至医院。观察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得到救治时间及死亡发生情况。

1.3 临床评定标准显效:救治1 h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心率、呼吸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也恢复正常,双肺听诊干湿啰音消失或仅为微弱;有效:救治1 h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心率、呼吸好转,血氧饱和度改善,双肺听诊干湿啰音减少;无效:治疗1 h后,上述指标没达到或没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总体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0.4%,2组比较,P<0.005。

表1 2组总体疗效比较 [n(%)]

2.2 2组就诊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在发病后21.42 min即行就诊,对照组为40.73 min,2组比较,P<0.05。观察组死亡2例(2.2%),对照组为9例(17.6%),P<0.005。

表2 2组患者就诊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s)

表2 2组患者就诊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s)

组别 n 就诊时间(min) 死亡/%观察组 91 21.42±6.2 2(2.2)对照组 51 40.73±11.5 9(17.6) P值 <0.05 <0.005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病情危、重、急时从发病现场到抵达医院的过程中展开的医疗救护,近年来受到了医疗单位的重视,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救治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求在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救治,而在重症时进行早期救治,能够提高救治率,有研究表明危重病人只有不到10%的患者死于原发病,而其他患者死亡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导致合并症加重而死亡[4]。

心血管急症一般起病急骤、病情来势恶化程度高、早期病死率高。及早进行有效的院前救治,可降低病死率。在紧急救治中应把握稳、准、快,做到忙而不乱,准确无误,以及争分夺秒。尽量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对于急救成功与否非常重要,在从急救中心赶到现场的时候,需要利用此段时间对患者的病情及病史进行初步了解,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院外指导,尽量减轻缓解疼痛、对症处理及解除焦虑。当医护人员收治被救治者后,应在院前以最快、最短的时间进行有效抢救,立即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进行密切观察监测,进行心肺复苏程序。医生3 min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急救物品、药品开始启动;10 min之内给予吸氧、导尿静脉通道建立;15 min内观察呼吸、意识、瞳孔、面色及皮肤湿冷度,测量生命体征,描记心电图,及时发现有无心律失常,记录尿量、血型,备皮、备血。若患者出现由于缺血导致心肌梗死时,应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梗死区血流,肌注杜冷丁止痛,抗休克,纠正心律失常,采用镇静溶栓等治疗措施。

在处理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时,也要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并做好救治准备,识别猝死高危患者的危险信号,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发生猝死时应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机械通气、气道开放、稳定呼吸循环、除颤、静脉通道的建立、同时根据具体的病情应用各种复苏药物、支持器官功能的恢复包括脑复苏及病因处理等综合措施。总之发生心脏性猝死,也不能过早放弃抢救。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的核心着关键问题是抢救人员早期到达,早期开始心肺复苏,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早期电除颤等。

总之经过多年的院前急救,我们认为院前通过心电监护观察心脏的情况,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性质做出及时的诊断,快速诊断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对于减少院前时间相当重要;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使患者在院外就得到基本生命支持;同时可以时医生对患者有针对性快速转运,避免转运时的盲目性;在转运途中就可由医生对即将转运的科室相联系,使相应的科室提前做好准备,让相应的科室提前了解患者病情,以便安排好床位,抢救药品及物品,以使院内外抢救工作互相衔接,达到有效救治患者的目的。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大意义[5]。

[1]高建德.心血管急症150例院前急救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8-9.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下册[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382-1 522.

[3]Sharma B R.Development of pre—hospital trauma.care systeman over-view[J].In jury,2005,36(5):579.

[4]孙义萍,倪爱民,钱国薇,等.论院前急救中急救医疗功能的充分发挥[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518.

[5]Bury G.pre-hospi1 emergency care in lreland[J].EnergMed J,2005,22(12):893.

R473.5

B

1007-8991(2012)05-0155-02

(收稿 2012-02-28)

猜你喜欢

急症收治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宁夏定点医院收治6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经方治疗急症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