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

2012-12-08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导丝插管成功率

朱 玲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陕西 延安 71600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治疗病人,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在国内,采用14G套管针在肘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直接穿刺是植入PICC的常规穿刺技术。此种穿刺技术在使用时必须要求患者有可以看到或摸到管径较粗、直、有弹性的静脉方可实施。对那些静脉条件差但强烈要求置管的患者,传统PICC穿刺法存在耗时长、穿刺成功率低、患者痛苦大及局部组织损伤大等缺陷而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1]。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ST)进行PICC穿刺技术,1997年在华盛顿医学中心由一名护士首次使用,可使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达到98~100%,还可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少送管过程中血管的损伤[2],降低静脉炎发生的几率,利于导管的保留。但需专用的设备,使该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我院于2010-02开始采用诊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6例,全部获得成功。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2~2012-02在我院住院需进行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46岁。按传统方法评估外周肘窝部静脉,无合适的可视及可触及的行PICC导管穿刺置入的静脉,属于盲穿禁忌病例,逐选用诊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导管置入术。

1.2 方法

1.2.1 操作前准备

①用物准备床旁超声机及血管探头、改良塞丁格套件包1套、PICC手术穿刺包1套、巴德三项瓣膜式PICC导管1根(F4)、思乐扣1套、无菌手套3双、75%酒精、碘伏、20ml注射器等。②向进行患者宣教,并填写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③环境准备:对实施穿刺置管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尽量在病区换药室内进行,如必须在病房实施者,清洁、消毒病房,减少病房陪人,用屏风遮挡病人。④选择血管使用诊断超声探查患者双侧肘部及上臂静脉,查看拟穿刺静脉的血流速度,有无静脉瓣及静脉血流回流障碍,静脉管径的大小,有无变异及分支等情况,确定穿刺静脉并做好标记,测量导管置入长度、臂围,并测量穿刺点距肩峰的距离,安置穿刺体位。

1.2.2 穿刺置管方法

①打开塞丁格套件包及PICC手术穿刺包,按要求使用75%酒精、碘伏进行消毒,铺置无菌单,建立无菌区域,使用无菌手套保护探头,结扎止血带,用75%酒精代替耦合剂涂擦皮肤,再次评估穿刺静脉并确定穿刺点。②用2%利多卡因1 ml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将诊断超声探头置于穿刺点的上方,在诊断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套件中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确定刺入静脉后放入导丝,取出穿刺针,导丝在体外至少保留10~15 cm,防止导丝全部滑入静脉。③用11号解剖刀沿导丝上方与导丝平行的角度做皮肤切口0.3 cm以扩大穿刺部位,注意不能切割导丝。沿导丝送人插管器,旋转分离插管器的扩皮部分,留插管鞘在静脉内,将扩皮器与导丝一同撤出。④经插管鞘置入PICC导管,达到穿刺点距肩峰的长度时嘱患者取头偏向穿刺侧,下颌尽量靠向穿刺侧肩部的体位,防止导管异位进入颈内静脉,继续送管至测量长度,嘱患者恢复正常体位。⑤应用诊断超声沿静脉走向探查,确定导管进入上腔静脉。⑥取出插管鞘,抽出导丝,根据测量长度修剪导管,连接导管固定装置。⑦用思乐扣固定导管,无菌透明胶贴覆盖穿刺部位,弹力胶带加压包扎。⑧做胸部透视或拍片确定导管位置。

2 结果

结果6例全部获得成功,无1例发生并发症,有效解决了无专用血管超声设施、静脉条件差而需行PICC导管置入术困难,提高了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3 讨论

PICC全称为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经过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直视穿剌,经引导针,将导管插入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由于导管选用特殊材质制作,并带有双向瓣膜,可在静脉内长期放置,放置时间长达8~12月,对于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可以实现一针疗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维护方便、并发症少、病人依存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治疗病人,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穿刺置管的方法有盲穿法、经裸静脉穿刺置管法、血管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法等。

F4巴德三项瓣膜式PICC导管置入时,需使用14G血管穿刺鞘进行穿刺,由于穿刺针头粗,针梗及针尖斜面长,盲穿时极易导致穿破血管后壁而导致穿刺置管失败,因此对患者肘部静脉及穿刺者的技术要求高,必须要有可视或可触及的粗、直、有弹性的血管及熟练的穿刺技术方能实施。对那些静脉条件差但强烈要求置管的病人,盲穿置入PICC导管法存在成功率低,耗时长,局部组织损伤重,患者痛苦大等缺陷而使它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经裸静脉穿刺置管法[4],是采用了小切口切开暴露静脉,直视下在裸静脉上进行穿刺,放置PICC导管的方法,作为一种解决穿刺困难PICC导管置入或盲穿失败的补救措施应用于临床,具有成功率高,费用小,方便,尤其适合床旁穿刺失败的补救,避免导管污染等优点。但存在局部组织损伤大,必须要有医生协助切开暴露静脉才能完成的缺点,只能作为应急使用,不能作为常规穿刺置管方法。

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穿刺技术[2],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PICC导管置入部位,使置管部位由肘窝以下上移到上臂,减轻了置管损伤,减少了导管相关问题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在肘窝以下位置置管病人的不适感,提高了病人的依存性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但必须要有专用的设备,使该方法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

在无条件使用血管超声进行PICC导管穿刺置管时,应用诊断超声代替血管专用超声引导行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导管置入,可在穿刺前对肘部及上臂静脉进行探查,详细了解预穿刺静脉的情况,明显降低盲穿时穿刺、置管困难的几率,穿刺、置管成功后对导管异位的检查,可及时发现异位情况,在导丝撤出前进行调整,降低了导管异位调整的困难,减少了导管的污染,降低了导管感染的几率。有效解决无专用血管超声设施、静脉条件差而需行PICC导管置入术的困难,该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与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相近,明显高于盲穿置管,尤其在静脉条件的情况下,凸显其优势,可作为解决困难穿刺置管的一种方法应用于临床。

[1]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5.

[2]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3]刁永书,李红,徐辉琼,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3.

[4]赵民,黄宏伟,刘伟,等.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后的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8):927.

猜你喜欢

导丝插管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超声内镜引导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导支架植入成功1例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用Guidezilla 延长导管与后扩张球囊联合取出冠状动脉嵌顿导丝1 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绕行钙化斑块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开通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 例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