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县田蔗“双高”栽培技术

2012-12-08高学兰李天艳罗应美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宿根爱华双高

高学兰,李天艳,罗应美

(1.云县爱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云县675800;2.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云县675800)

爱华镇地处云县县城所在地,是云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祥临、云保二级路和云雪公路在县城相交而过,是昆明通往临沧市1区7县的商贸集散地。全镇共有国土面积526.7 km2,辖4个社区29个村委会30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08 041人,其中农业人口16 991户65 262人,劳力38 697人。有耕地面积5 431.47 hm2,其中水田 1 458.13 hm2,旱地3 973.33 hm2,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茶叶和烤烟等作物。境内最高海拔3 098 m,最低海拔1 039 m,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4℃,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912.66 mm,土壤综合肥力较好,水利资源丰富,全镇宜蔗面积3 866.67 hm2。

适宜的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是爱华镇发展蔗糖产业的有利条件,随着云县甘化公司的成立,蔗糖产业已成为爱华镇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柱产业,“十二五”末全县计划实现20万t甘蔗入榨目标,对爱华镇大力发展蔗糖产业是千载难逢的机遇。2010年全镇实有甘蔗种植面积1 706.8 hm2,入榨产量9.8万t,就现状看,无论是从面积还是单产都存在着很大潜力,因此加大甘蔗原料发展已刻不容缓。近年来爱华镇结合实际对甘蔗产业发展进行了重点规划,决定在稳定山地蔗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田蔗,把优化结构、改良品种作为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率的主攻目标。为此在实施中我们结合爱华镇实际,对田蔗“双高”种植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总结,对蔗农进行科学指导,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在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率目标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云县爱华镇田蔗“双高”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地块选择

选择排灌自如、土层深厚、肥力中等、耕性好、向阳、交通便利、连片条件好的田块种植水田蔗。

2 选用良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甘蔗高产高糖的关键措施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制糖工业的要求,发展高产高糖品种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制糖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选用高产、高糖、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优良品种,如新台糖16号、20号、22号、23号、25号,美国CP,巴西45,桂糖16号、17号,日本农林8号,粤糖93/159、94/28等。

3 新植田蔗的种植管理

3.1 精细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于11月至12月进行耕犁,犁耙深度在40 cm以上,土壤要求松而不散、软而不硬、细而不粉,这样的土壤有利于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施肥效果好,能持续、均匀地供应甘蔗所需养分。

3.2 规范开沟

开好排、灌水沟,沟深达50~70 cm,以切断四周水源渗入,田块较大的中间应开挖“十”字型或“丰”字型的干渠或支渠,支渠深度不少于40~50 cm,保证旱能灌、涝能排。甘蔗种植沟顺风向开挖,沟深一般为30~35 cm,沟底宽20~25 cm,蔗沟之间的行距根据土壤肥力决定,上等肥力土壤100~110 cm,中等肥力土壤100 cm,下等肥力土壤90~100 cm为宜。

3.3 施足底肥

种植沟开挖结束,下种前要施足底肥,重施优质农家肥,配施氮、磷、钾肥和多元微肥。每公顷用腐熟农家肥 15~22.5 t、复合肥 300 kg、尿素 150~225 kg、普钙600 kg、硫酸钾150 kg拌匀撒施于种植沟内,再用锄头锄沟底,使土肥混合。对地下害虫危害重的田块,结合施底肥,每公顷用5%地虫灵30 kg或米乐尔30~45 kg预防。

3.4 适时播种

新植蔗实行冬植即1月中旬播种最好,可以充分利用冬季后期气温回升快的特点,争取早出苗,为提前拔节打下基础。

3.5 采种及种苗处理

挑选茎径较粗、无病虫危害、蔗芽饱满、无混杂的蔗田采种,种苗采用植株上部蔗茎。种植前,将种径剥去蔗壳,用锋利的刀具砍种,每段留2~3个芽,砍口要平整,斜面不宜过大,防止砍裂破损,捡除病虫危害蔗节。下种时用2%~5%石灰水浸种24 h,也可用10%石灰水或草木灰蘸种苗切口,或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种10 min后再下种,以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甘蔗发芽率。

3.6 合理密植

每公顷下种6万段双芽苗(12万个单芽)为宜,力争每公顷大中茎种有效茎达7.5~9万条,中小茎种有效茎达9~10.5万条,每公顷用种约15 t。采用双行接顶或双行三角形排列进行下种,蔗种平植于蔗沟,蔗芽朝两侧,然后用湿润细土盖种,盖种厚度以盖过蔗种2~3 cm为宜,中部盖成凸瓦型,以利盖膜。下种时,种苗尽可能植于底沟中部,两行种苗间距10~15 cm,以保证盖膜后种苗在采光范围内,利于提升温度,提早出苗,提高壮苗率。

3.7 适时除草和覆盖地膜

甘蔗栽种后要及时灌出苗水,出苗水以过沟水为宜,避免田间积水,防止底肥流失。灌出苗水2~5 d后,每公顷用40%莠去津3 000~3 750 ml或80%阿灭净1.5~1.95 kg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对水900 kg对蔗沟表土均匀喷施,以防止苗期“夹窝草”危害蔗苗。蔗田喷施除草剂后,用40 cm宽、0.005~0.008 cm厚的甘蔗专用可降解除草地膜进行覆盖,盖膜时采取2人平行拉膜、2人平行盖膜同时跟进的方法,两边压紧压实,紧贴地面,保证透光面宽达40 cm,以利提高温度,促进萌芽生长。

3.8 中耕管理

3.8.1 盖膜后田间管理

一是预防膜破。发现地膜被大风掀开或人畜踩踏破口的要及时用泥土压实。每天早上注意观察,发现地膜内没有或很少凝结水珠时,应及时灌一次跑马水或淋水,以满足发芽生长需要;二是助苗穿膜。幼苗顶尖一般很容易穿膜长出来,若发现个别幼苗弯曲不能顶穿破膜,可用小木条在幼苗上方把膜挑破一个小孔,将幼苗顶尖轻轻拉出膜外,使其正常生长;三是查苗补缺。在分蘖盛期要进行查苗补缺,一穴(蔸)可留壮苗3~4苗,发现缺苗,应在同一批种中或从过密处挖苗补缺,以保证全苗。拔节伸长初期再进行一次定苗,把弱苗、过密苗、迟苗去掉,保证每公顷苗9.75~10.5万株。

3.8.2 分蘖中前期管理

地膜覆盖的甘蔗,由于膜内温度高、土壤水分均匀,一般2个月后就能齐苗,齐苗的蔗田要及时揭膜。结合揭膜每公顷用尿素300 kg、普钙300 kg追施壮苗肥,对螟虫、蔗龟危害严重的田块,每公顷用5%地虫灵颗粒剂45~75 kg或3%米乐颗粒剂45~75 kg与壮苗肥混合均匀撒施于蔗根基部,并进行小培土。水分管理要注意“促控结合”,以促进根系发育。

3.8.3 伸长期管理

甘蔗自开始拔节和蔗茎平均每旬伸长3 cm以上起至伸长基本停止,称为伸长期。这是甘蔗拔节猛长的黄金季节,搞好田间管理是夺取丰收的关键,必须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1)重施攻茎肥。甘蔗伸长期是发大根、开大叶、长大茎且需养分最多的时候,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50%以上。因此,必须重施攻茎肥,并以氮肥为主,每公顷用尿素600~750 kg、普钙600 kg混合一次性施用,以促进蔗茎生长和增粗,防止早衰,从而提高产量和糖分。

(2)高培土防倒伏。在甘蔗伸长期间,应结合施肥进行大培土,培土要求饱满、高度不低于30 cm,这样不但可以保肥和提高肥效,还可使蔗茎分布均匀和促进甘蔗根系发达,防止倒伏。在高培土中还要注意边行管理,即对边行施肥、培土,防止人畜践踏,以克服消边现象。

(3)剥老叶防病虫。田间通透性好是甘蔗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甘蔗进入生长后期,每隔7~10 d生长1片新叶,因此,要剥去脚叶和枯黄老叶,增加蔗田通风透光,促进光合作用,防止病虫危害,促使茎杆粗壮,增强抗倒伏能力,对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4)涝排旱灌促壮茎。伸长期一定要注意蔗田排灌,一是在雨季开始前清理开挖周围的排水沟及蔗田中间的墒沟,以利排灌;二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灌溉,如果降雨较均匀,则不需灌水或少灌水。若遇间隙性干旱,必须及时灌溉,在整个大伸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脚踏沟畦见脚印而不粘土为宜。丘陵梯田无灌水能力的“雷响田”要封行垄头,争取下雨积水保水,并用老叶或地膜覆盖蔗畦,也可采用套种经济作物增加畦面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条件的要抽水灌溉,避免受旱减产,以确保甘蔗丰收。

(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大培土后,每公顷用40%莠去津 3 000~3 750 ml、阿灭净 1.5~1.95 kg等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均匀喷施蔗沟防治杂草;伸长期重点做好绵蚜、粉蚧和褐条病、黄斑病、眼斑病、甘蔗锈病等防治工作,6月至7月用80%敌敌畏乳油600~800倍液,或20%力保丹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50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甘蔗绵蚜、蓟马等。病害防治注意加强水肥管理,防止蔗田积水,及时剥除枯老脚叶,间除无效病弱株,保持田间通风透气。

(6)控制后期水分,促进蔗糖转化。田蔗一般在11月中旬至翌年初陆续进入工艺成熟期,成熟期的田间管理应注意控制田间土壤湿度,保持土壤湿润,此时灌水以每月灌1次“跑马水”为宜,浅水过沟,不宜久泡。收获前1个月不宜灌水,保持田间干燥,促进甘蔗成熟。

3.9 适时收获,快锄低砍

甘蔗收砍根据品种、植期进行合理安排,坚持先熟先砍的原则。甘蔗成熟时,从外表看,蔗叶叶色转为黄绿色,枯叶增加,青叶数量减少至6~7片(正常的为8~10片),新生叶片短而硬直,节间蜡粉脱落、光滑,表示甘蔗趋于成熟。为保证宿根甘蔗的萌发,新植甘蔗应选择立春后收砍,这样可避免1月份蔗区低温和霜冻对宿根蔗芽的影响。砍时从蔗茎入土3~5 cm处快锄低砍,蔗桩不露外,注意防止砍裂蔗头。使用快锄低砍既有利于当年甘蔗高产,又有利于次年宿根甘蔗低部位侧芽的萌发,可为甘蔗的持续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水田宿根蔗管理

4.1 开垄松蔸,灌发株水

上季甘蔗收砍后,及时进行蔗园清理,包括蔗叶杂草、排灌沟渠的清理,待晚霜过后及时用快锄进行开垄松蔸。开垄离蔗头3~5 cm处翻开,以靠近蔗头又不损伤蔗头为宜,深度接近蔗头基部,蔗头至少1/2露出地面,松蔸要求把蔗头之间的覆土松开,保持蔗基3~5 cm土层不动,以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保证蔗头获得充足氧气促进萌发。松蔸后晒蔸15~20 d,提高土壤温度,晒蔸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发株水,以浅水过沟为宜,防止田间积水。结合松蔸,用5%石灰水喷洒蔗头,或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蔗头,防止凤梨病、赤腐病。

4.2 地膜覆盖

爱华镇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为气温最低时期,这时土壤湿度较大,在此期间砍收的甘蔗蔗头极易感染凤梨病、赤腐病和遭受霜冻灾害,不利于蔗芽萌发。因此采用地膜覆盖可以保证侧芽萌发的土壤温度和水分。通常在开垄松蔸施肥回土后,每公顷用40%阿特拉津或40%莠去津3 000~3 750 ml、40%乙莠水1 000~2 250 ml芽前除草剂对水600~900 kg喷施蔗蔸两侧土壤,随即盖膜。覆膜选用宽60 cm、厚0.008~0.12 mm的白色地膜,紧贴土面,四周用细土压紧压实,保证40 cm宽的采光面,实现增温保墒,促进侧芽萌发生长。

4.3 及早追肥,适时防治病虫害

4.3.1 及早补施基肥

上季甘蔗生产消耗地力较大,因此回土松蔸后,要及时补施基肥。通常在蔗田灌发株水后,趁土壤墒情适宜,每公顷用农家肥15 t、尿素300 kg、普钙450~600 kg、硫酸钾225~300 kg拌匀作基肥追施并回土覆盖。

4.3.2 适时追施攻茎肥和壮尾肥

根据宿根蔗早生快发、大伸长期早的特点,5月中下旬,每公顷用尿素600~750 kg、普钙450~600 kg追施攻茎肥;同时在5月中下旬至6月,即宿根蔗分蘖末期和伸长初期,用3 000~5 000倍液云大120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甘蔗抗逆力,增产增糖效果明显;为防止宿根蔗后期脱肥,8月中下旬及时补施壮尾肥,每公顷用尿素150~225 kg、硫酸钾75 kg混合施于根部并适量培土,既有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含糖量,又有利于提高甘蔗种芽的生活力,为下年宿根奠定基础。

4.3.3 适时防治病虫害

结合施底肥每公顷用2%绿僵菌粉粒剂30~45 kg,或3%呋喃丹颗粒剂60~75 kg,或5%地虫灵30~45 kg,或3%米乐尔30~45 kg拌干细土600 kg或与化肥混合后均匀撒施在蔗株基部并覆土,可防治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等地下害虫。大田期宿根蔗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新植蔗相同。

4.4 适时收砍

对继续留宿根的甘蔗,要安排在有利于宿根萌发的时期收砍,并采用快锄低砍,提高砍蔗质量,促进低位芽的萌发,为下年宿根蔗再创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1]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等.建水蔗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123~127.

猜你喜欢

宿根爱华双高
不同宿根年限甘蔗品种内源激素及酶活性分析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宿根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
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