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医院学科建设与发展

2012-12-08卫增文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专科考核

王 浩,董 珂,卫增文,田 霞

(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与改革的主题,是衡量综合性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核心所在。随着学科专业的细化,各级医院均分设出众多的临床、医技科室,学科建设也就成为医院业务建设的核心,重点学科越多,医院专科特色越明显,知名度就越高。然而由于医院的学科基础及发展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各级医院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基础设施购置、人才梯队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下,综合性医院势必难以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科建设活动。我院是刚刚经历过等级医院评审的一所地市级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开放病床数668张,全院共分设三十七个临床、医技科室,从2009年起开始实践医院学科建设,也是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受益者,现就地市级综合性医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作简要论述和探讨。

1 医院学科建设的概念

医院学科建设是指为提高医学学科的科技水平与建设层次,利用各种资源,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科进行建设的行为。学科建设是衡量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重点学科就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 学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储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其次是技术力量薄弱。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扩大,人才储备不足现象凸显,部分弱势学科甚至可能出现职称梯队断层,而应届接收学生无法完成长期的规范化转科培训就投入临床一线工作,基本功得不到有效锻炼;同时由于医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或较高的薪资待遇来引进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及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技术力量难以更新或突破,仅局限于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力量逐渐薄弱;学科技术力量薄弱,可以导致业务骨干人员流失,也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院,致使人才储备不足,学科建设就更加无从谈起。

2.2 业务发展以医疗为主,科研力量薄弱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综合性医院生存的模式主要为自负盈亏,经济效益占据重要位置,而医疗则成为医院得以生存的命脉。学科建设的内容接近40%属于科研,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医院有限资金的投入将在临床建设与学科发展中做出选择,而医疗市场的压力和病患日益增长的需求则使医院更加倾向于前者。[1]伴随着临床硬件的不断完善、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的科研能力可能会逐渐弱化甚至丧失,实验室设备简陋或缺乏、科研项目陈旧、论文抄袭成风,学科建设成为一纸空文,无法付诸实践。

2.3 学科建设缺少切实可行的标准

学科建设必须依照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或优势专科的建设标准,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本专业学科建设规划,要注重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明确学科的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对待医院学科建设均采取统一的考核标准,对一些综合性医院来说,可能因为特殊原因,考核标准并不合适,抑或是部分筛选条件就会把某所医院的所有专业排除在外。长此以往,部分医院可能会存在更多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得到相关部门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发展走向规范化、 合理化;相反的,部分医院因为受某项条件限制,无法达到建设标准,会存在抵触情绪,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和迎难而上的魄力,甚至完全放弃学科建设。

3 对策及建设思路

3.1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及时补充医院需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快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2];创造学科建设的良好条件,给建设学科优先安排和引进知识渊博、技术精湛、管理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或优秀人才。

3.2 加强医务人员培养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住院医师基本功和“三基三严”培训,对住院医师展开规范化培训,在各学科之间轮训,晋升中级职称以前不确定专业,提高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中级职称人员有计划、有专业方向的选派进修,提高其处理临床疑难危重病例、科研、教学的工作能力;对高级职称人员要确立研究方向,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指导科室工作人员业务。

3.3 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寻求合作

遵循系统性、前瞻性、循序渐进、层级推进原则,按照各级重点学科或优势专科建设标准,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借助上级医院帮带优势或实验室条件,不断进行科研训练,来提高业务素质及科研能力。对确定的重点学科,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科研、论文等方面的完成要求和考核标准。

3.4 制定切合医院实际发展的建设和考核标准

对医院实行科学的动态管理,以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为出发点,遵循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基础学科,强化重点学科,扶持特色专科,坚持走外援与内强相结合路子,按照强基础、调结构、扩范围的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必须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避免建设和考核标准“一刀切”[3]。医院各学科分级管理,按照实际建设情况确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对建设的学科及学科带头人实行一年一考核,随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调整,让建设和考核标准对学科建设起到最好的促进作用。

4 地市级医院学科建设体会

4.1 强基础

第一,就是要强化学科的专业技术水平,强化学科质量及服务规范,提升学科的美誉度。医院将参照科室定位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的等级和层次。第二,强化学科效能。结合医院往年学科运行质量数据,重点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指标方面寻求突破点,力争在若干个关键质量指标上取得改善,如:危重病人入院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费用、三级医院技术项目等。第三,强化学科工作行为规范。重点规范学科工作的业务工作流程、工作细节,重视学科服务行为与言语,做到安全、科学、文明、有效的诊疗服务。

4.2 调结构

就是调整学科的人才结构与技术结构,对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引进学科带头人,为申报重点学科、优势专科的科室引进骨干力量和高学历人才,比照各学科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通过对每一位医务人员专业方向的设计和确定,促进知识结构和人才梯队的合理形成。

4.3 扩范围

对现有学科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扩大业务范围,并进行重点包装宣传,拓展业务半径,提高知名度,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在现有服务对象的基础上从地域、医保范围、职业、年龄等方面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在保证专科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实际进一步扩大诊疗疾病范围,重点是过去本学科少见疾病的学习、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陈协辉,黄伟.中小型医院学科建设模式浅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2):78 -79.

[2]丁胜,周云,冯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机制的研究与探讨[J].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7,20(6):366 -367.

[3]徐博,王礼泉.医院学科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40-41.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专科考核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学科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科教融合供给侧改革的军队新兴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刍议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