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

2012-12-09杨晓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血塞通神经病传导

王 极,黄 剑,杨晓平

(1.云南省江城县人民医院内科,云南 江城667000;2.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教研室,云南 曲靖655000;3.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医院,云南 昆明6501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tic Peripheral Neuropat hy,DPN)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症状出现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在糖尿病诊断后的10年内常并发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有近60%~90%的患者通过神经功能详细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人无症状。目前对于DNP复杂的病变机制存在许多争议,尚无特效疗法,仍需要综合治疗。DNP治疗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在饮食、运动等疗法的基础上,酌情合理选用药物,采用多种疗法,从不同的途径,通过不同的作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弥可保(甲钴胺)对实验性糖尿病鼠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弥可保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周围神经形态的改善和感觉神经损害疗效较好[1]。但单用弥可保治疗不能完全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血塞通能扩张血管、改善末梢微循环和细胞膜缺血缺氧状态使血管通畅。因此笔者采用血塞通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并设对照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100例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组(WHOPNTF)诊断标准[2]:①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四肢或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③一侧或双侧拇趾震动觉减退。④双踝反射消失。⑤主侧(即利手侧)腓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同年龄组正常值的1倍标准差。(2)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3)排除周围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近期发生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的患者、妊娠妇女和其他不适宜联合用药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全部纳入观察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降糖治疗等。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所有入选患者血糖控制到良好水平(患者餐前血糖基本 控 制 在 3.9~7.0 mmol/L,餐 后 血 糖 控 制 在5.0~10.0 mmol/L)。2组均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弥可保500 ug,每日1次肌注;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12500 ug,每日1次肌注。10 d为1个疗程并统计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内分泌学》[3]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膝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膝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深浅感觉及膝腱反射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0%。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47%~90%不等,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有患病率高、护理复杂等特点,为主要致残因素,并可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缓慢,隐匿性强,症状逐渐加重,不易逆转,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反复住院治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多种因素导致DPN的发生发展,其中包括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神经激素、生长因子缺乏等,其中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因此,改善微循环药物的应用在DPN的治疗中是重要一环[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不明,研究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是:高血糖干扰神经组织的能量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内蛋白糖基化,轴索转运减慢等[5]。弥可保(甲钴胺)是目前治疗DPN的常用药物,弥可保是维生素B(氰钴胺)的衍生物,在中央钴分子上结合了一个甲基基团,与氰钴胺相比,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可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代谢,且促使神经髓鞘卵磷脂的合成,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改善DPN的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6]。但单纯应用弥可保疗效并不令人满意[7]。本文通过应用血塞通注射液与弥可保联合治疗DPN,并与单独应用弥可保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单用弥可保组显著提高(P<0.05)。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昔,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作用。药理研究提示能提高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胺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减少神经元的缺血性损害,减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稠度。在用维生素B族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静滴,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目前在临床中血塞通在这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方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8~9]。

[1]张蜀平,陆菊明 .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2):30.

[2]沈稚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9.

[3]廖二元,超楚生 .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6~1567.

[4]Spollett GR.Diabetic neuropathies:diagnosis and treat ment[J].Nurs Clin Nort h Am,2006,41(4):697~717.

[5]马学毅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300~302.

[6]王颖,丁颜 .弥可保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4(9):1028.

[7]北京弥可保临床协作组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4219.

[8]罗鹏 .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84~85.

[9]陈芳 .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6,(12):1089.

猜你喜欢

血塞通神经病传导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越测越开心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你是“神经病”吗?
银杏达莫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