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6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2012-11-29白金龙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味丸赫依蒙药

白金龙 安 顺

(1.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2.阜蒙县大五家子镇防保站,辽宁 阜蒙 123100)

面瘫属于蒙医“赫依”病或“白脉”病范畴,西医称之为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患侧表情肌驰缓性瘫痪为主,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年龄在20~40岁者多见。本人从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口服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加中药“牵正散”,同时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的64例;口服牵正散合针刺治疗的62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6 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治疗组64例,年龄7~75岁,平均年龄34岁,右侧面瘫29例,左侧面瘫35例,男26例,女39例;对照组62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33岁,右侧偏瘫28例,左侧偏瘫34例,男22例,女40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蒙药“扎冲十三味丸”为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制剂室生产,1次1~1.5g,日服2次。牵正散为临时制剂,1次3g,日服2次,与“扎冲十三味丸”同服。患病3天候开始针刺,隔日针1次。针刺穴位:太阳、攒竹、地仓、颊车、阳白、下关、太冲、四白、牵正、翳风、风池、人中、合谷等,进针得气后,留针20-30分,20天为1疗程。对照组,牵正散每次3g,日服2次,针刺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对照治疗结果,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口眼端正,鼻唇对称,皱眉、闭目、露齿、鼓腮等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但遗留不同程度面肌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观察表

4 讨 论

周围性面瘫属于蒙医学“赫依”病或“白脉“并范畴。因饮食失调或过度劳累,悲伤,睡眠不足,外感风寒之邪,而致正气不足,“赫依”失去平衡或出现紊乱,脉络空虚,“白脉”受损,筋脉失养而引起本病。又属于中医面瘫病范畴。其主要症状是患侧面部呆滞、麻木、松弛,不能皱眉、鼓颊、露齿,口角歪向健侧,进食时,食物滞留与患侧齿颊之间,流泪、味觉障碍等。

治疗本病,主要以扶正祛邪,疏风通络,调“赫依”血益“白脉”的方法治疗。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广木香、石菖蒲、公丁香、沉香、肉豆蔻、珍珠等药物组成,具有舒筋活络,镇惊熄风,调“赫依”血,益“白脉”之功效,是治疗中风和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剂。牵正散由僵蚕、全蝎、白附子组成,具有祛风化痰止痉,镇痛之功效,僵蚕、全蝎是血肉有情之品,是祛风通经络之良药,此方是中医治疗“面瘫”的传统方剂,如有血虚加四物汤、气虚加黄芪。因以上所述,蒙药“扎冲十三味丸”与中药“牵正散”加味同用,增强祛风通络、化痰止痛,调“赫依”血,益“白脉”之功效,二者同用相得益彰。再者针药同用,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功效。

[1]牧仁,乌云.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4.1.387.

[2]张以成,姜素清,康双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Z],1998,70.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99.

[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猜你喜欢

味丸赫依蒙药
扎冲十三味丸HPLC指纹图谱研究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蒙药阿如日-4味丸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评价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实验研究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金玉教授治疗妇赫依症学术思想整理
基于赫依理论的蒙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