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2012-12-14王伟群邵征洋许先科王孙尧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杭州31000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合胞甘汤麻杏石

王伟群 邵征洋 许先科 王孙尧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杭州 310003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为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1]。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患儿中病毒检出率为46.2%,说明病毒感染在ALRI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占63.8%[2]。本实验拟通过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 protein,ECP)及其肺组织病理,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动 物 实验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28只,体质量(180±10)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提供。

1.2 药 物 加味麻杏石甘汤水溶液由本院制剂室提供;地塞米松片由本院西药房提供;戊巴比妥钠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3 试 剂 呼吸道合胞病毒株(RSV)由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病毒所提供。TNF-α检测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提供。ECP检测试剂盒由美国RapidBio Lab.公司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28只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模型组、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每组7只。参照文献报道的方法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动物模型[3]: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用0.2mL呼吸道合胞病毒悬液滴鼻吸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为5×103;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滴鼻吸入;均1天1次,连续7天。

2.2 给 药 实验第8天开始,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g/kg灌胃;加味麻杏石甘汤组按30g/kg灌胃;地塞米松组给予12mg/L地塞米松0.1mg/kg灌胃,1天1次,连续7天。灌胃结束后取腹腔静脉血5mL置于试管中,低温离心10min取血清,-40℃冰箱保存待测。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3.1 血清TNF-α、ECP测定 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3.2 肺组织病理观察 新鲜大鼠肺组织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4]等处理,中性树胶封片,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变化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实验数据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F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则进行多重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血清TNF-α、ECP水平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ECP水平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地塞米松组 TNF-α、EC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 P<0.01)。加味麻杏石甘汤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血清TNFα、ECP水平比较(±s) pg/mL

表1 各组大鼠血清TNFα、ECP水平比较(±s) pg/mL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正常组模型组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地塞米松组7 7 7 7 10g/kg 10g/kg 30g/kg 0.1mg/kg 151.64±51.41 226.11±72.29△105.77±34.60**157.64±57.85*7.70±1.43 12.63±1.73△△7.69±1.85**4.86±2.24**

3.2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 正常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结构完整,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无增厚,无充血。模型组大鼠可见肺泡壁中重度增厚(2~3级),肺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大鼠肺泡壁轻中度增厚(1~2级),肺间质见中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大鼠肺泡壁轻度增厚(1级),肺间质偶见淋巴细胞浸润,见图1~4。

4 讨 论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哮喘启动因子,是气道强有力的刺激剂。研究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5]。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分泌的一种核糖核酸酶,是嗜酸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ECP是一种单链、含锌、强碱性糖蛋白,储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的胞浆颗粒中,约占嗜酸性粒细胞胞浆颗粒的30%。ECP与气道高反应、通气功能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嗜酸性粒细胞激活的标志[6]。ECP能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气道痉挛和肺功能受损[7],是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指标。临床研究显示,ECP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强度相关,可反映气道高反应性发展的早期阶段,并可作为监测儿童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8]。

图1 正常对照组(HE ×400)

图3 加味麻杏石甘汤组(HE ×400)

加味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僵蚕组成,具有宣肺平喘,清热解表功效。药理研究证实,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还能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缓解支气管黏膜肿胀;生石膏清热除烦,其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钙,具有解热、镇静、消炎作用;僵蚕能抑制细胞因子IL-1、TNF-α和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等基因转录,减少哮喘相关的炎症因子合成分泌,控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减少炎症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9]。

本研究中,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大鼠血清TNF-α、ECP明显下降(P<0.05,P<0.01);光镜下大鼠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泡壁轻中度增厚(1~2级),肺间质见中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与RSV感染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和地塞米松组TNF-α、ECP水平明显低于RSV感染模型组(P<0.05或P<0.01),但加味麻杏石甘汤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加味麻杏石甘汤疗效与地塞米松相当,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减轻过敏性炎症,有效预防喘息再发,从而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图2 RSV感染模型组(HE ×400)

图4 地塞米松组(HE ×400)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65-1167.

[2]陆斌杰,曹兰芳,于清,等.合胞病毒肺炎T细胞趋化值和总IgE的变化[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9,19(5):426.

[3]田曼,李桦,赵德育,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豚鼠动物模型的建立[J].江苏医药,2002,28(2):103-105.

[4]龚志锦,詹茸洲.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母发光,张剑波,李敏,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3):26-27,45.

[6]罗侃,崔有宏,张大高.临床化学方法评价[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47-51.

[7]Carreras E,Navarro S,Rosenberg HF,etal.Surface-exposed amino acid ofeosinophil cationic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inhibition of mammalian cell proliferation[J].Mol Cell Biochem,2005,272(1-2):1-7.

[8]Kandil AA,Hasan A,Taha O,etal.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as a diagnosticmarker for asthmatic children treated by immunotherapy[J].Egypt JImmunol,2003,10(1):67-76.

[9]黄映红,张耿文,杨宇.加味升降散对哮喘小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07,8(38):37-39.

猜你喜欢

合胞甘汤麻杏石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作用研究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怎么办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