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中海拔高肥力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012-12-08刘玉文王耀伟李如会王安东杨云芬袁家菊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稻区临沧市田块

刘玉文,王耀伟,李如会,王安东,杨云芬,袁家菊

(1.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临沧677000;2.临翔区忙畔农业站,云南临沧67700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作物群体质量调控的基础上,集成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技术而形成的水稻栽培模式,它是通过精确定量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预先设计的“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同时通过栽培环境的改善,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是当前提高水稻单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云南省水稻高产创建中的一项主推技术,也是21世纪引领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临沧市立体气候突出,在海拔450~2 200 m地区都有水稻种植,不同的稻区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不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现就临沧市中海拔稻区高肥力田块的特点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1 临沧市中海拔稻区高肥力田块的特点

临沧市中海拔稻区主要指海拔1 300~1 800 m的水稻种植区,高肥力田块则主要指分布在公路沿线及村寨周围、交通方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区域的田块,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 气候特点

该区域在临沧市的稻作区划上属温凉稻区,年均温度15~16℃,年降雨量1 200~1 300 mm,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水稻生长期雨热同季,田间湿度较大,易发生水稻病虫害。

1.2 水稻品种类型及生长期

中海拔稻区属于一季稻区,种植的品种类型较多,在海拔1 300~1 500 m区域以种植常规籼稻为主,有少部分杂交籼稻;海拔1 500~1 800 m稻区以常规粳稻品种为主,还有部分杂交粳稻。播种期在3月5日至4月10日;移栽期在5月10日至6月10日;收获期从9月上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

1.3 前作及土壤肥力状况

中海拔稻区冬春季降雨量少,无霜期长,适宜种植马铃薯、油菜、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产值较高,稻田复种指数高,是临沧市的经济作物主产区之一,农民对种植冬春季经济作物比较重视,农家肥和化肥用量大,土壤含氮量高,土壤肥力较高。

1.4 水稻栽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旱育秧所占比例小,育秧时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苗基本上不带分蘖;二是大田施肥方式不尽合理,不注重施底肥和穗肥,多数是看苗施肥,没有掌握好最佳施肥时期,容易造成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同时加重病虫害发生;三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注重防,只注重治,经常因病虫害大发生而造成减产;四是在水浆管理上不注意晒田和控制无效分蘖,长期深水灌溉,过早封行,田间湿度大,病虫害发生重。

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1 制定科学栽培方案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以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调控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高产栽培模式,制定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方案必须以水稻品种的叶龄、伸长节间数、土壤供氮能力等参数为依据,因此,在制定方案前必须进行试验和调查,掌握当地水稻主导品种的主茎叶片数、伸长节间、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参数,同时还要开展不施氮肥空白试验,结合当地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数据,摸清不同类型田块的土壤供氮能力。只有掌握了上述基础参数,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精确定量栽培方案。

2.2 确定合理的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

在确定目标产量前,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品种特征特性及当地水稻生产水平,提出合理的产量指标。从近年来的试验示范测产调查结果看,临沧市中海拔稻区高肥力田块水稻产量最高可达到12 000 kg/hm2,大面积产量只有6 000 kg/hm2左右,水稻增产潜力较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目标产量可确定在9 750~10 500 kg/hm2。产量构成:籼稻品种有效穗240~270万穗/hm2,穗实粒数130~150粒,千粒重27g;粳稻品种有效穗270~300万穗/hm2,穗实粒数120~140粒,千粒重25 g。

2.3 选用抗病品种

在水稻栽培中,选用良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只有在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基础上,采用高产栽培配套措施,才能实现水稻增产增收。临沧市中海拔稻区立体气候突出,当前生产中种植的品种较多,良莠不齐,从近年来的试验示范情况看,在海拔1 300~1 500 m稻区主导品种可选用临籼21、临籼22、两优1259、富优108等品种,在海拔1 500~1 800 m稻区主导品种可选用楚粳26、楚粳27、楚粳28、楚粳29、滇杂35、滇杂36等品种。

2.4 推广旱育秧

旱育秧的秧苗素质好,栽后无返青期,分蘖早,分蘖力强,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操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措施:一是要注意种子处理,播种前要晒种2~3 h,用施宝克1 500倍液浸种48 h,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施宝克对防治小秧恶苗病效果较好。二是用壮秧剂旱育保姆拌种,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用量为400 g药剂拌1 000 g种子。三是扣种稀播,每平方米秧床播种量不超过50 g,大田用种量控制在15~22.5 kg/hm2。四是注意培肥秧床和秧苗追肥,播种前每平方米秧床施用复合肥100~150 g,秧苗长到2叶1心期每平方米秧床追施尿素20~30 g作断奶肥,移栽前7 d每平方米秧床追施尿素10~15 g作送嫁肥。五是注意防治立枯病,旱育秧苗期容易感染立枯病,播种前每平方米秧床施敌克松2~3 g进行土壤消毒,揭膜后再喷敌克松1~2次,用药量为每平方米秧床1~1.5 g,对水喷雾。六是控制好秧龄,粳稻品种秧龄40~45 d,超过45 d易出现早穗现象;籼稻品种秧龄50~55 d,移栽时5~6片叶,带1~2个分蘖,苗高20~25 cm。

2.5 扩行缩株,稀植浅插

高肥力田块与一般田块比,水稻移栽后分蘖发生早,分蘖力强,如果栽插密度过大,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穗子小,病虫害重,产量低,因此移栽时要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稀植浅插。从近年来的试验示范情况看,籼稻区栽插规格可采用33 cm×13 cm或40 cm×13 cm,基本苗控制在18~22.5万丛/hm2,每丛栽2~3苗;粳稻区栽插规格可采用30 cm×13 cm或33 cm×13 cm,基本苗控制在22.5~25.5万丛/hm2,每丛栽2~3苗。浅插是精确定量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好处是能充分发挥秧苗低位分蘖的作用,分蘖发生早,分蘖力强,促苗期提前,分蘖苗大小均匀一致,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为了保证浅插,移栽前1~2 d耙田,做到清水插秧,栽插深度控制在2~3 cm,插稳即可。

2.6 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高肥力田块土壤供氮能力强,肥效长,如氮肥用量过大,容易出现叶片不能正常褪色,贪青晚熟,并且会诱发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空瘪粒增加,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增施磷钾肥能够提高分成穗率,增强叶片和茎秆的硬度,提高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后期能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因此,高肥力稻田施肥时要注意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氮肥施尿素一般不超过150 kg/hm2,可分作3~4次施用,并且要结合叶龄和秧苗长势看苗施肥;磷肥一般施钙镁磷或普钙450~600 kg/hm2,在移栽前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 kg/hm2,作基蘖肥和促花肥2次施用。

2.7 采用干湿灌溉技术

临沧中海拔稻区水稻生长期在5~9月,是一年中雨量较为集中的季节,降雨日数多,降雨量大,要将稻田晒干难度很大,因此要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技术。移栽后7 d灌浅水,保持田面湿润;移栽后7 d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一叶龄期 (够苗80%)浅水灌溉,水层2~3 cm,并视苗情撤水晒田1~2次,面积较大的田块相隔10 m左右要开1条20 cm深的排水沟,便于撤水晒田;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到穗分化始期进行分次晒田,先轻后重,晒田程度为田面不裂缝、不陷脚,泛白根,中间不发白;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后25 d,干湿交替,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抽穗后25 d到成熟,以湿润为主,降低田间湿度,养根保叶。

2.8 注意防治病虫害

栽后25~40 d重点防治稻飞虱、稻螟虫,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吡仲等高效杀虫剂,做到尽早防治,提高防效;分蘖高峰期喷三环唑1~2次预防叶稻瘟;破肚期和齐穗期各喷三环唑1~2次,预防穗颈稻瘟。

[1]全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材料汇编 [M].北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9.

[2]郑家国,刘友林,刘代银.西南地区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稻区临沧市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