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和传统开腹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对比

2012-11-21毕维民刘冠策孙士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毕维民 刘冠策 孙士海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发病率高,临床主要为急症手术切除治疗。传统术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微创术的发展取代了多种传统手术,在恶性肿瘤和妇科疾病中腹腔镜得到了广泛应用[1,2],本院自2008年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与同期收治、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做客观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18~73岁,平均46.6岁;对照组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3.9岁。患者均在发病48 h之内入院,有畏寒、发热和右上腹疼痛等症,按压疼痛加剧;B超显示胆囊内有结石,胆囊不同程度肿大,壁厚度>3 mm,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另有术前轻度黄疸3例,胆总管轻度扩张2例,胃炎或胃溃疡5例;术前B超和MRI检查排除肝胆内外结石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体质状态、发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三孔或四孔法[3]手术。术前准备:对胆囊水肿严重,肝、胆总管粘连紧密者术前做体外胆汁抽取和抗感染治疗。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头高脚低,脐部1 cm切口建立CO2气腹,保持腹压为12~15 mm Hg,置入腹腔镜,首先探查腹腔,重点观察胆囊三角区及胆道,清除积液,分离右上腹粘连;常规解剖胆囊三角,靠近胆囊钝性分离胃、结肠、十二指肠,以电钩分离胆囊三角区外侧浆膜,游离胆囊管,辨清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主要是肝总管、胆总管、胆囊颈和胆囊管;根据胆道扩张程度胆囊三角区解剖难易程度采用顺行或逆行抑或顺、逆结合方法[4]切除胆囊;用钛夹分别夹住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电凝剪刀切断,胆囊切除后电凝棒处理胆囊床区止血,并彻底检查手术视野,放出CO2气体,拔除穿刺管,缝合切口。术中胆囊有破裂、渗血造成腹腔污染者,放置引流管。

1.2.2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采用传统手法[5],右肋缘下斜切口或者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剥离胆囊,冲洗腹腔,间断缝合胆囊床,其他术前准备和术中引流同观察组。

1.3 疗效观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即取10 cm 直尺,起始端代表无痛,刻度递增代表疼痛加剧,由患者自行估计其疼痛等级,在直尺上标出相应位置,代表疼痛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手术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肛门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见表1。

2.2 术后评价 感染率和残余脓肿率:观察组分别为9.1%、3.0%,对照组分别为40.7%、22.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手术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手术基本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术后疼痛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疼痛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住院时间和费用 观察组、对照组住院费用分别为(4993±883、11230±699)元,住院时间分别为(5.4±1.1、16.3±9.3)d,观察组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胆囊壁充血水肿明显,手术渗血较多,炎性反应严重,而且胆囊张力较高,夹持困难。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早期,由于手术经验技巧的不足,术后并发症及术中转开腹率明显高,手术成功率较低,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常需转为开腹术,故将急性胆囊炎归为腹腔镜的禁忌证[7]。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虽然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特别是伤口感染,感染率可达7%~30%。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研究的深入发展,其手术技巧得到不断提高,适应证范围逐渐放宽,在多种恶性肿瘤和妇科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得到证实,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也得到了重新试用和评定。

本院对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其适用性,取得了良好疗效,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为:①诊断和切除的准确性:腹腔镜的放大效应,使腹腔充分暴露,视野清晰,广阔,并且腹腔镜术中建立了人工气腹,保证了疾病的正确诊断,减少了误诊、漏诊发生率,同时增加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②微创:腹腔镜的微创是其最显著特征,通过3个细小切口进行手术,术后的瘢痕较小,术后伤口愈合快,瘢痕小或者可消除,患者痛苦小,恢复快。③高时效、低感染:腹腔镜胆囊切除所需时间较短,减少了麻醉药物长时间刺激对胃肠功能的损伤,使腹膜对腹腔内渗液吸收能力增强,腹腔积液和感染率降低。④并发症可控:传统开腹术术中肠管与外界空气接触,极易造成肠粘连,腹腔镜开口小,使用纤细器械进行手术切除,对组织干扰小,自然粘连少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发病程度较开腹可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腹腔镜并非试用于所有患者,有报道显示发病超过72 h患者腹腔镜手术难度大、时间延长、术后恢复情况较差,本院选取患者均在发病48 h之内就诊。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创伤小,时程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有开腹术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急性胆囊炎发病类型和程度影响手术效果,其适应证还需进一步研究。

[1]姚国良,俞建平,姚琪远.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16(1):104-105.

[2]李光仪,颜笑健,尚彗玲.卵巢癌腹腔镜手术的进展.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0):721-725.

[3]孙华新,汪益民,邓玉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45-846.

[4]林镇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国内研究进展.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2):157-159.

[5]阿力木江·阿不热西提,张军.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对比.中外医学研究,2010,8(30):49-50.

[6]赵峰子,李伟,毛远迅.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2):76-77.

[7]胡圣良,翁胜,李来.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安徽医学,32(12):2022-2023.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陈热症)35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