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探微*

2012-12-02曾红元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株洲市机制科技

曾红元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

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探微*

曾红元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与科技创新机制构成滚动轴承模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是国家科技创新机制子系统,对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工业大学结合株洲经济社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需求,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既有效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相得益彰。

地方经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并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明确高校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对当今处于竞争氛围的高等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鲜明区域特征的地方高校,必须从自身的职能、功能、特点等客观实际出发,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1]。湖南工业大学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着力构建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创新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科技创新机制与高校三大职能的滚动轴承模型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已成共识。如何构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和谐关系,对指导高等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关系研究,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机制牵引说、博弈说、交叉说、教师完成说、微观机制与行为选择说等学说和三大职能关系的轴承理论[2]。这些学说与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将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人为割裂开来。为此,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地提出科技创新机制与高校三大职能的滚动轴承模型(如图1)。

图1 高校科技创新机制与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轴承模型示意图

滚动轴承是工业应用非常普遍的精密机械元件,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机制与三大职能的关系,可以借用滚动轴承来作形象的比喻。培养人才是核心,也是一所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要素,因此培养人才像轴承的内圈,并要在运转过程中适应高等学校内部小环境和外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社会服务是轴承的外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在社会需求的总框架下开展工作,科学研究要围绕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的目标、价值进行,可以将之看成轴承中的一个个滚动体,围绕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内圈和社会服务的外圈不断滚动。科技创新机制就是保持架,使科学研究有序、高效运行。轴承外圈与滚动体、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些缝隙,需要填充各种润滑剂,而这些润滑剂则将内圈与外圈、滚动体三者粘连在一起,从而使内圈与外圈也发生着直接的联系。这些润滑剂就是激励、约束机制、学生的创造性等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与科技创新机制的关系呈现出滚动轴承结构,以科技创新机制作纽带与保障,使三大职能不可割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

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考虑,科技创新机制系统应涵盖了政府机制、企业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见图2),其中政府机制包括资金投入机制、人才培育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企业机制包括科学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市场机制包括需求拉动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社会机制包括包括中介服务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可进一步分解为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交流机制。各种机制高效、有序、联动,共同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国家支柱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价值链高端化。

图2 科技创新机制系统示意图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是国家科技创新机制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构建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各地方高校实践、探索和学者关注的问题。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创新高校内部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外向型科技创新平台;二是激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建立高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评价考核机制;四是搭建外向型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全方位合作[3]。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一定要坚持明确的原则和方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坚持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要坚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围绕学科建设的原则;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活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4]。地方高效科技创新路径选择对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要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导向,结合地方特色,形成自主创新体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优化创新环境。高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有效建立对创新活动开展和能力提升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要树立现代科研管理理念,构建科研创新型校园文化;建立吸引和培训人才的激励制度;建立科研团队激励制度;建立科学评价考核、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制度;建立以激励创新为导向性的分配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制度。综合上述论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包括高校内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成果与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与共享机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地方政府科技创新保障机制、科技创新联动合作机制、科技创新集群培育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产学研合作机制,各种机制协调、互动、有序(见图3),促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图3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示意图

三、湖南工业大学服务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创新机制构建

坐落於江南工业重镇株洲的湖南工业大学是株洲市唯一的地方综合大学,自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紧紧抓住“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转型的时机,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提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成立长株潭“两型”研究院。为全面参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学校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学科群优势,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成立长株潭“两型”研究院,承担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产业规划、科教先导战略行动计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高层设计。通过这些软课题的完成,大幅提升了学校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产业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凝练重大科技创新方向与科研项目,为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成立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低碳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学校科研管理高层意识到低碳经济研究必将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与中国经济研究热点,谁最先进入,谁就掌握主动权。为此,主动与我国低碳经济研究有着国际领先水准的中国社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学校建筑节能、环保等工科优势,联合组建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及年度低碳城市指标发布研究。通过科技创新联动合作机制,大幅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低碳科研团队构建了平台。

3、启动市、校产学研合作。为推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在株洲市科技局的协调下,学校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合作重点包括:为株洲市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株洲提供战略决策咨询;围绕株洲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及打造5大千亿产业集群,加速湖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移,共同推进株洲市的产业升级、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提升株洲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打造“包装工业园”和“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城”;围绕株洲市“十二五”发展纲要,开展区域产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城市区域发展规划、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产业、金融保险等方面的研究与合作;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体,为重点行业及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节能减排、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及重大项目策划;提升株洲市及其企业人员素质和水平。

4、构建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为了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激励制度:一是学校层面构建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奖励制度,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进行不同级别的经济激励措施;二是横向课题配套激励制度,为鼓励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按到账经费配以一定的比例经济激励;三是省部级课题配套激励,按1:1~1:2配套激励;四是团队建设激励,对承担省部级课题,有研究经费的教师,在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及产学研平台建设给予重点扶持。

5、加强平台、学科与团队建设。结合株洲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研究生创新基地共建,这些平台建设与重点学科及其创新团队有机结合,形成以创新团队建设支撑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支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的高校三项职能与科技创新机制的滚动轴承模型作用。

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服务取得的成绩

湖南工业大学自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获批后,积极构建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创新机制,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科教先导行动计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高层设计,同时,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先期启动11个产业化项目,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既有效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相得益彰。

[1]李辉生,雷金火.区域视角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36 -38.

[2]黄子杰,肖慧欣,李跃平.亦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关系[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13 -115.

[3]胡理.基于湖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4]孙彦.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2012-02-16

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10C0613)

曾红元(1971-),女,湖南株洲人,讲师。

猜你喜欢

株洲市机制科技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科技助我来看云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科技在线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