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玉米的特性及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2012-12-08郭明祥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喇叭口甜玉米行距

郭明祥

(禄丰县一平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禄丰651215)

1 甜玉米的基本特性及经济效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和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甜玉米生产发展很快。甜玉米的形态特征与普通玉米一样,但比普通玉米营养丰富,种皮薄,口感鲜糯香甜,适于蒸食、烤食、做菜(玉米粥、玉米羹、汤料等),深受消费者欢迎。甜玉米可分为普甜、超甜、加强甜3种。种植甜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经济效益显著。甜玉米一般产鲜玉米穗15~22.5 t/hm2,按1.50元/kg计算,种植甜玉米产值达2.25~3.375万元/hm2,扣除成本7 500元/hm2,每公顷纯收入达1.5~1.875万元。种植普通玉米以平均单产7 500 kg/hm2(干籽粒)计算,每公顷可收入1.5万元,扣除成本7 500元/hm2,每公顷纯收入7 500元。由此可见,种植1 hm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多收入7 500~11 250元。发展甜玉米可丰富玉米的种植类型,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玉米产业的种植效益。甜玉米种植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向生产的专业化、布局的区域化、经营的规模化方向发展,以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2 甜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甜玉米品种应选用生育期短、苗期长势旺、后期灌浆快、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早中熟杂交品种,如超甜品种华超、小蜜蜂等。

2.2 科学施肥

甜玉米适宜各种类型的土壤种植,一般选择水源条件好、能排能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方种植。早春或两熟种植采用地膜覆盖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早生快发,缩短生育期,从而提早成熟上市,获得高产,增加收入。由于受群众传统施肥意识的影响,在甜玉米种植中偏施重施氮肥,忽视磷、钾肥及微肥的施用,影响了甜玉米的品质,造成食味不好,口感欠佳,因此,甜玉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稳定氮肥、补施磷肥、增施钾肥、合理施用微肥。

2.2.1 基肥

应以迟效肥和速效肥配合,氮肥与磷、钾肥配合使用,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15~22.5 t、复合肥(N∶P∶K=12∶8∶5)600 kg、锌肥30 kg作基肥;或每公顷施农家肥 15~22.5 t、复合肥(N∶P∶K=12∶8∶5)300 kg、磷肥300 kg、锌肥30 kg作基肥。基肥一般采用开沟集中条施或穴施效果较好。

2.2.2 追肥

根据土壤条件、品种特性、生育期不同,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时施追肥,即苗肥在玉米出苗后3~4片叶时每公顷施尿素120 kg;拔节肥在玉米6~8片叶时每公顷施尿素150 kg;穗肥在玉米10~11片叶时每公顷施尿素375 kg;在玉米扬花灌浆期用0.3%~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明显。追肥采用穴施后覆土的方法,可保持肥效。

2.3 隔离种植

由于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达95%,因此隔离种植是保证甜玉米品质、口感的关键,甜玉米隔离种植可采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自然屏障隔离。为提早上市,甜玉米种植时间多为早春种植,因此隔离种植采用时间隔离。一般在3月中上旬开始育苗,4月初进行移栽,较普通玉米提前20~30 d抽雄开花,达到理想的隔离效果。

2.4 合理密植

早春云南多为旱季,直播会影响出苗,而且种植甜玉米的土地大小春争地矛盾突出,采用育苗移栽可解决这一矛盾。种植规格采用宽窄行规范化双行种植和等行距规范化种植,宽窄行规范化双行种植130 cm为1个复合带,其中小行距40 cm,大行距90 cm,塘距40 cm,每公顷3.84万塘,每塘栽2株,每公顷栽7.68万株;等行距种植行距80 cm,塘距35 cm,每公顷35 250塘,每塘栽2株,每公顷栽7.05万株。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气候特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2.5 地膜覆盖

整好地后,打塘移栽并浇透水,再覆盖幅宽90 cm、厚0.005 cm的地膜。覆膜时要将膜拉紧、拉直、拉平,中间和四周用土压实压紧,以防风吹刮起地膜失去覆膜作用,要严封膜口,保湿、增温,抑制杂草生长。

2.6 栽培管理

2.6.1 育苗

采用塑盘育苗,成本低,方便运输。一般在3月中上旬可进行育苗,育苗地点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浇水方便的地方。选择粘性肥沃土壤过筛,先将塑盘平铺在整平的苗床上,把筛过的细土装至塑盘孔穴2/3处,每孔播2~3粒种子,然后覆土至塑盘平,上面再盖细粪或稻草,以防浇水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由于甜玉米种子含糖量高,水分过多容易造成种子霉烂,播种后水分要适中,浇水要根据天气情况,少量多次浇水,保证出苗整齐。

2.6.2 适时移栽

玉米苗长至2叶1心后可进行移栽(一般在4月上中旬),移栽后一定要一次性浇足定根水并覆膜,这样既可保证移栽成活率,又能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2.6.3 水分管理

地膜玉米一般在小喇叭口期、抽穗开花期视天气情况进行灌水,以调节田间湿度,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灌水宜在傍晚进行,宜采用沟灌,忌漫灌。浇水要一次性浇足、浇透,不留存水。

2.6.4 薅锄培土

甜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期后,应进行揭膜、薅锄杂草、施肥、清沟培土等中耕管理。

2.6.5 中后期管理

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是争取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粒重增加,提高产量。查看苗情后对缺肥苗要因时、因苗、因地追肥,每公顷施尿素375~450 kg、硫酸钾75 kg。

2.7 病虫害防治

甜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重点应在苗期和穗期,苗期主要虫害是小地老虎、粘虫等,穗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等;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及灰斑病。

2.7.1 病害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一般在玉米伸长至抽雄、灌浆期发病最重,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向上部叶片蔓延。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8%叶净2 000倍液,或75%三环唑5 000倍液防治,每隔7 d防1次,连防2~3次。

(2)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后再施1次药。

(3)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主要侵染叶片、苞叶、果穗和雄穗。发病初期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点,后期扩散为圆形或长圆形的黄褐色病斑。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600倍液,或50%粉锈清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 d防1次,连防 2~3次。

2.7.2 虫害防治

(1)小地老虎。小地老虎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广泛,主要危害玉米幼苗。防治方法:清除田边或地边杂草,消灭部分虫卵和害虫;用2.5%敌杀死1 000倍液,或2.5%功夫1 000倍液,或5%莱福灵乳油3 000倍液对玉米幼苗喷雾防治,每隔7 d防1次,连防2~3次。

(2)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用2.5%敌杀死375 g或2.5%功夫375 g加水7.5 kg,拌细土75~105 kg制成毒土,每株用毒土1 g放入喇叭口内进行防治。

(3)玉米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发现玉米蚜危害,用2.5%敌杀死1 000倍液,或2.5%功夫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防1次,连防2~3次。

2.8 适时采收

甜玉米宜在乳熟期适时采收,即在玉米植株茎叶青绿、籽粒基本充实、植株含水量适中,选择晴天早上分批带穗采收并及时上市销售,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1]董丽英,刘树芳,杨佩文,等.玉米新品种对3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410~412.

猜你喜欢

喇叭口甜玉米行距
不同夏玉米品种大喇叭口期耐热性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基于改善水流特性的超声波热量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