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疟复发伴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

2012-12-14余婷婷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临海317016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疟原虫氯喹青蒿素

余婷婷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临海 317016

娄域峰 徐卫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恶性疟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目前国内少见且为散发病例[1]。其为由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常以畏寒、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2]。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裂殖子破坏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被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食,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3]。本院于2011年10月6日收治1例由非洲回国的恶性疟复发伴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其病症反复发作,尤其是最后一次确诊的血涂片检查结果非常罕见,现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21岁,学生。2011年7月15—2011年8月15在非洲加纳等国实习,非洲回国后约1周(2011年8月23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无明显畏寒、寒战,伴腹泻,黄色水样便,恶心呕吐,社区医院考虑“急性肠炎”,给予对症退热治疗后好转,1周后(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返回浙江途中出现神志不清,伴高热,急诊送入天津某市级医院,血常规提示:Hb 85g/L,PLT 17×109/L,进一步查血涂片提示查到“恶性疟原虫”,转入天津传染病医院,予蒿甲醚第1天160mg,第2天80mg,第3天160mg,第4天80mg治疗,患者神志不清,时有胡言乱语,并出现尿色发红,尿量明显减少,为进一步治疗,转入北京地坛医院,继续给予蒿甲醚160mg,5天,同时给予科素复(通用名:双氢青蒿素哌奎片)口服3天抗疟原虫治疗,输血支持治疗,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神志逐渐转清。治疗期间,患者尿色逐渐加深,逐渐如浓茶样,具体肾功能情况不详;考虑溶血尿毒综合征,给予丙种球蛋白20g,5天,并给予激素治疗,患者尿色转清,尿量正常。经对症治疗,激素逐渐减量,2011年10月1日回到浙江武义。

2011年10 月4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9℃以上,伴出汗,气急不适,当地医院予对证、退热治疗,未好转。10月6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检查血常规:WBC 8.7×109/L,Hb 107 g/L PLT 43×109/L,Ret%12.3%;血涂片查找疟原虫提示查到“恶性疟”;肾功能:血肌酐119μmmol/L,尿素氮8.3mmol/L。诊断“恶性疟,复发”,收入传染科。查体: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正常,神志清,颜面浮肿,贫血貌明显,肺部听诊呼吸略促,无明显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入院后予心电监护,特级护理,报传染病卡。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电解质等评估病情。WBC 10.9×109/L,Hb 72g/L,PLT 32×109/L;白蛋白27.3g/L,谷丙转氨酶 38 U/L,谷草转氨酶 146U/L,总胆红素125μmol/L,直接胆红素80μmol/L,钾3.63mmol/L,C反应蛋白337.0mg/L,游离血红蛋白(手工法)42.6%;腹部B超示: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脾大,副脾;少量腹水。胸部CT平扫未见异常。给予氯喹、伯氨喹、双氢青蒿素抗疟治疗,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出现溶血后停氯喹、伯氨喹、双氢青蒿素,改青蒿琥酯第1天120mg,第2~7天60mg,同时补充白蛋白,予泰能(通用名: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抗炎症,同时激素口服、补钾、制酸等治疗。患者出现酱油色尿,肾内科、血液科会诊后,考虑存在溶血,予改甲强龙40mg静脉滴注,1天1次,连续3天,加强补液,适当水化、碱化处理。小便恢复正常,游离血红蛋白也降至正常范围。改强的松口服,病情已明显好转。10余天后反复血涂片,均报告未找到疟原虫,分析疟原虫已根治,对症治疗疟原虫并发症,逐渐减口服激素,继续补铁、补钙等治疗为主。2011年10月27日出院时查血常规示:Hb 108g/L,PLT 248×109/L,Ret%7.1%,白蛋白50.3g/L,谷丙转氨酶78U/L,谷草转氨酶38U/L,总胆红素18μmol/L,直接胆红素6μmol/L。

外周血厚薄血膜涂片特征:镜检可见厚血膜中有大量紫红色小点,在紫红色小点边缘隐约可见兰色胞浆可以确认,见图1;薄血膜涂片特征:白细胞数增高,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见异形淋巴细胞(2%)。成熟红细胞轻度肿大,大小不等,且有疟原虫感染,其形态特征:①多环:70%以上的红细胞内可见多个环状体(1~4个),环纤细,约为红细胞的1/6~1/5;②多核:一个环状体上有两个细胞核;③边缘:虫体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偶见数粒大小不一、粗大红色的茂氏点(Maurer'sdots),见图2。结论:找到疟原虫(恶性疟)。

图1 厚血膜恶性疟(满天星)(姬姆萨染色,10×100油镜)

图2 薄血膜恶性疟(环状体)(瑞氏-姬姆萨染色,10×100油镜)

2 讨 论

该病例的诊治要点是发病急、高热;酱油色尿、溶血性黄疸;抽搐、昏迷;血小板减少;非洲学习史(流行病学史),以及外周血涂片找到恶性疟(原虫),是典型的输入病例。疟疾反复发作几次后,出现贫血症状。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是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之一[3-5]。

患者的疫区生活史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反复查血涂片尤为重要,厚血膜涂片诊断要点为原浆、核、疟色素,厚血膜涂片疟原虫较为集中,便于检查,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因红细胞已被溶解而无法区分与红细胞的关系,鉴别困难。薄血膜涂片中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易辨别,但容易因薄血膜虫数较厚血膜少而漏诊;本实验室采取厚血膜涂片与薄血膜涂片相结合,恶性疟复发,70%以上的红细胞内可见多个环状体(1~4个),阳性率甚至高于以往示教片,是涂片判断的最佳切入点,提高了镜检阳性率,正确区分间日疟、恶性疟,为正确用药提供依据。对发热并有血液学表现者应及早作骨穿,疑有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者,需在用药前、寒战发烧时涂外周血片,高度怀疑时可以进行骨穿取骨髓,且以胸骨骨髓为佳。

恶性疟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而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和单独使用的其他传统抗疟疾药物均已产生抗药性,青蒿素是氯喹抗药产生后的主要替代药物[6]。患者有肝功能损害、黄疸、昏迷,需与肝性脑病相鉴别;病程中有高热、溶血性黄疸、昏迷、血小板减少等,则需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相鉴别。

近年来伴随全球化进程加快,外出旅游、劳务输出人员逐渐增多,周边国家疟疾疫情仍较严重,输入型疟疾病例也逐渐增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极容易误诊、漏诊[7];疾控机构应加强对疟疾流行地区返乡人员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及时搜索疫情;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卫生检疫、商务、外事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返乡人员的去向和返回时间,特别是外出非洲和东南亚等恶性疟高发地区人员的相关信息,回国后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处理。凡从疟疾高发地回国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都必须按现症患者疗法进行氯喹、伯喹8天根治,实行预防性服药,并做好随访和跟踪观察。

目前,疟疾确诊病例比例较低,未分型病例比例较高;消除疟疾要求每例病例需经实验室确诊。依据WHO的标准,实验室诊断是疟疾病例确诊的基础,而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对疟疾病例作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该例患者在抗疟原虫的基础上,积极对症治疗并发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0-205.

[2]胡乐群,金小林,赵长磊,等.苏、鲁、豫、皖、鄂2004~2005年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6):54-57.

[3]Makkar RP,Mukhopadhyay S,Monga A,et al.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presenting with severe thrombocytopenia[J]Brazilian Journalof InfectiousDiseases,2002,6(5):263.

[4]Elawad M,Jobran J,Duya A.Immunoglobulin therapy for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complicating falciparum malaria[J].Tropical Medicine&International Health,1999,4(12):812-813.

[5]Kumar A,Shashirekha,KA.Thrombocytopenia-an indicator of acute vivaxmalaria[J].Indian Journalof Pathology&Microbiology,2006,49(4):505-508.

[6]王群红,李宏建,王介明.青蒿素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疟疾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4):203-206.

[7]张济祥,段小华,郑承泽,等.输入性疟疾61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2):126-128.

猜你喜欢

疟原虫氯喹青蒿素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任务学习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磷酸氯喹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
类人猴疟原虫:另一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灵长类疟疾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